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赵瑜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我国首部全方位、多向度、多侧面反映篮球文化发展及其改革实践活动的纪实作品。在作品中,赵瑜坚持了他一贯的对现实的建设性和批判性,强烈地呼唤体育体制改革,完成了一部填补空白之作。
赵瑜是一位很讲究文体意识的独特作家,这部书稿在写法上也很有创新性。作者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拥抱式的“圆桌”型召唤结构,用第一人称与读者交心、对话、恳谈,一下子拉近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解惑、释疑的话语场,雅俗共赏。
本书共收录了《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早年的球星有多酷?》等文章。
作者简介
赵瑜,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写过《中国的要害》、《太行山断裂》、《但悲不见九州同》、《第二国策》、《革命百里洲》等作品,参与和推进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尤以体育三部曲《强国梦》、《兵败汉城》、《马家军调查》影响深远。作品先后获得当代文学奖、中国潮百家期刊奖、全国首届环境文学奖、两届赵树理文学奖、两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2005年由《中国作家》评选为“二十年最有影响作家”之一,2006年获五一劳动奖章;影视作品有《内陆九三》、《赵树理》、《大三峡》等60余部集,获全国首届纪录片学术奖、最佳撰稿奖;作品《强国梦》、音乐电视《庄稼汉》分别入选全国大学教材。
书籍目录
《篮球的秘密》序言
1为什么要写篮球这部书?
2中国篮球为什么发展缓慢?
3体育与教育该不该合为一体?
4我为什么要来东莞考察?
5怎样理解“篮球是永恒”的这个说法?
6中国古代有类似篮球的运动吗?
7篮球运动是怎样诞生的?
8篮球何时进入中国?
9我们为什么挚爱篮球?
10打篮球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吗?
11东莞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12东莞的人文历史环境适宜打篮球吗?
13对东莞的人文历史还有哪些话说?
14东莞的体育传统厚不厚?
15东莞篮球是如何起步的?
16早年的球星有多酷?
17篮球何以成为老一代共产党人的最爱?
18怎样看待计划经济时代的篮球历程?
1980年代的中国篮球为何普遍降温?
2080年代的东莞篮球为何没有降温?
21袁李松先生怎样支持农民打篮球?
22常平农民是怎样逼近全国冠军的?
23常平农民是怎样夺取“丰收杯”桂冠的?
24东莞的篮球环境变成啥样了?
25卢元镇先生如何看待篮球文化之根?
26CBA冠军奖杯为何以牟作云命名?
27篮球人到底有没有出路?
28篮球人到东莞有出路吗?
29河北队郝焕新为啥要来宏远?
30马永忠一家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31我为啥喜欢张冠豪式的本土球王?
32中学生篮球队志在何方?
33宏远男篮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34中国篮球会不会重蹈足球覆辙?
35中国篮球职业化距离NBA还有多远?
36宏远男篮是怎样夺取CBA总冠军的?
37新世纪俱乐部的希望在哪里?
38篮球改革为什么上冷下热?
39东莞篮球对中国篮坛变革是何作用?
40为什么要以大朗考察报告结束全书?
后记
《拥抱篮球》歌曲
章节摘录
毫无疑问,学校体育对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是极端重要的。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最重要阶段,它对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体育动机,提高运动能力,养成锻炼习惯,确立终身体育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民族英杰辈出,他们伟大的人生往往与体育紧密相连。远的不说,就说近些年闻名于世的钟南山、袁隆平等大科学家,都是体育运动的高手。袁隆平曾在自由泳项目中夺得过全省亚军,如今80多岁了仍然坚持锻炼,他说自己是“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现在每日仍要打一阵排球,工作起来轻松愉快。 于是问题来了,体育恰恰成为我们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最薄弱环节。校园里,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经费当中并没有竞技体育这个部分,高水平运动队也就办不下去。大中学生体育竞赛难以与国际接轨,参与体育活动普遍被人视为“瞎耽误工夫”,打篮球不过是随便玩玩而已,学分才是最要命的第一要义。 反观举国体制的体育系统,可叹只有这个系统的人马才能代表中国与国际大赛接轨参赛,教育系统的人马根本不沾边。在2003年以前,凡去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当局便公开造假。我记得八一队的王治郅还代表大学生去参赛哩。即使是高校当中产生出少数运动尖子来,体育系统也不给你注册。例如清华大学的田径飞人胡凯,只能选择在重庆注册。而整个体育系统,每年都有大批体育人才被无情淘汰,大好年华,打不着金牌者超过99%以上,极少数打着金牌的人只是经济收入稍好一些,但也没什么好出路。在中国,呈现出教育系统体育人才奇缺而体育系统人才大批浪费的无奈现状。高校不是体育人才的“加工厂”,顶多算是少数退役运动员的“收容站”。没法子,两大系统两张皮,壁垒森严各顾各,封闭起来自说自话,吃亏的便是整个中华民族。 说到体育师资奇缺,我想起一组数字。那是在1987年,山西体育军团在第六届全运会上从全国第9位大面积崩溃,全省只在少数运动项目上获得6金5银6铜17面奖牌,名落全国第23位。而广东所获金牌为山西的9倍,总分为山西的7倍半。顿时,山西各界起而讨论本省差距,省体委主任谷威先生被迫“下岗”。这时,省会太原的市府领导贾鸿鸣先生也乘兴发表长篇文章,严肃讨论一省一市的体育忧患。其中谈到,由于全省体育教学人才的流失,造成全运会上的44个项目中山西居然空缺了20个项目之多,当然无法与各省市匹敌。而截至1987年,山西省体育教学人才的短缺总额达到了10500多人,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贾先生无奈地写道,“即使按照我省现在每年培养200—250名体育专业人才的速度计算,也要在50年后才能缓解这一矛盾。加上当前体育师资流失的状况仍然得不到有效制止,势必使这一矛盾更为尖锐”。这篇颇具分量的长文于1987年12月8日破例在《太原日报》发表后,曾经引发了人们持久的讨论与强烈的反响。那时我即将发表《强国梦》这部作品,因此对贾文印象很深。又是25载春秋逝去,而今,中国体育教学与社会辅导状况依然堪忧。有统计表明,按照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平均每2000人应配备至少一名体育指导员,因此我国急需80万至100万体育指导老师,才能达到一个较低的需求标准。那么,国、省两级体育专业人才,包括运动员和教练员,每年总要淘汰好几万人,如果让他们去担任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般地讲,那是绰绰有余的事。为什么成全不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呢?还是在于体育与教育两张皮,在于社会体育活动欠发达。 考察东莞地区,这个问题却已经全面解决了,很令人有些意外。我们将在本书下一部分细说详述。这里继续讨论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常有直穿本质的惊世之语。他谈到人类何以常常弃善作恶时认为,“罪恶来自于不良教育以及不健全的身体”,一下说到点子上了。最近,就在我写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是2010年12月12日,中国五部委一项联合调查公布,目前,我国有至少3000万孩子的人格健康受困。这五部委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科协和中国计生协。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有3.67亿,独生子女有1.26亿。其中,半数以上的小学生只为“较好的学习成绩”感到愉快,别的顾不上。而产生消极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与?长交流和沟通出现问题”,或者是“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上了初中后,有六成以上的孩子与父母吵过架,甚至讨厌父母亲;进而上了高中,凡参与调查的孩子均苦恼于“自己不知如何跟别人打交道”。父母和老师将90%的关注都放在了学分上,而对人际交往和人格健康的关注不足10%!面对危机,五部委共同召开了“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会”,却并没有多少积极主动的措施出台,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学校里出现危机,在校外能补起来吗?而毫无疑问,体育运动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健康人格的塑造,包括法制观念的确立,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体育?以引领孩子们的性格意志走向成熟。相反的例子也很多,请看湖南省,社会体育工作者针对118名有着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做了一番调研,这118名未成年的孩子们被关在少年犯管教所或者工读学校中,年龄在13岁至18岁之问。分析的结果令人心寒:这批孩子在出事之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只有四人,为3%;在小学期间参加过校级训练者只有两人,不足2%;在中学期间参加过校级训练者,仅仅一人而已!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失足青少年,没有受到过最具公平与契约特征的体育运动的熏陶,不懂得体育运动所彰显的社会公德,他们的上进心难以在体育竞争中得到激发?确实,体育运动能够给予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正面刺激,足以减弱他们在犯罪时的心理动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