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高路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儒家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两千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中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可以说,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必须要了解儒家文化。自汉代以来,儒家经典就被列入官学。后历经各代学者或编撰,或注疏,最后形成了著名的《十三经》。本书从儒家历史、学术思想及人物小传等方面展开,向读者朋友介绍了一个不一样的儒家。
书籍目录
儒家概略君子的人格力量 一、理想人格的追求 1. 从人出发 2. 君子 3. 人非圣贤 4. 忠孝难以两全 5. 理想的人 二、人与动物的界限 1. 人兽之辨 2. 不做圣贤,便为禽兽道德是生命的核心 一、道德支配生活 1. 道德决定个人抉择 2. 道德决定处世态度 3. 道德决定交往 4. 道德是做事的前提 5. 道德大于生命 二、道德决定人的素质 1. 道德与才干 2. 道德与知、情、意道义的价值导向 一、道义高于欲望 1. 欲望是本能 2. 以道制欲 3. 欲望的改造 4. 知足的心态 二、道义高于利益 1. 义重利轻 2. 取利有道 3. 应取则取 4. 尽量不取群体优先 一、克己奉公 1. 公正和谐 2. 爱国爱家 二、克己复礼 1. 礼制 2. 礼貌 3. 礼仪 4. 礼俗天理与人情的统一 一、人道是天理的落实 1. 天意……仁政爱民的政治观人之成为人的根本途径奋发有为的人生道路儒家人物小传
章节摘录
关于这件事,《论语》是这样说的:楚国的大夫叶公(名沈诸梁,字子高)跟孔子说,他们乡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出面告发。孔子大不以为然,说:“我们那里正直的人的做法不一样,父亲要替儿子隐瞒,儿子要替父亲隐瞒。这之中自然就有正直了。”孔子这里强调的是情理,农业社会中,家族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的基石,亲情遭到破坏,社会秩序就不能维持,所以孔子一定要反对那位楚国人的做法,主张不宣扬亲人的过失。在他看来,亲人之间互相维护是人之常情,是出于内心的真情,用今天的话说,接近于本能,这就是“直”,所以他说,亲人相隐,“直”在其中。我们这里不讨论那位楚国人的是非曲直,只是想表明其中的两难状况。父亲把别人的羊牵回家里,被儿子发现了,这个事实一下子就把儿子推到了尴尬的境地。怎么办?父亲显然做了一件错事,触犯了刑律,按照“忠”的准则,他应该向官府告发,责无旁贷;如果丢羊的人来询问或者官吏来调查,按照“诚”的准则,他应该如实相告,和盘托出;然而按照“孝”的准则,他又不能这样做,必须隐瞒下去,因为父亲不希望他把这件事说出去,他必须遵从父亲的意志,再说,一旦把这件事泄露出去,父亲定然受到严惩,所以打死也不能说。说还是不说?——“存在还是灭亡?”一个道德版的哈姆雷特王子面临的难题。这个难题没有答案,因为它根本解不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