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少儿 作者:卢勤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知心姐姐写的书是受人欢迎的。孩子们欢迎,家长们也欢迎。她的每一本新书写出来都很畅销,一版、再版,还不断有人盗版。当然,我们不赞成盗版。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而且往往错误百出,更直接损害了读者的权益。然而,这种现象如今却屡禁不止,只能说明客观上社会对这类好书有着强烈的需求。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出生的孩子远超过一千万。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寄托着家长的希望。人们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孩子,希望他们有幸福的童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担当起民族振兴的重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却往往感到很苦恼,并不快乐。许多家长也因为孩子苦恼而感到倍加苦恼。孩子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学得太苦太累;感觉不被理解,父母的要求太高太琐碎;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也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家长们不明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觉得已经尽其所能(许多时候甚至是超过自己的所能)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可为什么孩子还不听话,不爱学习,爱顶嘴呢……总之是跟自己的理想差得很远。他们叹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知心姐姐写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做的努力,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努力。她的书中说的都是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给人以正确的目标,给人以坚定的信心,更给人以可操作的方法,使人读了以后不由得产生会心的微笑:“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出路,一试果然奏效。于是,她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知心姐姐”本来是《中国少年报》上一个面向读者解答问题的专栏。卢勤同志主持这个专栏多年,最终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品牌。其中的奥秘何在?首先,她爱孩子。一听到有关孩子的事,卢勤就两眼放光。听到孩子有什么困难,她千方百计也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孩子说什么,孩子的父母说什么,她都能倾听,而且不断地引导、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说透。这样,她就能彻底理解孩子,也能充分理解家长。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能为对方着想,并且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知心”。这正是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家长们也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她就成功了一大半。其次,她很勤快。她的名字叫卢勤,她确实也勤于学习。别人有什么好主意,她就会马上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而且记得特别详细,到时候拿出来就能用。孩子的倾诉,家长的倾诉,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记下,也是记得特别详细。这样,她肚子里就有了说不完的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地方都请她去做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她都尽可能地不予以推辞,终年四处奔波,一遍遍地讲,讲完了还耐心地回答各种提问。她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劳顿之中一遍遍地被打磨得更成熟、更精致。她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又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官话,而是合乎道理的、实实在在的、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这就自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也许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验,但是我以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新中国这60年的进步实在是太大、太快了。60年前,能上小学的人比现在能上大学的人还要少。无论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未来的前途,都是过去不可能设想的。新的条件产生了新的期望,自然也就产生了新的矛盾、新的苦恼。只凭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往往要碰钉子,而且只依靠老办法那是肯定不够用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理由期望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将来也更有成就。但是,要把这样的期望化为现实,需要解决无数过去没有碰到或者没有想到的新问题,而且许多老问题也会以新的形态出现,要求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知心姐姐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最后,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知心姐姐这样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成长出力。
内容概要
做了三十多年的“知心姐姐”,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功与快乐,都会向这位充满爱心、可以信任与托付的人倾诉。卢勤更是尽其所能,救助、抚慰他们,与他们同喜同悲,并将因此得到的切肤感受记述成书。 本书通过8个章节的精彩内容,就是要告诉孩子,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美丽! 本书同时也告诉每一位家长: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父母不必总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作者简介
卢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
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北京电视台“知心家庭-谁在说”栏目嘉宾主持人,著名的“知心姐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期望的冲突——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保护的冲突——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爱的冲突——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交往的冲突——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评价的冲突——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第二章 首先改变你自己 缓解冲突的七个忠告 盲目变清醒——有合才有得 以分为本变以人为本——成长比分数重要 演员变观众——该放手就放手 施爱变受爱——在乎孩子的爱 唠叨变忠告一有用的是忠告 “相同”变“不同”——为孩子喝彩 对抗变对话——别跟孩子“较劲”第三章 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心灵成长的七个需求 “把头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我听你说”——心灵成长需要宣泄 “孩子,你真棒!”——心灵成长需要肯定 “跌倒了,爬起来’’——心灵成长需要磨难 “你的奇思妙想真不错”——心灵成长需要自由 “我已经原谅你”——心灵成长需要包容 “放飞你的梦想!”——心灵成长需要梦想第四章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培养幸福孩子的九种环境 和谐是美——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 平安是福——给孩子一个平安的世界 自信是根——给孩子一个癌信的世界 思考是金——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财商是富——给孩子一个发展的世界 诚信是真——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 父爱是天——给孩子一个坚强的世界 母爱是地——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 暴力是祸——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怖的世界第五章 怎样发掘孩子潜能 爱孩子的八种办法 亮点要放大——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 鼓励要及时——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 有人在爱我——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 榜样胜过言语——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娇生不能惯养——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 自作必须自受一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 独立必须自主——用爱的意志磨炼孩子 爱是不能忘记的——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第六章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第七章 忘不掉的是教育 第八章 最宝贵的是亲情
章节摘录
“是知心姐姐吗?我女儿报考北京大学,只差几分没被录取,吃安眠药自杀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2003年暑假,那是高校录取通知书下发的日子,一位母亲把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电话里,她泣不成声。“别哭,慢慢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心缩紧了。两天前,就有两位因为没考上理想大学的高中生跳楼自杀身亡。“孩子成绩很好,一心要报考北大。我和她爸爸也认为没问题。可是录取通知书发下来才知道,只差几分落榜了,被北京另一所大学录取了。”“这所大学也不错呀!”“我也这么说。可女儿一言不发,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一天傍晚,她对我说,她出去一会儿就回来,可她没有回来呀……”母亲的声音被哭泣声淹没。“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傍晚,她把自己打扮成淑女模样,手拿莲花,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太阳落山。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她吃下了早准备好的安眠药。幸好被巡逻的人发现,送到医院。”“看来你女儿是有准备的。她自杀的念头是不是很久了?”我试探着问。“是的。出事后,我从女儿的书包中发现了许多诊断书,是不同医院开的,症状相同:头疼、失眠,那些安眠药是一点儿一点儿攒的……我怎么这么糊涂,怎么一点儿也不知道?她爸爸总是说她,女儿烦,不和他讲话……”“先别责备自己,也不要相互埋怨,快去医院看看女儿。只问病情,不问原因,让她好好休息。”我劝她。几天后,女孩的父母来到我的办公室,哭着告诉我:女儿醒过来,看见我们讲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干吗要救我?早晚我是会死的!”我们的心都要碎了!女儿是我们的全部,可女儿的全部是北大……我一下子明白了问题所在,对他们说:“你们和孩子这两个‘全部’都是错的。你们有自己的事业、生活、责任,怎么只把女儿作为唯一?而女儿的全部就是‘北大’,这是不是太绝对了?上大学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终点,最终还要走向社会。只认一条道,不是逼自己走绝路吗?”我告诉他们,我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非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人学仅3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有一年春节,我去看一位大学老师,她告诉我,她教的大四学生中,又有一个男生躲在宾馆里割腕自杀!如果一个孩子把上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么结果可能是悲剧!当我把这些道理讲给这对夫妇时,他们已是泪流满面。“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我向他们提出了三条建议:1.不要一味地责怪女儿,也不要过分去安慰女儿。而是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她、理解她,耐心听她倾诉。2.当女儿冷静下来时,和她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妈妈可以和女儿讲一讲怀女儿、生女儿的感受,一起回忆一下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让她重温童年生活的美好。3.当女儿能清醒地思考问题时告诉她,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生命是“1”,金钱、爱情、大学都是“0”,失去其中一个“0”还会有希望,丢了“1”,一切都没有了。当这对夫妇离开我的办公室时,京城已笼罩在暮色之中。望着他们的背影,我想起了徐力。2000年春天,这个刚刚17岁的少年,因为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失去理智,杀死了母亲。与他面对面地交谈100分钟后,我明白了,正是过高的期望值扭曲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扭曲了一个孩子善良的心,促使他走向了极端!徐力被判刑12年。我曾四次去少管所看他,每次都给他买些书或衣物,每次都鼓励他重新奋起,好好改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徐力穿着我给他买的红色T恤,考上了成人自考大学。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多次立功受奖,已被减刑一年多。让我最感震撼的是,2003年5月我再次去看他时,他对我说:“前几天我姨妈来看我,哭着对我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为了我的学习常在她面前哭诉;可那天我姨妈也在我面前哭诉,为了她自己儿子的学习,还让我劝劝表弟好好学习考大学!今天我才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爱孩子的呀!”徐力哭了,我也哭了。
编辑推荐
《告诉孩子你真棒!》:换位思考化解家庭干戈,知心寄语伴随一生成长。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8个话题。卢勤——永远的“知心姐姐”。父母学堂·全力打造一支由知心姐姐卢勤领衔的知心教育专家团队,为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奉献“构建知心桥梁,沟通亲子情感”的心灵鸡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