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尘俗事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刘鸿泽  页数:2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位普通知识分子在经历坎坷曲折人生,退隐于市,从独有的视角对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故,接触到各种人物的“点滴”记录。因此它既是一部跨度达数十年的“回忆录”,但又不同于惯常的记录式回忆,而是如蜜蜂采蜜式的撷取。  正因为有精心的“筛选”,凡人俗事便注入了吮吸的生活精髓,它给人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索平台,是一部感悟人生、品味人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值得读者赏心一阅。

作者简介

刘鸿泽,1945年生。退休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工作。
  已出版的作品有:
  《秦始皇演义》(华艺出版社)《刘邦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文景之治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三次高潮》(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医魂》(中国青年出版社)《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童年的故事 捉蜻蜓 母鸡小白 启蒙学校 快乐而苦涩的错误 幼稚的把戏 问题少年之一——歪诗朗诵 问题少年之二——甘蔗林的诱惑 问题少年之三——留校察看 人生转折之一——牛背上的战争 人生转折之二——做后盾的代价 中秋节的月饼第二章 成长的故事 “没有你的席位”与找飞机 “鹅山少年剧团”的夭折 空中圆舞曲——自娱自乐之一 计破突袭考试——自娱自乐之二 四根豆角的往事 关于“球星”唐志的回忆 文化宫里掏宝记 离家的路好漫长 猪场风波 山珍海味牛皮莱 寻找男子汉之一——数学课代表 寻求男子汉之二——两个大奖及教训 寻找男子汉之三——毕业分配的剪影第三章 生活的故事 第一堂课 愧疚终生的批判发言 “旧书铺子” 莫名其妙成了“现行反革命” 最年轻的“牛鬼蛇神” 久长劳改记忆之一——“不许加菜” 久长劳改记忆之二——牛鬼拉的屎! 石头寨的故事 批儒尊法与《秦始皇演义》 宠辱不惊的胡三石主任 崇左记忆之一——南疆英雄坡的红木棉 崇左记忆之二——好人总是多的 白山鬼屋之一 白山鬼屋之二 珍珠养殖场的风雨夜 下海打野鸭子 防城旅社的经历 当教师的意外收获之一——火车上的意外待遇 当教师的意外收获之二——广州火车站脱困记 《秦始皇演义》终于出版了 急流勇退也是一种重要的抉择第四章 采访的故事 北京采访记(1) 北京采访记(2) 北京采访记(3) 上海采访记 南京采访记 西藏采访记(1) 西藏采访记(2) 采访维医大师记 采访蒙医大师记 一次意外的采访——中医“特种合金钢”蔡光先 一次心血来潮的采访——敢吃螃蟹的善人刘晓程第五章 凡人奇事 布依族老汉阿昌 张铁匠和他的师傅 退休老者王师傅 铁路材料厂厂长张书和 老干部刘开诚 “鬼精灵”小柳庆 珍珠大王的大起大落 天目寿小云 普净禅师 护工小梅第六章 女儿的故事 得了一个“老八路”的绰号 自己事情的主意自己拿 学会处变不惊 学会接受委屈 学会评价比得高分更重要 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的见解 入乡随俗是一种能力 尊严靠自己争取 一场特殊的战争后记

章节摘录

  捉蜻蜓 大约是三岁的那年,为了躲避战乱,我随父母等人从省城来到乡下。这回下乡不是我们一个小家庭,而是几个舅舅家、舅妈的兄妹家,将近几十号人,浩浩荡荡结伴而行。记得那天天刚蒙蒙亮,究竟坐的什么车已经没有印象了。反正妈妈抱着我,跟三舅妈和比我大三岁的士哥、三舅妈妹妹的大儿子,比我大两岁的钧钧。我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对于大人来说,今天是一次沉重艰难的逃难,但是我们这些懵然无知的孩子们却个个兴奋不已,如同正在进行郊游远足。车轮嘎吱嘎吱,单调、乏味,好像一直走到天色黄昏的时候,才到达目的地。我从熟睡中惊醒,发现这里跟城里狭小天地迥然不同——开阔的天穹,晚霞把到处染成通透的暗红,一汪又一汪的水塘,闪烁着诡秘异样的光彩,清甜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幽微的花香,牛鸣犬吠、鸡啼鸭嘎,好生热闹!跳下车来,一群群蜻蜓,展开黑的、金黄的、粉红的翅膀高低上下,满世界地翻飞乱窜…… 大人们忙着寒暄招呼,安顿房间,打点行李。趁大人们没有防备,士哥领着钧钧和我等几个孩子,悄悄地溜出混乱的大屋,往最近的一口水塘奔去。水塘边长满芦苇,更多的蜻蜓在这里飞舞。它们三两结伴,或高或低,忽近忽远,像一群精灵,在芦苇尖和水面上施展魔法,令我们目醉心迷、神不守舍!它们那么多,多得随手可取。占有欲驱使我们左跳右抓,企图弄几只养着慢慢赏玩。然而蜻蜓们可不简单,它们仿佛浑身长着眼一般,看看已经抓在手里了,可是松开小拳头一看,什么也没有得到。十几个扑腾跳跃之后,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却连蜻蜓的翅膀也没有摸到。而蜻蜓们似乎把我们作弄够了似的,渐次退走,不一会工夫,就剩下可数的几只蜻蜓了。正当我们灰心丧气之际,一只红得发亮耀眼的漂亮大红蜻蜒,款款地落在离我们咫尺之遥的芦苇秆上。士哥蹑手蹑脚靠近它,伸手去捉,看看就要挨到它那高高翘起的尾节了,它却突然无心似的飞起,轻盈地往前半寸的地方落下。士哥很不甘心,继续跟着它,然而大红蜻蜓总是在即将被捉住的那一瞬间飞开。急得士哥捶胸顿足,我们也看得搔耳挠腮,急不可耐……大红蜻蜓似乎玩累了,干脆往一支斜伸的芦苇秆尖端一停,无论我们怎么威吓驱赶,它如同睡着了一般,就是不再挪动地方。士哥突发奇想,决断地说道:“妈妈的,我就不信抓不到它!来,毛砣(我的小名)!我牵着钧钧的手,钧钧牵着你的手,你轻,踩在苇子根上就抓着大蜻蜓了!” 我当时还没有养成怀疑权威的习惯,尤其是士哥这样的绝对权威,于是我们立即实施他的指示。结果可想而知,当我踩上芦苇的那一瞬间,灾难立刻发生——我跌进呈锅底形状的水塘,所以落水即没顶,被水灌得没有了知觉,当然再也没有能力去了解、关心士哥、钧钧们与大蜻蜓斗法的最新进展了。很久之后,我才从妈妈口里得知这次“抓蜻蜓事件”的最终结果:我被乡里人用一张大鱼网捞起来,吐了大半锅塘水,才脱险回阳。士哥屁股被打肿约一厘米高,摸着屁股走路,捱了一个多月才好。钧钧半身陷进泥里,因此免打,仅罚站两个钟头而已。最奇怪的是,犯了事的蜻蜓们,居然从第二天起,就几乎绝迹了!难道它们真有灵性?我想。母鸡小白 “小白咯咯,下蛋多多;孙孙洽(吃)蛋,聪明快长。”裹着小脚的娭毑(祖母),一手举着一个还带着余热的鸡蛋,一手牵着我,念着自编的儿歌,从庭院的鸡窝边快活地走回堂屋。下蛋的是一只浑身羽毛雪白的漂亮小母鸡,□□叫它“小白”。它此时大声地“下啦!下啦”报喜,并且亦步亦趋地紧跟着娭母也讨赏。娭驰抓一把米放十几粒到我手掌里,我把小手伸开,小白就到我手心里取食。它小心地啄,弄得手心有点痒,于是我咯咯地笑起来。娭母也始终微笑着站在我身边,不时往我手心里添米,直到小白应得的奖赏吃光。这时娭母也拍拍双手说:“行了,小白明天下了蛋再来。”于是小白知趣地扇动翅膀,抖抖羽毛,“咯嗒(好啦)!好啦”欢叫着跑开。一个星期日的清早,春雨霏霏,我这天还在睡懒觉,听见小白“下啦下啦”的报喜声,连忙起床穿衣。跑出房门娭驰已经举着蛋从濡湿的庭院进屋了。娭母也笑眯眯地说:“了不起!一连下到60个蛋了,脸还是红彤彤的!再窝(下)10个蛋没有问题!”娭驰当时抓了两把米让我喂小白,我问娭母也:“是奖品吗?”娭母也乐呵呵地点点头。快中午的时候,出门很久的父亲回家了。他把我抱起举举说:“伢子不见高,可是重了。”接着他对□□和妈妈说:“等一下有两个朋友来吃饭,弄点好菜,杀只鸡……” 妈妈连忙提着蓝子出去买菜,娭毑连忙把正在庭院觅食玩耍的小白哄进堂屋,她轻声对我说:“鸿伢子,把它藏起来!我把她硬塞到客厅的沙发底下。” 半个钟头之后,母亲提着沉甸甸的菜篮回来。经过客厅时,爸爸正在同客人聊天。他突然问道:“文仙,买到鸡了没有?”妈妈回答:“别的菜都买了,就是没有鸡卖。今天下雨卖鸡的没有来。”娭母也补充道:“春天鸡下蛋,谁肯卖下蛋鸡!”父亲说:“无鸡不成宴啊!”客人说:“刘段长不要麻烦……”突然父亲一曲腿,后跟碰到沙发底下,他感觉有东西在动,一猫腰敏捷地把小白抓出来。父亲高兴地说:“今天中午就吃它!” 中午的饭菜很丰盛,酒菜飘香,令人闻之垂涎三尺。于是宾主入座,我被安排坐在父亲的左手边。酒已斟满,南方人的习惯是先喝汤。于是母亲给每人盛一碗金黄泛亮的喷香的鸡汤。属于我的那碗刚刚放到我的眼前,心中的怒火刹那间爆发。我高举左手(左撇子)用尽全身气力砸在瓷碗上。当即汤翻腕破,满座皆惊。父亲第一个反应过来,“反了天啦!”一个耳光把我打翻在地。我没有哭,直声怒道:“还我小白!还我小自!”父亲盛怒未息,还要抬脚踢我。□□横在父亲之前说:“鸿伢子手上伤口好深,你还要打!”父亲被我满手的鲜血唤醒了,任□□抱着我退出餐室。接下来大人们的午餐我不清楚。裹了伤之后,我疲倦地睡了一个长觉,醒来时已经点灯了。父亲又出差了,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爸爸是工务段段长,他今天招待的是两位在抢修塌方线路上立了大功的老师傅啊!有些事你长大之后就会明白了!” 日子如飞梭,□□、母亲、父亲均已先后作古,我自己也是当爷爷的人了,但对“小白事件”的是非我始终没有明白——难道没有杀鸡,就不能待客吗? 生活告诉我:在多彩斑驳、纷繁杂乱的世界里,正确与错误绝对不是界限分明的,事实上有许多事情都难以把是非曲直弄得清楚明白的。有些事还会越理越乱,很多时候是见仁见智,各执一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世界多样性”吧!最后顺便提一句,□□自“小白事件”之后,老人家再也没有养过鸡了!启蒙学校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三岁半就把我送进了小学。记得我就读的学校是长沙市私立楚怡小学,这是一所当时设备先进、教学质量很高的完小,相当于时下流行的“重点学校”。为了能够顺利进入楚怡小学,爸爸妈妈常常或一起,或单独地训练我的读写算能力。庭院里、地板上到处留下我稚嫩的粉笔字。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繁体的□□□三个字,没少让我吃苦头。“写歪了,重来!” “少了一笔,再写!”…… 我毕竟只有三岁多,被训斥得疲了,就趴在地上寻蚂蚁,看到到处乱爬的小蚂蚁,心里十分羡慕。一次我又把“鸿”字少写了一横,爸爸气得把眼一瞪,让我伸出小手打手心。“啪叭”,尺子打得我发疼。我心里好生不平,把小手用力抽回,跺着脚喊道:“给我起个容易的名字吧!我叫口一二不行吗?” 楚怡小学建校于1906年,由当时被称为“新化三才子”之一的陈润霖先生创办。楚怡小学首先筹建,其后又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楚怡中学和楚怡幼稚园,最后形成了“三校一园”的完整教育体制。1948年秋季,只有三岁半的我,由长工老刘背着,进了离蔡锷路五家井的家不远的楚怡小学。记得当时一位胖胖的女教师对我们说楚怡的校名,就是取“唯楚有才,怡然乐育”之意。“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这番话,她后来常常重复,所以印象很是深刻。学校是一个新天地。由于年纪小,我对它的印象就是人多地方大——教室大,音乐室大,操场更大。我在楚怡小学读了三年多,最好的朋友是刘小妹,她大概是二年级插班进来的。同学们背后说她爸爸是解放军的大官,对她往往敬而远之。她却拿我当小弟弟照顾,帮我揩鼻涕、系鞋带什么的。长大之后,我才知道楚怡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里曾是早期共产党人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之一。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从楚怡出发,然后到湘潭等地进行调查写出来的。“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和楚怡教师、中共元老、党一大代表何叔衡就是在楚怡学校召开各校代表紧急会议,宣布罢课,声援“五四”运动的。著名的《新民学会》曾多次在楚怡召开会议,中共先驱邓中夏的“五四”演讲、“驱张运动”的紧急联席会议,以及毛泽东发起的文化书社的成立,都以楚怡学校为发端。毛泽东韶山纪念馆里、中央电视台“中国共产党诞辰80周年风雨历程”电视纪录片中都记录了楚怡学校的珍贵历史资料。此外楚怡学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楚怡人,其中的佼佼者宛若灿烂的群星,如建筑学家刘敦桢、戏剧学家张庚、经济学家茅于轼、信息论专家靳藩,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朱镕基、李锐(毛主席秘书、原中央水力电力部副部长)等杰出人才。我现在才知道楚怡如此了不起。不过在我就读的三年里,却只知道每天一定要去上课,然后放学回家。第一年,我还有老刘师傅接送。第二年,即1949年,老刘随舅舅一家去上海了,四岁多的我,开始“自力更生”。于是上学、放学的路上,我领略了新鲜刺激而又充满危险的世界。特别是放学之后,凑巧刘小妹有机会送我回家的时候,那才是最令人难忘的时刻。大约是50年代的一个初冬,有一回下午放学,天色已经昏暗,刮起冰冷刺骨的偏北风。刚出教室门,刘小妹拉住我说:“小弟,今天我家没人来接,俺送你回家。”于是我跳跳蹦蹦地跟她出了校门。走了小一段路,我说:“姐姐,走错啦!” 她眨眨大眼睛,神秘地摆摆手:“有一条新路,我侦察的!好玩!”说话间,我们拐进一条巷子,东弯西绕,巷子里风飕飕作响,我很快就没有了方向感,迷迷糊糊地跟着她走,不一会,眼前觉得敞亮,原来是巷子中间一个开阔地带。有大门楼,有士兵站岗。她拉着我进了院子,站岗的士兵没有拦我们,还冲着我们笑!院子好大!西边停了几辆十轮美式大卡车,东边一长溜的胶轮木板拖车,拉辕的都是高头大马!它们有的在吃草,有的甩脖甩尾,有的响鼻长嘶……我什么时候见过这场面啊,当时看得眼睛发直,张开大口,一动也不能动了。刘小妹见我这模样,说:“好玩吧!走过去,它们这些大马呀,可乖了,听话……” 说话间,她拉着我走到一匹枣红色大马跟前,“红红,我来看你了!”红红又高又壮,我的头刚能碰到它的肚皮。此刻它正在专注地吃草。刘小妹上前抚摩着它的长鬃,一面扯草垛上的干草喂它。我看得心痒,也拿一把草过去喂,红红突然仰起脖子,用怀疑的眼神盯着我,吓得我差点仰面摔一跤。刘小妹连忙护住我,埋怨红红说:“怎么啦,这是我的好朋友,你不许欺负他!”这时一个长胡子的老兵过来,刘小妹撒娇道:“黄伯,红红不让我骑它!”黄伯乐呵呵地过来,大手把小妹一举,就放到红红背上了!我正在羡慕,冷不防黄伯把我也举到马背上!我激动得大叫:“我骑上大马了!我骑上大马了!” 有一天下雨,我在学校等到雨停了,才往家走。天色已经昏暗,我穿着木屐小心翼翼地走着,唯恐泥水弄脏了裤脚。我知道现在家里没有 帮工了。老刘和李嫂随舅舅去上海了,家里的活都落在□□和妈妈身上,何况妈妈白天还要到银行上班。走回五家井43号的大门口,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念起一首儿歌:三岁小孩,摇摇摆摆上学来。老师老师你莫笑我,我回家洽(吃)口奶再来。掉头一看,原来妈妈下班,偷偷跟在我的身后。我马上往妈妈身上靠,妈妈蹲下来,抱起我,疼爱地说:“好伢子,人家都放肆指着你夸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凡尘俗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虽然写的都是小事,但是从小见大
    弘扬了中医,也建议身患重病的朋友看一看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总会有好日子来的
  •   内容不错,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每个年龄的不同眼光来看时代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人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经验。
    这本书里有一张勘错表,然后有一页有一个破洞,讨厌书有缺陷,不过算了吧……希望下次不要买到这样的书
  •   这本书讲的是奇人异事,自己的奇事,别人的奇事,很吸引人,讲得很坦诚,使人浮想连篇.真想去和作者交流交流.
  •   看这本书很轻松,又能让人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和成长。原来孩子不分时代,都是这样长大的!捉蜻蜓,恶作剧,偷哥哥的钢板卖了换钱看电影...等等。第二篇母鸡小白中作者通过小时候养鸡发生的事情总结出了在多彩斑驳,纷繁杂乱的世界里,正确与错误绝对不是界限分明的,事实上有许多事情都难以把是非曲直弄得清楚明白的。是啊,长大后再回忆自己的童年,就会给当时怎么也想不通的事情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那么是不是等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能够想得开,放得下那些在工作生活中的繁杂琐事呢。
  •   还不错的一本随笔,可以看看。
  •   看的上这本书的包装,买了。
    可能是我浅薄,所以少见多怪了!
    随书附赠一张校正贴纸。上面标好哪页应该贴上什么。。。
  •   满足我对那个年代的好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