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少儿 作者:陈丹燕 页数:182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成立60周年的盛大节日。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共和儿童文学金奖文库》(30部),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儿童文学的创作成就和概貌,是儿童文学界、出版界向新中国60华诞献上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前进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过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一条光辉灿烂而又曲折崎岖的路。60个春秋,中国儿童文学经历的风雨历程,大体上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改革开放30年三个阶段。“金奖文库”入选的30部作品,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儿童文学创作成就、实绩的缩影,大致勾勒出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1949-1966),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努力开拓、初-步繁荣的时期。 共和国的诞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广大作家沉浸在开国的喜悦、幸福中,政治热情、创作热情高涨。党和政府也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要求大力改变儿童读物奇缺的状况。195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中国作家协会和广大作家积极响应,倡议每人每年为少年儿童写一篇作品。富有经验的老作家,生气勃勃的中青年作家,无论是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还是成人文学创作的,都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来为孩子写作。作家们遵循党培养教育少年儿童的指示精神,学习、借鉴苏联儿童文学的经验,极其重视以爱国主义思想、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年青的一代,作品题材内容侧重于反映学校、少先队生活和革命历史斗争两个方面。1956年,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又进一步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在创作实践中着力探求题材、样式的多样和作品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从而迎来20世纪50年代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初步繁荣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尽管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开展对所谓“童心论”、“儿童文学特殊论”、“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批判,儿童文学被诸多条条框框所束缚,出现了如茅盾先生所尖锐指出“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毛病,但从总体上看,儿童文学还是迂回前进、缓步发展的。应当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儿童文学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为孩子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收入本“金奖文库”的《宝葫芦的秘密》、《骆驼寻宝记》、《小溪流的歌》、《神笔马良》、《野葡萄》和金近、包蕾、孙幼军的童话,任大星、任大霖的小说,任溶溶、柯岩的儿童诗,以及未能收入的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等,都是这个时期优秀的代表作。 “文化大革命”10年(1966-1976),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百花凋零、一片荒芜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学事业受到极其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儿童文学作家受到诬陷和迫害,大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遭到禁锢和扼杀。“三突出”、“高大全”之类的谬论也严重侵蚀、污染了原本纯净的儿童文学园地。然而,也还有一些作者在夹缝中求生存,凭着社会良知,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努力按文学规律潜心写作,创作出了相当出色的作品,如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就是一例。它可以说是满目疮痍的儿童文学园地上罕见的一点儿收获。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不断探索、进取、创新的时期,也是创作空前繁荣、成绩最为辉煌的时期。 粉碎“四人帮”后,批判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及其他种种谬论,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大大推动了文艺界的思想解放。1978年10月,在江西庐山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随后《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做好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工作》的社论,进一步打破了“四人帮”强加在儿童文学工作者身上的重重枷锁,冲破了他们设置的诸多禁区。儿童文学作家心情舒畅,激情洋溢,重新拿起笔来抒写自己久埋心底的深切感受。这个时期短篇小说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随后,随着关于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儿童文学的特点等问题的讨论,作家们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得到更新,艺术上探索、创新的勇气得到鼓舞,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这样,20世纪80年代儿童文苑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花似锦的崭新气象,写下了异彩纷呈的新篇章,迎来了人们所说的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收入“金奖文库”的张之路、陈丹燕、常新港、沈石溪等人的小说,金波、樊发稼、高洪波、王宜振等人的诗,张秋生、周锐、冰波的童话,郭风的散文,郑文光的科幻小说,鲁兵的幼儿文学等,就是这个时期收获的优秀之作。
内容概要
编选《共和国儿童文学金奖文库》的目的,是为了集中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优秀成果,把它们更好地推广到少年儿童读者中去,同时,也是为了留下较为系统、完整、弥足珍贵的资料,便于儿童文学工作者借鉴、研究。“金奖文库”所收作品,力求思想性、艺术性与儿童性完美统一,具有较为久远的艺术生命力,并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在小读者中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编选作品强调质量第一,选精拔萃,努力选编代表新中国儿童文学主流的优秀之作;同时顾及作家代表性的广泛和不同的艺术风格、特色。
作者简介
陈丹燕,作家,写作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和非虚构文学作品,关注青少年生活和上海城市变迁,并致力于旅行文学的创作。二十年来的创作在如何将虚构和非虚构熔冶一炉上多有探索,也对图文书的创作形式多有建树。
作品已在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奥地利,瑞士,越南和印度以及俄国等国家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女中学生之死青春的谜底青春的翅膀能飞多远
章节摘录
女中学生之死 宁歌这三面环屋的家里,只有天窗,井般的黝黑,在黄昏时分升腾着潮热陈旧的气味,还有宁歌母亲劣质香烟辛辣的臭气。记者浅绿的衣服像棵特别新鲜的草,静静地不动声色地坐在脏得黏手的木凳上,面对许多书:陀斯妥耶夫斯基、克里斯蒂、安徒生、德莱塞、毛姆。《死屋手记》里夹着林彪当年的题字手迹图片:“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床上扔着参加葬礼的亲戚送的东西:大红被面。记者拿过宁歌的摘抄本,第一页抄着报纸上的小短文:莱辛说假如上帝把真理交给我,我将谢绝这份礼物,而宁愿自己费力去把它找到。记者仔细地抚摸这张纸,这是她写在报纸上的文章,后来曾被部主任严厉批评过。她心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不宁。几天前,她听说有个女学生自杀,是所有小学毕业生都梦想上的龙门中学的学生,那时候她站在报社走廊上,能听到圆窗外面春天强劲的风在还光秃秃的树枝间席卷,她心里点点滴滴激动忧伤起来,心里有个声音不断告诉她这是个和青春连在一块的死亡的谜语,必将是一个女孩把摇篮与墓地连在一块的故事。 邻居来了,又走了,告诉她有人看见宁歌母亲在下班急匆匆的自行车流里慢慢地走,手里捏着宁歌火化前的照片,又有人说她在肮脏的小饭馆里一边喝酒一边哭,没人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记者对人说我再等一会儿,我要等她。 大理石骨灰盒在暮色里泛出一片白光,使她困惑。在解剖台上看到宁歌的裸体,像一朵落在土里的淡红的牵牛花,新鲜,透明,满目青春,怎么能突然装到这小小的骨灰盒里去?不因为衰老,也不因为病,不是战争,也不是车祸。想死,就自杀。 宁歌的照片挂在昏暗的墙角,只是因为青春,她脸上渗透了一种迷人,使人感慨也使人喜欢。只是那眼睛,像永远静静燃烧的煤块,释放着逼人的什么。 屋顶的瓦上有脚步声,轻而飘忽。 1985.6.21. 听别人说,太阳没出前在地上画了九个圈。一个套一个,站在当中第九个圈里,向天空说一个愿望,忏悔、欢乐,什么都可以,这时候天上的神听得见,而且肯帮助祈祷的人。 我天没亮就起来,丁丁正酣睡得死去活来。我到校园里早就看好了的坡地上,画好圈,站好,抬起头来,突然看到一片还没出太阳的夏日蓝天,很大、很深,像拥抱我似的扑来。那晴朗的天,当没阳光的时候,简直温柔得说不出。我心里突然鼓胀起许多软的和硬的东西,塞得紧紧的,很烫、很疼,像要炸开似的。我就愣在那儿了,听见晨风在耳边走过,感到脖子上有一根血管突突地跳。我真想对天上那温柔的神说,但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后来,我拼命大叫一声,我还从没这样叫过,声音从来没听到过,像浑浊的叹息又像尖厉的口哨,我觉得它一直传到了没有一朵云的蓝天深处。我表示了什么?说不清,大概神会明白。它是从我心里发出来的。这学期突然变得这样多思又这样浑浊,这样愤怒又这样伤感,自己也不明白。有时我觉得,自己静静坐在凳子上的时候,很像一颗嘀嘀嗒嗒走着的、就要爆炸的大炸弹。 下午下课以后,大家纷纷去体育锻炼。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孤独,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初二的一群女生在林荫道上唱歌,一支快乐得要命的歌,老是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被她们唱得又羡慕又心烦。我独自玩起跷跷板的游戏来。慢慢,我觉得心里有一种力量,被压抑的力量,在内心深处挣扎,我真想叫,想绕操场跑它十圈。想找人拼命,想跳那种看起来过瘾极了的Disco,可惜我不会。但抑制它的力量努力把我按在椅子上,而且不让我和别人说话,像把我锁在抽屉里一样。旁人看来,那似乎是种懒懒的倦怠,但谁知我心里的抗争何等痛苦!我到底怎么了?好像突然间变得不明白自己了!其实,又何止不明白自己,也不明白面对的这个社会。我就像《城南旧事》里的小英子一样,分不清哪是好人,哪是坏人,就像分不清海跟天一样。有时我觉得整个世界只是块透明的琥珀,其中精妙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有时又什么也看不清,只觉得黑蒙蒙很可怕。记得在哪本画册上看过一幅画,一个少女惊恐地看着画面外,在她前面,有一个巨大的无以名状的阴影。看了那幅画,我真怕,真伤心,阴影也许就是社会。那天图书馆空荡荡的,我一个人坐一长条凳子,像夜空里一颗孤独的星。或许我前面的道路到处都有盖着美丽鲜花的陷阱和深渊,或许世界像森林,长满了信任、尊敬、友谊的大树,生活在那儿就像生活在自由芬芳中,谁知道呢!小时候从来没想到还有这么心烦的事。 真盼望能出现奇迹!出现一双大手保护我,我能像书中女主人公一样躲到一副宽大的肩膀后面,但我又希望在外人眼里,我永远是天真纯洁、无忧无虑的孩子。我也不想让母亲知道我苦闷、彷徨,怕她为我难过,更怕她认真,最怕老师接踵而来的一本正经的教导,教导得愚蠢专制。我希望大家永远用看孩子的眼光来看我,为我感到快乐。但其实这种心理也是一条代沟。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他们反以为白色最单纯。岂知,白色才是最复杂的色!我苦闷、愤怒,正艰难地同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形形色色的旋涡抗争。 1985.6.22. 又快大考了。进龙中以后,实在考怕了。刚进龙中时,刘老师高兴得要命,我们这一年小学毕业班全区只有四个学生考进这儿,进了龙中就进了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地方。一进学校,就拼命考我们,后来才知道这是龙中惯例:给新生下马威。没一个考得理想,好多女生都哭,觉得没脸见人了。我可不在乎分数,我相信自己聪明,可我心烦,感到压抑。 班上的同学不论阴晴寒暑,只是读啊,读啊,考啊,考啊,没有穷尽,头悬梁,锥刺股。老师得意扬扬地说考试,同学们木呆呆地听,像受了惊吓的小动物。无穷无尽的复习题,今天晚自习又得忙了!我爱读书,不读书我活不了,可对这样的操练实在烦,这是训练机器人,是人就透不过气来。 现在阳光多好!夏天刚刚来,树叶长得这样茂盛、新鲜、滋润,我简单,形容不好,虽然我语文很好,一旦用到生活中来,又觉得很差。我只能用心去感受它。把衬衣袖解开的时候,风暖融融地在手臂上掠过去,带着阳光的气味,吹起胳膊上的汗毛,真舒服极了!我心里又欢喜又惆怅,好像这阳光这风一直透进我心里去了。外面那棵树树干细长细长,树冠绿绿的像个少女在低头沉思。真好啊这世界。 我做了好几个动作想让隔一条走廊的陆海明看见,可他皱着本来就连在一块的浓眉毛,拼命抄黑板上的题,那份严肃、紧张、重要,好像做了这题就能得一百分。勉强对我露一点点笑脸,没劲!老师没刮胡子的脸呈现出一派神秘不宣,像傲慢,像到了他报复我们平时有不服从他的地方,总之像个得不到人民拥护的专制又愚蠢的国王,我恨他。 我偏不抄,偏去看外面在风里阳光里泥土里的绿色的小树,它真好看。洒满太阳金色光芒的天空真漂亮啊!天到底是什么?天上到底有什么呢?到底会不会有神?西方的上帝,东方的佛,还有安拉什么的,他们俯视人间的生死。那么我又什么时候死呢?如果我知道究竟哪一天死,第一件事就要去抢劫银行。带上足够的钱去周游世界,去看看草原、森林、海洋和干燥的沙漠。最好能骑马去,我真想有匹马,戴了草帽,背了弓箭或枪,风驰电掣地去! 到生命的最后五天,我到埃及的金字塔里去,去看看法老的咒语,记得在杂志上看到法老咒语显灵,好些看到的人都莫名其妙地死去的事,我心里特别激动,好想亲自去冒险,我有点相信这是真的事。我要去探索这里面的奥秘。要是能活着出来,我再去百慕大三角区,去看飞碟,真希望能找到他们,他们把我捉上去,我要和他们谈谈宇宙和地球,他们会长成什么样子?会像科幻小说里写得那样庄严有趣吗?我还要看一看飞碟的构造原理。我可是真想让地球上的人也造飞碟,去研究地球外的生命。如果突然我又不死了,那我长大就可以做这方面的专家。如果这些事做到了,我就是死也很甘心。在死以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等别人来不及管我的时候,就死了,他们追也追不上,多好! 突然发现老师站在我跟前。我一个字没抄,他气得要命。他又蛮横又轻蔑又恨地瞥我一眼,回到黑板前,问大家抄好没有,教室里零零落落地应着,他哗啦啦地擦了,拿一大张纸往黑板上抄新题。到底他咽不下这口气,回过头来,在纷纷扬扬的粉笔灰里说:“宁歌,你自己的成绩自己是有数的哕!” 是啊,上次测验我75.5分,全班最低。但我在同学们拼命背题的时候看完整整一本电子学方面的书,肯定收获比他们都大。老师给的一个分数怎么能代替自己真正学到的东西?最恨像羊羔一样被人驱赶着读书。 可连陆海明都怪样地看我,好像我做了什么坏事,好像还有点嘲笑。我心一下子凉了,金色夕阳下图书馆里那个英气勃发、聪明过人的男孩子到哪儿去了?可我偏把钢笔收起来,就不抄!老师和他都好像认定我要考不及格一样!我比死读书的同学要聪明有学问许多!我真想大叫,实在想极了。我恨老师,恨这学校教室给我的一种不公正的压迫,他们都不懂一个最最简单的道理:分数不能代表人。但他们就是比我强大有力,能压迫我。 外面还那么美好,美好得有点不真切,因为我四周的气氛是那么惹人讨厌。我总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那许多美好的东西,却不能飞身投人。 下课了,开晚饭了,太阳落山了。每天走进食堂我都有种小偷似的惶惶不安,好像别人的每个眼风都在对我说,你又想不交饭钱吃白食啊!我简直无地自容。妈妈这个月的退休工资又寄迟了,我买最便宜的菜,难吃极了的细粉汤,又有女生的眼风惊奇般地扫来,好像说,这样能下得了饭?那是娇滴滴但尖酸无比的眼风!她们是爸爸宠妈妈爱,心肝宝贝叫着,家庭教师教着考进来的,我全靠自己,我骄傲又孤独。 我仓促地吃完饭出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陈丹燕早期最重要的传品,也是她满怀悲愤和同情写下的血泪之作。她已经很少写这样的小说了,所以值得珍惜。本来以为这已是过去的故事,但最近又有上海女中学生王一馨之死,竟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惑,于是更觉得作品的可贵。 ——刘绪源
编辑推荐
这是陈丹燕早期最重要的传品,也是她满怀悲愤和同情写下的血泪之作。她已经很少写这样的小说了,所以值得珍惜。本来以为这已是过去的故事,但最近又有上海女中学生王一馨之死,竟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惑,于是更觉得作品的可贵。 ——刘绪源 见证共和国儿童文学的伟大成就,勾勒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30部经典之作,留下60年永恒的记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