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梁思成 著,林洙 编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1946年梁思成应美国耶鲁大学之邀赴美讲学。194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校己口口周年纪念,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梁思成担任“远东社会与文化”研讨会的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他作了“建筑发现”与“唐宋雕塑”两个学术报告,是与会学者中唯一同时发表两篇论文的学者。就在这次会议上他首次将四川大足的雕塑艺术介绍给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1947年他回国,在上海见到他的挚友陈植先生时说他准备写一本《中国雕塑史》。梁公对中国雕塑极为热爱,亦有很深的造诣,早在1930年他就在东北大学建筑系讲授过“中国雕塑史”这门课。但是那时他还没有去过云冈和龙门,讲课所用的图片绝大部分都是引自国外学者的著作。直到20世纪3口~4口年代,他亲自考察了云冈、龙门、南北响堂山、天龙山、大足及四川大量的摩崖石刻,并对他调查的古建筑中的佛像反复琢磨。从古建筑中佛像塑造手法及风格的鉴别,来佐证庙宇建造的年代,亦或根据宙宇建造的时期判断佛像的古老程度。他对这些雕塑作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1947年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的“唐宋雕塑”的学术报告当是他关于中国雕塑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但我在他的遗稿中始终未见到“唐宋雕塑”的论文稿件。“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对自己的学术思想、人生观作了彻底的清理。他在自己的学术思想中作了多么痛苦的挣扎,他是那么真诚,对所有的批评都是认真思考,不能想象他这个在旧社会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还保持着这么纯洁的童心。
内容概要
梁思成是一位建筑大师,他一生更挚爱雕塑。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华已经剑拔弩张,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感到时间的紧迫,他们日夜兼程地赶路,要赶在侵略者入侵以前把华北、中原地区的古建筑全部调查完毕,要在日军毁坏这些珍贵的庙宇、石雕、佛像前把它们拍摄下来、记录下来,因为很有可能这是它们留在人世的最后影像。时至今日,它们中有一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了。
让我们跟随梁思成的文字和照片去体味中国雕塑那失落已久的美。
作者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书籍目录
前言
中国早期的雕塑
佛像的由来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元魏——云冈石窟
北魏——龙门石窟
北齐、北周
北齐——天屯山石窟
北周造像
隋
唐
龙门石窟
各地雕塑造像
唐代雕塑的兴衰
宋、辽、金
各地雕塑造像
元、明
各地雕塑造像
梁思成的生平
章节摘录
插图:梁思成正是这样遵循父亲的教导去做的,他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准备完成《中国官室史》的论文,但他在哈佛读遍了所有有关的资料后发现不能依靠这些资料去完成他的论文,他必须回国进行实地调查。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到欧洲各国去游历。他们尚未完成欧游计划,因梁启超病危而匆匆回国。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这样概括梁思成与林微因所受的教育:“在我们历来所结识的人士中,他们是最具有深厚的双重文化修养的。因为他们不仅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而且在欧洲和美国进行过深入学习和广泛的旅行。这使他们得以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审美兴趣和标准。”梁思成在美学习时看到欧洲各国均有自己的建筑史,并逐步认识到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我国有灿烂的民族文化,怎能没有建筑史,因此他决心要研究中国的建筑发展史。19己B年他们回国,先到沈阳的东北大学去创办建筑系,这是当时我国最早的两个建筑系之一。但这个建筑系只办了3年就因“九一八”事变而结束了,梁思成也因此回到北平转入专门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机构中国营造学社①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第一本阐述中国古建筑做法的现代读物学社早期的工作注重于文献方面。中国几千年文化留传下来的有关建筑技术方面的书籍,仅有两部。一部是宋代的《营造法式》,它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专书,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一部不可少的参考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此书是梁先生生前未竞作品,由林洙先生整理而成,由于个别字词是由梁先生的手稿而来,很难查买,为尊重梁先生的原笔原意,尽量不做改动。请读者朋友们理解和原谅。书中配有大量照片,绝大多数由梁先生当时所摄,保留至今实属不易,但是这些照片历经岁月磨难,留下很多伤痕,有些很难修复,为了使读者朋友更好地理解文章,尽量都放在书中了,倘若觉得有些照片质量不够理想,也请读者朋友们理解。 ——责任编辑:王飞宁雕塑,像建筑一样,在中国也未获得应有的承认,我们知道大画家的名字,但雕塑家都默默无闻。 ——梁思成
编辑推荐
《佛像的历史(图文版)》:梁思成是一位建筑大师,他一生更挚爱雕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