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茉莉冻结全世界

出版时间:20050801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英]乔治娅·宾  译者:马爱农,蒯乐昊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童星失踪了!一年前将白茉莉引上催眠道路的女图书管理员露茜·洛根突然出现,并交给她一个危险的任务——调查并阻止美国富翁普里摩·希尔利用催眠术控制全世纪的邪恶企图!白茉莉顾虑重重,但还是和伙伴们前往洛杉矶,准确调查这个陌生人。
他们在洛杉矶调查希尔的过程中,白茉莉无意中唤醒了自己更为强大、神秘的催眠能力……
为了找到希尔,白茉莉踏上了好莱坞的“星光大道”。在晚会上茉莉遇到了希尔,并接受去他家作客的邀请。在希尔家,茉莉很快发现,来希尔家的人无一例外都被催眠了,当她试图解除希尔的催眠时,白茉莉震惊了!他们的催眠都被上了锁!白茉莉只好寻找其他的线索,她利用催眠术顺利地找到了希尔的私人密室。白茉莉在密室里发现了什么?解开希尔催眠的密码是什么?真正的幕后操纵者究竟是谁?白茉莉能否打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冒险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

乔治娅·宾居住在英国伦敦,现在是一位全职作家。她的第一本书《白茉莉催眠奇幻术》(2002)成为《纽约时报》最畅销的小说,她的新作是这本书的续篇《白茉莉冻结全世纪》。她在英国汉普郡河边的一个大家庭里长大。中学毕业后她学习戏剧,并且成为演员,为儿童表演。目前她和艺术家马克·昆因,她的漂亮女儿泰格及刚满三岁、吵闹不停的卢卡斯一起住在伦敦。乔治娅出生在温彻斯特外围的伊特城河畔,三个淘气的兄弟和一个姐妹伴随着她一起成长。乔治娅一向钟情于表演艺术,18岁时在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求学。离开大学后,她开始学习绘画和写作。她以前写过歌词和诗歌,现在开始写故事。乔治娅最初以漫画的形式编故事,这种方式她用了近5年。1995年,她的第一本故事书《短袜怪物》出版,采用的就是漫画的形式,读者对象是5-7岁的儿童。乔治娅一家四口住在伦敦一间相当凌乱的住宅里,那三个人也不怎么爱整洁——她13岁的女儿泰格爱动手制作东西。她的伴侣马克·昆因是一位概念派艺术家,她喜欢在冰箱里收藏各种奇怪的东西,比如一只正在冬眠的加拿大青蛙。甚至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血冻成冰块,制作成小雕塑保存在冷冻室里。儿子卢卡斯也喜欢绘画和制作,还喜欢用棍子敲东西。乔治娅一家子喜欢旅行和阅读,当然,最喜爱的还是探访朋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茉莉冻结全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的胆子只有碗豆那么大。”罗基说。
      
       “而我的,有扁豆那么大。”
      
       这是茉莉的回答。对,就是那个瘦小而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女孩,却拥有着神秘的催眠术的力量。终止于欢乐之家孤儿院的上一次冒险,在这本书里面又重新开始了。上本书中看似漫不经心的各处描写,在这本书中竟指向一个惊心动魄的阴谋。本书情节初时不过是涓涓细流波澜微兴,经过一番穿插演绎,竟成惊涛骇浪。直叫人吊着这颗心手不能释卷只好一气读完,然后,欢欣地发呆。
      
       回到本文开头引的那两句原文。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就好像是水中浮现的一个气泡,蕴含清新的空气,也夹杂着河底的暗尘。读者可以从一个句子中看到文本下面汹涌绵长的暗流,或者说是在万花筒中看到自己眼睛折射的虚像。对于一本童话,或者宽泛的说来是面对保有童心之读者的作品,把它想象成一个气泡未免小巧,而称为万花筒又似乎做不到那么确切。尤其是面对一部在护封上标明位居XX排行榜的系列商业作品时,那种种期望和美化倒成了一个童话。
      
       商业化营造出的茉莉不是一个偶像,而是新时代青年怀念和期许的昨日憧憬。当代流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已经学会了一旦长大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为自己的过去营造幻象。对于他们来说,未来还只是存在于某个波函数中,一切都是发散而不定的。正如茉莉所表现的,他们对流行、财富、世界所知甚多:他们不再是上一辈的电视一代,他们到趟星光大道就像逛了趟迪斯尼乐园;他们不再聚财敛权,认为那些只是有用的工具;他们熟悉所有正论怪谈,对于任何奇迹都见怪不怪。这一代人吸收了以指数速度增长的信息,所有的过去都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让他们自立、自知、自制,同时又对各种诱惑照单全收。是的,尽管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限制,而且不忘冷静地小小嘲讽自己,但是他们仍然要对所有的事物表示出好奇心,而对猫的死因佯装不知。
      
       其实作者不止是在表现这一代人心中的残梦,她更深谙类型创作的诀窍。为儿童和冒充儿童的读者写书,就需要利用儿童的特性,比如说被充分教育或者说充分相信教育。教育不但要让孩子掌握理解世界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告诫他们行为不可逾矩,实际上这是同一枚硬币。所以,当我们面对一本提出规矩的书,看到“孩子从小受的教育是不能盯着别人的缺陷看”这句话时,就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这个规矩是否要套用在我们身上呢?
      
       我们从书中所得到的教训是,遵守“不盯着别人看”的规则会被骗上当,所以我们不应该遵守进而怀疑这个规则。这应该是最直接的答案和意义,但是似乎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当我们重新分析这个故事,会发现这个寻找父母也就是自己身份证明的故事原型实际上并没有改口的余地。或者说,故事是必然会发生的,情节是必然会这样演进,作者只能让自己的情节和构思去圆谎而不是分析。如果认定人物表现出了应有的行为,无论其所谓“真实身份”如何被作者颠覆,读者都可以放心——这只不过是吸引读者的花招而已,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所谓希望,一定会出现在最后的结局处。
      
       那么现在这句话就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了,所谓规则就是你不接受就会被惩罚,这种惩罚不是被规定的,而是因为其他接受规则者的行为会对你造成不利。设想茉莉提前发现了真相,打破了原型的结构,那么必然会落得个无疾而终的莫名下场。这就好像奥斯卡的奖项虽然早已提前决定,但是你不等到颁奖典礼上和大家一起鼓掌而自己一个人先欢呼起来,下次再玩就没你的份了。
      
  •   眼熟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