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彭树华  页数:14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起重大案件的审判实录,也是对我国审判工作的历史反思。    潘汉年案不仅重大,而且特殊。特殊在:第一,它涉及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机密;第二,被告人是一名担任过重要职务、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高级干部;第三,这是由毛主席亲自核定、党中央交办的案件。这几个特殊性决定了案件的复杂性和难度。    当时人治盛行,法治不申,审判不独立,实行“先批后审”,中央或地方党委先审批、法院后审判,法官和法院只能按上级的决定办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潘汉年冤案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从潘汉年案得出的基本教训,应该世世代代牢牢记住。

作者简介

彭树华 广西陆川人,1925年出生,1946年秋考取广西大学法律系,在地下党领导下参加了进步学生运动,曾任学生会学习部长、桂林市学联第一副主席。1950年调最高人民法院中南分院任秘书、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组长。1955年中南分院撤销,调最高人民法院任刑事审判庭秘书、助理审判员,1978年任刑事审判庭副庭长。1979年9月至1983年1月,参与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理的全过程,负责该案判决书的起草工作,及江青、张春桥原判死刑缓期执行改判无期徒刑的具体工作,任合议庭审判员。1981年任刑事审判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参与审理了许多大案要案,潘汉年案就是其中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资深法官。1994年离休。

书籍目录

序一、受命二、秦城审阅案卷三、向党组汇报四、谢老纵论古今五、特殊审判六、违心判决七、“文革”风波八、平反昭雪九、追忆与思考十、一颗明星的升起与陨落(潘汉年简历)后记

章节摘录

  庭长曾汉周宣布:“现在开庭。传被告人潘汉年到庭。”值庭法警把被告人潘汉年带到法庭被告席站立。庭长叫被告人坐下,宣布:“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潘汉年反革命案,开庭审判。本法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曾汉周担任审判长,和审判员丁汾、代理审判员彭树华组成合议庭,书记员于连泽担任记录,对潘汉年案进行审理。现在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王尚三宣读起诉书。”  起诉书宣读完毕后,即进入法庭调查程序。没有问被告人对法庭组成人员是否申请回避,也没有给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律师辩护制度,潘汉年案涉及国家重大机密,除他本人辩护外,别人无法代为辩护。  法庭调查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事先拟好的审讯提纲进行的,我们合议庭三个人作了具体分工。曾汉周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从1936年起叛变革命,投降国民党,暗藏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内奸活动所犯罪行的审讯。丁汾负责对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抗日战争期间,背叛祖国,秘密投靠日本特务机关,当了日本特务,并与大汉奸汪精卫进行勾结罪行的审讯。我负责对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在上海解放后,掩护大批中统潜伏特务和反革命分子,并向台湾敌人提供情报罪行的审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潘汉年案审判前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在不正常的年代产生不正常的案件应该是正常的,但潘汉年案太不应该了。只是同汪精卫见面没有及时汇报就被定罪太无道理。把犯罪与犯错混淆。在当时可能处于政治需要抓典型,也可能是毛泽东主席太相信潘汉年而容不下他的点滴错误,对他打击过大形成冤案。我们不去猜测,历史又不能假设,我们只能牢记历史。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   潘汉年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可惜蒙受了冤屈,没有看到今天的国家强盛时代,非常宝贵的他在那样的不公正批判时代,依然没有动摇自己对党对人民群众的信仰,历史是为他平反了冤案。这个历史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悲剧永远不能再现了。
  •   收到书的当天就看完了。家中已有两本有关潘汉年的传纪,这一本是个补充,看完后再一次为潘汉年遭遇到的不公而伤感、愤怒。曾到上海福寿园他的墓前(可能是衣冠冢)祭扫过,英雄。
  •   潘汉年的悲催人生啊
  •   潘汉年是国产所有牒战片的原型,从抗日到打老蒋,潘某居功至伟,可惜文革迫害至死。不说了,全是泪。
  •   看了心情很沉重,这段尘封的历史,让人很无语.
  •   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感叹人生的无常,但也看到还是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多,否则,我们也不会如此清晰地了解这段历史。
  •   只是作为一位读者,不禁思考,为何这种事情一次又一次出现,而不会总结与反思,难道是当前中国人的宿命?
  •   老爸要的,不错的书,历史,伤心的历史
  •   难得能看到这样的书,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些可以对作古者一个安慰,虽然揭开的伤疤让亲人痛。中国需要法制,不仅仅是内容的公正,关键是办事的程序,我们以往出问题,首先是程序上不依法办事,超越程序,这是导致很多冤假错案的根由。
  •   看后心情很是沉重。
  •   比起很多研究者时候或靠谱或不靠谱的调查、采访,经办人的回忆录的确是独家且珍贵,而且行文中可以感觉到作者的严谨细致。相当不错的一本书。
  •   很好,很不错,质量也好!
  •   书不错,很便宜。新旧程度也很好。
  •   很好 值得细细品读
  •   了解了当时此案背景
  •   从小就看了潘汉年的电视剧,现在长大了就具体了解一下潘汉年,该书披露了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大环境。值得一看。
  •   算个警示吧,留着收藏,里面特别提到了当年的判决书
  •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   只是就事论事,不敢揭露事实的真相,不过也不能埋怨作者,我们用特别的视觉也能感到历史的真相,可惜潘这样的人才却好人没有好报,谁之过?
  •   好像特工的命运都不会好 自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
  •   不管多聪明、不管功多大,在政治面前都是次要的,一切以政治为中心!
  •   以前看过,作者还是比较客观。
  •   不錯的書,一直都想看!
  •   党内是这样搞的
  •   匆匆看完本书,感觉一般。做为史料,有一些内容。不过估计碍于讲政治,很多东西只是蜻蜓点水。
    不过,文中有一段记载,让我印象颇为深刻:1955年,当毛泽东看到了潘汉年交代其曾于1943年秘密会见过汪精卫的说明材料后,“甚为震怒”地批示道:此人从此不能信用。从此,潘汉年开始了他人生的恶梦,直至去世。而交由法院的审判只是为了做婊子后遮掩的牌坊。作者为此内疚一生。
    于是有了这本书。
  •   很好的一个人,一个功臣,一个没活明白的人,至死还抱有幻想,这是因为他的信仰还是他的迷信,我不理解。他在为谁而生而活,我依然不解。但是他至少打破了一个神话,一个光环。我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大的D .
  •   悲剧时代里的人物,逃不出悲剧命运。
  •   对事件的过程描写得还算清楚,只是对此事的背景及深层的原因,及相关的决策对此事件的动机尚还需进一步深入。
  •   这本书没什么内容,三小时就能全部看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