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林洙 页数:461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解,又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记录下了“反右”、“文革”等特殊时期的点滴史实,跳出了狭小的家庭圈子,以自身的经历见证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因而,本书不是名人琐事的堆砌,更非关于名人的猎奇之作,而是如《往事并不如烟》一样以一人、一家经历见证历史的严肃作品。
作者简介
林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遗孀,1962年与梁思成结婚,陪伴梁思成走过了下一年的艰难岁月。
192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入清华大学梁思成主持的中国建筑史编撰小组工作。自1973年起全力以赴整理梁思成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梁思成全集》等书,另著有《大匠的因惑》、《建筑师梁思成》、《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不社史略》等书。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自述
序 写给梁思成和林徽因
一 梁思成夫妇
二 十个儿女的大家庭
三 归来
四 中国营造学社
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六 最后的一次古建调查
七 荣誉
八 他给了学生们什么
九 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十 北京啊北京!——未被采纳的“梁陈方案”
十一 徽因走了
十二 “大屋顶”
十三 永相随,难相随
十四 屈辱与磨难
十五 留做反面教员
十六 永别
十七 与君同在
梁思成年谱
梁思成著作一览表
英文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插图:1957年整风运动中程应铨犯了“错误”,对他的批判帮助是在民盟小组会上进行的,领导让我也参加。我感到这是一个极大的耻辱,每次都缩在一个角落里。我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些什么错误,同志们的批判我也听不大懂,回到家里我想帮助他,希望他的检查能深刻些。我不认为他从根本上反对共产党,但是人总是有私心的,也许他对某些工作上的安排不满意,因而对组织或领导产生了抵触情绪。我建议他从这方面找找根源,他拒绝了。我得出结论,他是一个在思想上包得很紧的人,甚至对我他也不愿深谈,他终于被划为右派。组织给他作结论时,我才知道他最大的罪状是:批评共产党在城市规划工作上采取关门主义的态度,把_些专家排斥在这一工作之外。并要求彭真就此问题做检查。那时我对政治一无所知,虽然我不明白这算是什么罪行,有多严重,但那时我相信共产党是绝对正确的。我不得不考虑这个家庭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来问我:“妈妈,你当初为什么没有和右派划清界限?”我将何言以答?最后我决定离开他,独自喝下这杯苦酒!程应铨被划为右派之后,我的工作也受到影响,我被调离系秘书的岗位,去从事资料工作。我很高兴,因为我喜爱资料工作。一天,我在资料室的书堆中发现两个厚厚的英文活页笔记本,这是某人在学习西洋建筑史时做的笔记,一页页整洁的打字,隔两三页就有一张插图,有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和剖面图。全部都是钢笔徒手画的,线条活泼又严谨。我被这些精美的作品吸引住了,一页一页地翻阅着,我慢慢地看出了一点眉目。
编辑推荐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如今,梁思成和林徽因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在我心中却越来越清晰,回忆与思念牵动着我提笔写下这本书。我想说的是,梁思成是我的丈夫,林徽因是我热爱与崇敬的师长,我不愿对他们妄自褒贬,我只想忠实地记录,还历史以真实。我见证了思成在人生最后旅程中的煎熬与挣扎……我唯一感到慰藉的是:在他最困难的日子里,我给了他伞部的爱,我与他紧紧相依,陪伴他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