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方晓风 编 页数:252 译者:马红军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园林往往被视为抽象艺术,个中玄妙,常人很难领悟。不过,我倒觉得这些建筑有如一串精美的钥匙,大凡有关园林的疑难,几乎都能从中寻到答案。中国园林既讲究规则,又灵活多变:既风格迥异,又相互融通;既历史悠久,又时换时新。实际上,就连最前卫的造园大师,也大都深受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在苏格兰西南,离我家的老式花园不远,就是闻名的“宇宙玄想之园”。这座前后建了20年的不同寻常的新建筑,正是查尔斯·詹克斯和麦琪·詹克斯夫妇的手笔。麦琪是中国通,深深迷恋中国园林,不遗余力地将这门艺术及其内在原理引入西方。只可惜麦琪英年早逝,我能同她有一面之交,实在很难得。要建造这样一处园林,当然离不开科技和数学,但詹克斯夫妇的最初灵感却来自中国园林。这件完美艺术品身上,处处闪耀着中国园艺神韵,甚至连园林古怪的名称也暗合中国品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业绩同样无与伦比。1935年赴哈佛读书前,他在中国最美的园林苏州狮子林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差不多70年后,在自家旧宅的旁边,贝聿铭担纲设计了令人称道的苏州博物馆,内外建筑浑然一体,全无分界痕迹,园林和展区合二为一,相互辉映。说到底,大凡绝美的中国园林,建筑和园林都难分彼此。贝聿铭先生指导了苏州博物馆整个修建过程,包括引种哪些树木。从构思上看,无论路面、山石、水景,还是花木、竹林,纯然是古典派,但同时又融入了不折不扣的现代风格。同某些意在游玩的中国园林不同,苏州博物馆绝非胡乱拼凑的产物,而是为新世纪量身打造的中国古典园林。就以上两处新近落成的园林,我写过不少文章。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历史似乎太过悠久。无论什么,只要划到历史名下,就好像同现代毫不相干。我深深感到,即使跨越了漫长历史,这些园林也不应被视为古董。要欣赏其中的妙处,不妨调整-下思路,放弃某些旧观念、旧规则。不过话又说回来,新思想也不见得都好。眼见的东西,虽说未必样样中意,事事明白,但也无伤大雅,西方园林我也不是样样满意,事事清楚。我刚刚游览了本书提及的几座园林,写这番话时,正坐在中国杭州西湖之滨的西泠印社。能亲历自己做梦都想一见的美景,实在喜不自禁,但也有让人扫兴的事——我一直渴望独自坐在水边,在月光下的凉亭里聆听风吹竹叶、鱼跃池塘的声响,凝望清晨的荷花伴着朝露慢慢绽放,只可惜游人如织,渴望成了奢望。好在这本书弥补了遗憾,字里行间,处处闪动园林艺术的迷人风韵;张张图片,无不再现中国园林精妙。说到如何理解中国园林精髓,以及西方园林如何从中借鉴,本书执笔方晓风先生对我帮助很大。实际上,你根本无须拥有一片园林,一盆绿竹足够了。只要竹影投到白墙之上,那不就是一方水亭么?
内容概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全面呈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造园技艺和最经典的代表之作,是一部将学术性与鉴赏性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画册。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人的宇宙观以及中国园林发展简史;第二部分为园林主要的构成要素及造园手法;第三部分名园赏析则收录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国园林。 该书的文字作者与审校皆为国际知名的园林研究学者,他们以生动而洗练的文字、精致而准确的草图,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色。中国多位著名摄影家历时多年赴古典园林实地拍摄了大量精彩图片,跟是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园林的精髓所在与意境之美。 本书不仅会为中外造园者提供创作灵感,也是建筑及园林专业研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同时还是献给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爱好者们的厚礼。
书籍目录
前言起源与发展 中国人的宇宙观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技术与造景元素 中国园林的审美图式 景观构成 建筑 叠石 理水 植物 园林边界 园林路径名园例举 北京故宫御花园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 北京北海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网师园 苏州留园 苏州沧浪亭 苏州狮子林 扬州个园 南京瞻园 无锡寄畅园 上海豫园 东莞可园 杭州西泠印社中国历史年表
章节摘录
插图:山水画家面对自然风景的时候,品味由此产生的特殊意境,再由这样的意境生成画家自己心中的意象,再从自然风景中取材,根据心中的意象谋篇布局,经营整个画面,这就是中国画所谓“意在笔先”的意思。画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画家对意境的摄取和解释,修养够不够则必然在笔下有所表现,当然也要求画家对意境有表现的能力和方法。经由这样的过程,山水画家在经营画面布局的时候,可谓胸有成竹,同样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园林空间的塑造。在宋朝的山水画中总有建筑的点缀,意在于自然景观中植入人文因素(图24)。建筑成为一种象征,反映了中国人的风景审美观念,建筑意味着可游、可望、可行、可居。这一观念在园林的具体设计中也处处得以体现,这也是把自然风景人工化的一种手段。宋画中直接描写园林整体、局部、细部、小品以及园林生活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为文人经营园林提供了很好的审美基础。绘画的意境,经过转化就成为园林的意境,人们称中国园林为立体的山水画,道理就在这里。宋朝文人地位的提高使他们生活优裕,生活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不同于以前的富豪权贵一味追求奢侈华丽,文人的生活还是围绕着智力和审美展开。除传统的琴棋书画外,品茶、观赏花卉、古玩、参禅习道等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构成了文人的精神世界,也成为园林设计中要考虑的核心功能。园林是人内心世界的物化结果,生活内容的丰富造就了文人园林的情趣,花鸟鱼虫无不可以寄情,山水木石样样可以明心。也正由于园林同生活的密切关系,宋朝的园林建设形成了一个兴盛的局面,皇家、私家、衙署寺观、公共园林,甚至茶楼酒肆也附设园林招揽客人。北宋东京的皇家园林,最著名者为宋徽宗的艮岳(又名华阳宫),位于宫城东北,属八卦之“艮”位。其设计工作由皇帝亲自参与。艮岳完全是游乐性的建筑,没有仪典、朝政和居住功能。苑中山形仿照杭州凤凰山,同时有大量的名石点缀。叠石在宋朝成为普遍的手法,因此出现了专门的匠人,技艺高超。园内的水系很完整,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水体形态,整体山水的关系按照理想的风水格局来经营。自西北角引入外面的江水,入园后扩为水池,名“曲江池”,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然后以溪流的形式折而西南,至山脚分为两股,一股以峡谷的形式穿过主山,一股绕辅山而行,汇合于方形水池,池中再筑二岛。水系再向南行,形成全园最大的水池一一雁池,在池的东南角设水系的出口。群山环抱水池,溪流绕山而行,构成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山水关系。园中建筑种类很多,有不少特殊的造型,充分发挥了建筑点景、观景的作用。建筑类型丰富,有道观、藏书馆、水村以及仿民问市肆的“高阳酒家”。艮岳建成不过四年,东京城就被金兵攻陷。当时正值严冬,积雪盈尺,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涌入园子,把建筑物全部拆毁作为取暖的柴薪,一代名园就这样香消玉殒。但史料中仍留下了不少关于艮岳的文献,除宋徽宗自己的园记之外,还有一些僧道和文人的记述。离乱之时,园林作为奢侈物总是最先被人放弃,名园之不能传世,让人叹惋。
编辑推荐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技艺与名园赏析》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