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俞汝捷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前言
2003年秋,我所在的武汉大学国学班开设了一门名为“诗词写作”的课程,任课教师是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俞汝捷先生。我自幼喜爱旧体诗词,上大学后开始学习近体诗格律和尝试创作,此时得以聆听讲授,自然受益匪浅。其时我虽已学诗两年,但长期处在起步阶段,进境无多,于是在课后多次趋前请教,深为俞老的学识和为人风范所折服。尽管当年的课程早已结束,我也于2005年离开江城,前往北大继续研究生学业,但一直珍视着这份师生情谊,有了新作,常常用电邮发给俞老,请他指点。他也十分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次《学诗26讲》行将付梓,承他青目,嘱我作序,真是既惊喜又惶恐。顾名思义,《学诗26讲》的着眼点在于“学”,对于广大旧体诗词爱好者而言,这本书的意义远非引人欣赏“唐诗”、“宋词”、“元曲”的佳妙,而是导人进入旧体诗词的创作之门。
内容概要
你想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学会写作诗词、散曲和楹联么?《学诗26讲》将为你开启一道便捷之门。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王颖说:“作者以其清雅的风格、流丽的文字、渊博的学识向初学者传授诗词写作之道,从格律、遗词、谋篇等各个方面娓娓讲述其学诗的方法和见解。读这《学诗26讲》,常常令我忆起他当年的授课,宛如行云流水,平易家常,深味则如品香茗,余韵悠长。”
书籍目录
序王颖1 「不学诗,无以言」2 有意模仿与无心背错3 学诗从五古入手4 有意味的「家常话」5 从曹植到庾信6 近体诗如何押韵7 「不讲平仄,即非律诗」8 再谈《律诗定体》9 拗救、变通与革新10 工对、宽对及其他11 律诗的遣词造句12 律诗的谋篇布局13 绝句的特点与作法14 七古的特点与作法15 从白居易看叙事诗16 各种各样的诗体17 词的押韵方式18 词的平仄与句式19 调的声情与词的文情20 词的结构与作法21 散曲的形制22 散曲的格律23 诗化的楹联24 唱和、联句、诗钟25 读点诗话与词话26 毛泽东诗词研究领域的缺损「附1」 诗韵节录「附2」 词谱简编「附3」 曲谱例览「附4」 时谚声律启蒙《习文小辑》后记
章节摘录
1 「不学诗,无以言」2003年秋天,有两件事让我同诗词发生了新关系。一是应邀为武汉大学国学班开设诗词写作课;二是主持首届黄鹤楼诗词大赛。无论开课还是主持大赛,都面对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课堂上要讲明国学班为什么要开这门课;在记者会上则要回答黄鹤楼为什么要举办诗词大赛。两件事各有侧重,目的则有其一致性。首先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论语·季氏》载有这么一故事: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孔鲤字伯鱼,是孔子的儿子。从他回答陈亢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对他是否“学诗”是非常关注的,甚至认为不学诗就简直没有办法说话。这里的“诗”指的是《诗经》。
后记
《习文小辑》是由我的三本小书组成的专辑。文学历来可分为叙事和抒情两大类,最具叙事性特征的文体是小说,最具抒情性特征的文体是诗歌。《小说24美》、《学诗26讲》分别记录了我在这两个领域的一次漫步。文学又与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在作家是创作心理,在作品是形象心理,在读者是接受心理。《人心28论》以谈形象心理为主,记录了我在这个领域的一次跋涉。无论漫步还是跋涉,对爱好者而言,其实都是愉快的学习行程。文学的景致永远都是那样绚丽而幽深,犹如一片葱茏蓊郁的森林。《小说24美》旨在探讨小说的审美形态,构架则受到古典文论的启迪。1981年秋,当我准备为《青年文学》承担“小说之美”专栏时,首先想到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我希望借助传统的民族的形式,写成一种现代“小说品”。它将从古今中外的小说实际出发,归纳出十几二十种小说美的表现形态。它的语言也当力求生动活泼而带有较多的形象性。
编辑推荐
《学诗26讲》为习文小辑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