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尤今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前言
写这部书时,我已进入了“宠辱不惊”的哀乐中年,正处于“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心境中。 年轻时曾经有过的许多梦想和理想,都像斑斓的彩蝶一样,渐飞渐远渐无痕。 尽管把万事万物都淡淡淡淡地看成过眼云烟,可是,我却清清楚楚地知道,心中有一份爱,至死不渝。 我爱的是文字。 最初与它邂逅时,它那极具艺术美的线条,它那宛若立体图画的构造,使“略识之无”的我如痴如醉,一头栽进它的怀抱里,一生一世难以自拔。 少不更事时,潜泳于文字的世界,觉得它像池塘,清澈美丽、清凉沁心;年事稍长,发现文字已转化为一口深不可测的井,里面有掏之不尽的千年宝藏;真正成长之后,才彻底了解,文字其实是海,它浩瀚无边、讳莫如深,任何人在它面前都渺小如蚁。 文字,同时又具有魔术般的神奇魅力。它玲珑剔透,精致美丽,每颗字都有着蠕蠕而动的生命力,强劲有力地支配着他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我把文字当瑰宝,像个守财奴般珍藏着它,它在我心中,在我脑中,在我血管里,在我灵魂内。我每时每刻都听到它对我发出持续性的呼唤,而我,以千百倍的温柔回应它。 我接触它、感受它、读它、写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与它痴缠不休。 文字,它并不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不是的。 因为啊,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这一部书,不是一部人物传记。 它是一部爱情故事。 写的,是我与文字“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 衷心感谢中国青年出版社为我出版这部文学传记《我是一尾沉默的鱼》,让我有机会向中国广大的读者倾诉我与文字千丝万缕的恋情。
内容概要
本书是尤今的自传体纪实文学作品。尤今以凝练的文笔、幽默风趣的行文,记述了她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说出了她与文字终生结缘的经过。这些故事,晃动着笑影,闪动着泪光,轻松处令人捧腹,沉重处催人泪下。书中闪烁智慧,充满启示。它既可被目为一部风景百变的人生画册,也可被看作是一部意味隽永的写实电影。 如果说文字也是一种生命,那么这部书说的就是一个“爱的故事”,它真实、贴心、温馨、动人。
作者简介
尤今,原名谭幼今,新加坡人,南洋大学中文系荣誉学士,著名华裔女作家。
曾任职于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报馆(担任记者与编辑),现执教于新加坡先驱初级学院。
1991年,获首届“新华文学奖”。
1996年,获首届“万宝龙一国大艺术中心文学奖”。
1994年,《尤今评传》(作者系中国海南大学王春煜教授)在中国面世。
2000年9月17日,“尤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于中国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受邀成为首位成都驻城作家,遍访成都,著《续纷城事》一书;同年,散文《伤心的水》被译为印尼文,出版于雅加达。
尤今的作品,散见于新加坡,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至今已出版小说、散文、小品、游记、报告文学等136部。其作品风格细腻,真实、真诚、真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里的人、现实生活里的事。主要作品有《沙漠里的小白屋》“迷失的雨季》《那一份遥远的情》《浪漫之旅》《太阳不肯回家去》《尤今小说精编》等。梁羽生先生曾评价其作品:“古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我似乎也可以说尤今的小说是‘小说中有游记’。”
尤今酷爱旅行,迄今已将足迹印在地球上八十多个国家。对她来说,地球犹如一座大厦,大厦里每户人家的大门,她都渴望能够叩一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人 抗日英雄 半世情仇 金石为开第二章 怡保的童年岁月 饥饿的日子 星光灿烂的世界 地雷 火车笛声响了第三章 住在火城的日子 家在火城 纸箱里的宝藏 病床上的瑰宝 阳光下的珍藏第四章 孤独的小学生涯 我是一尾沉默的鱼 无理的责罚 家在小公寓 初试啼声 临帖习字 重大的决定第五章 生命的转折点 奇迹 跌落“酒窖” 乐园 孔雀开屏 机械人第六章 云南园 师恩如海 不当蒙眼骆驼 圆梦的人 手抄论文第七章 姻缘天定 无声的热闹 永远的网中人 碗中有乾坤 “爱的化身”——婆母第八章 采访线上 无冕皇帝 社会鳞爪 石缝里的草 星光灿烂第九章 沙漠的悲欢岁月 沙漠里的小白屋 沙漠文字情 生命里的大伤痛 游记面世第十章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执教鞭 虚中有实 重要抉择第十一章 地球是我家 开拓精神世界 峰回路转奇趣多 笔记的故事 虎穴 人物走进游记里第十二章 温柔的震撼 缘起 冬季在上海和杭州 各地签名售书的情况 冒名的色情小说 结语后记尤今新加坡著作目录表尤今海外著作目录表
章节摘录
我们住的地方,是一座陈旧的楼房,四层楼高,外面的墙壁,原本是髹上米黄色的,可是,旷日持久,厚厚厚厚地积满了岁月的尘垢,整座楼房变得灰灰黑黑的,像个长年累月在炭房里工作的妇人,邋里邋遢,老里老气。 我们就在顶楼租了一个房间。 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居住环境,其实就类似大杂院了。 同一层楼,共有八个租户,大房、中房与小房,全都亲密无间地相连在一起,租户只要撩起门帘,便可以你喊我叫地谈个没完没了。至于厨房、浴室和厕所,都是共用的。 我们租用的房间,是顶层最大问的,位于角落处,在这个是是非非好似尘埃一般满天飞舞的大杂院里,我们却因为“位处一隅”,再加上母亲的“足不出户”而享有了一点点可怜的“隐私权”。 那是一段充满了声音与气味的生涯。 窗口正对着车来车往的大马路,天还没亮,马路便奕奕地醒了。 单调的车声和嘈杂的人声,源源不绝地从敞开的窗户和狭窄的门缝里分秒不差地流进来、流进来。接着,街市小贩热闹非凡的叫卖声、电台唯恐天下不知的广播声,全都无遮无拦地经过长廊、穿越墙壁,登堂入室,排山倒海,波澜壮阔。屋子里的声音呢,绝不逊于外面。小孩的哭喊声、成人的斥骂声、老人的吐痰声,还有打水、刷牙、生火、炊煮等等大小动作所带来的各种悦耳与不悦耳的杂声,在同一时刻里,好似预约了似的,在屋子里的大小角落,齐齐响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