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温柔的厨娘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虹影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西比尔姑娘周岁,来了许多朋友庆贺。有一个节目,就是按习俗让她抓周。把她放在旧英国地毯上,面前摆了书、笔、钱币、手机、相机、玩具等。当我把一个勺子放上去时,她毫不犹豫地拿起勺子,再也不放手。在场人的都笑了,说她爱吃,长大后肯定是做菜的好手。    她从四个月大吃辅食始,便喜欢我做的骨头鸡汤下的面条、各式菜泥、各式水果干果调的饮料。什么都爱尝试,且嘴奇挑,阿姨做的单调无味的菜一入口,便吐出来。如此小娃娃,就能从食物上找到靠近母亲之途。    收入这本书的美食文章,大多是西比尔姑娘出生前后写的,那段时间为了小生命,专心致志于吃,回忆自然跟吃相关。童年时,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做酱辣椒,辣得泪水横流。但就那番辣,让我尝到难受之后的快感,后来发现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快感都来自于阻碍。西比尔姑娘近日到重庆给外婆上坟,晚上参加我与朋友们的聚会,我给她一桌菜中唯一没放辣椒的藕片吃,结果她咀嚼了一下,便放声大哭。原来做这个菜用了炒完尖椒鸡丁的锅,锅洗了后仍带几分辣。真是,不等到教她可切辣椒粒的年纪,她的美食记忆,便已从辣开始,渐渐认识这个庞大的世界。

作者简介

虹影,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言人之一,美食家。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著有长篇小说《K》、《饥饿的女儿》、《上海王》、《上海之死》等。几部长篇小说被译成25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等地出版。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台

书籍目录

美食小语第1部分 我生活的秘密 好菜与柔软心肠 厨房之舞 拒绝用药,自治感冒的四个办法 吃好,才能睡好,睡好才能写好 我一直只对温柔妥协 餐馆和拉拉 他年的团圆饭,今年的团圆饭 将进“醋” 母亲做稀饭的秘诀 最难忘的童年佳肴 我最早的美食老师 爱吃火锅的重庆人 罗宋汤之恋 如何火鸡,如何圣诞 转来转去吃人间美味 在奈良没有找到好餐馆第2部分 把感情融进饭菜里 做菜是病 我的橄榄情结 北京的三家餐馆 与子云谈吃 和知音聊吃第3部分 女人的厨房 写作与做菜 女性养生菜 美食这个词 见厨房识女人 厨房也是闺房 厨房跟爱情的关系 朱家外婆 英国的厨房 英国菜 意大利菜 西班牙莱 日本料理 韩国料理 种菜与做菜 菜谱问题 奇怪的小村子 意大利鱼 用煤油炉子做菜 我生活的秘密 绝对不能忍受味精 处女座天生是营养师 我的洁癖 一个吝啬鬼做不出美食 调料 做菜的原则第4部分 虹影私房菜 虹氏菜之一 鱿鱼凉面 虹氏菜之二 火腿沙拉 虹氏菜之三 咖喱卷心白菜 虹氏菜之四 木瓜葡萄甜点 虹氏菜之五 芒果和芦笋辣椒沙拉 虹氏菜之六 火腿起司土豆沙拉 虹氏菜之七 油梨果西红柿小黄瓜沙拉 圣女果米饭 意大利豆子香肠汤 四川手撕鸡虹氏菜之九 清水豆腐蘑菇菠菜汤附录:青辣椒、川妹子与小说里的感情

章节摘录

  第1部分 我生活的秘密  好菜与柔软心肠  有眼疾的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他做四川泡菜,烙饼和蒸馒头,让我现在一想起就回味无穷。家里姐夫个个都会做菜,没有差给姐姐们。印象中二姐夫本来不会做,后来二姐得了支气管炎。他学着做,不到半年,就超过了二姐。倒是两个哥哥被父亲娇惯了,只能赶得上姐夫们的脚趾。我从不认为做家务有男女之分,在我生长的环境里,谁做得好就是谁做,谁做了,在家里就不会少了话语权。  我长到十二三岁,父亲眼睛就看不见,姐姐们上山下乡,和灶台齐高的我,就得做菜。  大厨房里各家巧妇没有好肉,却尽其所能,把蔬菜做出多种花样来:夏天多是做凉拌,冬天喜欢做汤。父亲是江浙人,不吃辣,母亲是四川人,得狠心的辣。凡菜得做辣和不辣。因为买菜得凭票,连藤藤菜的根也稀罕,不会扔掉,用手撕成一条条,加点盐,本来不好吃的根,变嫩了,或炒或拌都好。  开始随心所欲做菜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流浪在路上,偶遇家境好的朋友,有好肉好料,我会细心而迅速地做上一桌美味来。朋友们常问,做好菜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的?秘密是什么?  我大都一笑。我一直不离弃想象力,天生饥饿,后天更饥饿,对食物的爱,对人的爱,即便我是一副铁石心肠,也会在一刹那变得柔软。  成为一个作家后,那厨房就和书房一样重要。  不写长篇时常有朋友来家吃饭,老朋友让我放松,新朋友让我兴奋,也紧张。不知他是否有忌口,尤其是西方人,要么不能吃大蒜,要么不能吃干果,一旦吃了,就中毒,要么不能吃长翅膀的东西,要么干脆是素食主义。我不想有人倒在我家餐桌下,那菜就做得格外小心。为了防万一,会做一道海鲜沙拉,把海鲜与蔬菜分开放,松籽搁在小盘里,等客人来了,问清楚了,再放不迟。  孔子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写作未尝不是同样道理。我写长篇时,经常是一个人吃饭,照旧做一荤一素一汤,丝毫不含糊。为什么昵?吃差了,肚子就不高兴,肚子闹别扭,头脑就糊,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垃圾。  挑剔的我,若吃不好一顿饭,绝不提笔,由此,我的小说和诗幸运地与垃圾隔了十万八千里。  春天一道菜:青豆炖排骨  排骨用上好的酒事先腌半小时。青豆需新鲜。加矿泉水在瓦罐里,放入青豆和排骨,姜片盐少许,用小火炖,两个小时即可。清火去毒,美容,也治感冒。  冬天一道莱:羊腿炖萝卜  方法皆同,只是需要小蜜桔三只。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众多补汤中,羊肉萝卜汤最实惠。  厨房之舞  小时家里不仅像囚室,生活更困难,不可能拥有单独的厨房。一个院子十三户人家有丽个厨房:一大一小。我家分在大厨房,与院子后部的人共用。那厨房差不多二十八平方米,炉子一个个并排着,还有三个白搭的小炉子。墙被熏得黑黑的,灶神爷无人烧香,已经面目全非。每家靠柴和煤球烧饭,灶面脏,三合土的地也极脏。不过厨房是院子里人最热闹的地方,东家偷西家的菜、盐、煤,吵一场恶架,肯定免不了,边吵架打架边做饭菜,是常事。  多年前我就想:有一天我定要拥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厨房,不必每天蹲在灶坑前煽火,不烧煤球,要想有火,按个键,温暖的火就来了;锅碗筷盘子皆有,鱼鸭鸡肉新鲜蔬菜不可少。这厨房包容了那个脸色苍白的少女的梦想。  多年后,我到了英国,在伦敦郊外,用写书的稿酬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这房子有一个大玻璃房。我自然也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厨房:有抽油烟机、洗碗机和微波炉,大小不一的柜子,两个冰箱,应有尽有,切菜的地方很宽大。厨房非常亮,挂了三幅北欧流行的超现实风格的画,靠窗的地方挂了一个铜框灯,阳光照射进来,灯上的玻璃泛出许多颜色。站在这儿,可望见花园。一回头,正对着的墙上是一个铜铸的老虎面具。  厨房和饭厅本来有一个大窗口相连。入住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厨房和饭厅隔开,用一块很大的玻璃放在中间,玻璃可移动,直接从厨房里把饭菜递到饭厅,像食堂的厨子通过窗口往外递菜。久看腻之,我嫌别人可在厅里看见我在厨房里面做事。于是,我就放了两个书架,从厅里往厨房里看都是书,我却能通过玻璃看见饭厅的人,既神秘又有偷窥的感觉。  厨房好像是我的闺房,带有“女红”色彩,只有跟我亲密的女友,才让她进来,绝对不喜欢男人到我的厨房里来。唯有我的爱人除外,他偶尔会在我做饭的时候呆在厨房里面,一般都是手里拿着书,坐在独凳上,边看书边跟我说话。  我喜欢做菜,边做边打扫,做完了菜后,厨房总是干干净净。若有客人来,我不会把菜一下子全上来,而是一道一道地上。我喜欢让人不停地吃最新鲜的、带些羞涩的菜。不了解我做菜的客人,都以为马上就快没菜可吃了,他们觉得我真吝啬,就那么一点点。可一会儿,他们的眼光就变亮了,心也放平稳了,待我菜上第三道的时候,他们想吃都吃不了了。我做菜从不放味精,情愿费工夫熬骨头鸡汤做调味,有的菜在下锅前放,有的菜在放油之后,有的菜在炒的时候,一般都不在菜快上盘时放,否则味道不如所期望的。放盐却很当心,比如炒肉片,在最先搅和淀粉时把盐放在里面,但人说这样肉会非常的老,不过稍放点香油在里面,看好火候,肉就不会老。  去朋友家,朋友都会偷个懒,让我做菜。不太熟的朋友,我自己主动请求,希望主人能让我去厨房。看什么料做什么菜,烤鸭子、凉拌菜、素炒蔬菜,海鲜火锅,也可变成牛肉羊肉火锅,烤鸭子也可变成烤鸡,不是垫黑木耳就是粉丝。  从来吃都不仅仅是充饥,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吃的学问太大,要保持吃的欲望,吃得好,吃得妙,吃得有文化。有女于为了减肥,喝难喝得要命的减肥苦汤,给我的感觉,就像这人没有享受做一个人的乐趣,也不懂得吃,如此痛苦不堪,又达不到瘦身的效果。可怜的姑娘,枉来世上一次了。  记得最愉快的一次吃,是在马德里。当时大冬天,这里据说是马德里最漂亮的餐厅,由一个旧火车站改建的,高而宽敞的全玻璃房顶,耸入云天的热带植物和花卉。  那天傍晚,华灯初放,英俊的男侍者领我和西班牙的出版家到预先订好的位于二楼的座位。坐下后,我从漂亮的白栏杆望下去,庞大的空间几乎座无虚席,室内温暖如春。  头道菜端上来了:西红柿里放了海鲜。那划开完整的西红柿,送一块入嘴奇妙的感受,现在还记忆犹新,西红柿红、酸、透明,鲜得快滴出水来。盘边用骨头做的盛有粉红色的调料,衬在一片夏天才有的粉花叶上,绝色美艳。吃了一口,便不忍再吃似的,我停下刀叉来,很想知道毫无破口的西红柿,里面的海鲜是怎么放进去的?问侍者,侍者含笑,故意不作答。我左瞧右瞧却怎么也找不到开口。真是有趣又有点惊喜。  出版家有趣地瞧着我,连连道:你喜欢吗,真好。  在饥饿中活过来的人,对美食总怀着特殊感情。饥饿的体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吃的原则是得健康、重质量、有快感。之所以用“快感”而不用“幸福”、“快乐”,是想强调与食物相遇那一瞬间的感觉:随心所欲,独一无二。  在我小时候,在重庆野猫溪那条街,有一户人,属于半红半黑。半红是家里有人嫁给入城的解放军军官,半黑是本来成份是地主的。所以家境比起街上邻居,算最好。有一次,我从后院溜进他们的厨房。这家的外婆一人正在炒两只鸡蛋。又黄又香,厚厚地盛了一小碗。她让我尝,脆极了。我问她为什么她炒的鸡蛋不一样呢。她说,搅拌好蛋,倒入锅时要小心,薄薄地铺在油上面。  我从不看菜谱,看菜谱做菜失去想象力。我蒸饭也跟别人不一样。西红柿的皮剥掉之后,一切为二,放在泰国米上面,用过夜茶水,再加点橄榄油、盐,饭蒸出来,香气四溢,颜色好看,有一点酸酸的味道,米粒不硬,也不粘。  再比如做茄子:先把茄子洗干净了,放在锅里煮。十分钟后,熟了,撕成一丝一丝。茄子有一个把儿,其实也挺好吃,不要扔。把茄子丝装好盘,放点醋、糖、香油、蒜、辣椒油和花椒油,一拌,就可以吃了。  胃疼的时候,用牛奶和大米煮粥吃,胃就会舒服起来。感冒的时候喝苦瓜鸡汤是最好的:把苦瓜的籽去掉,切成小方块,等鸡汤快好的时候放进去。但不要吃里面的鸡肉,汤是非常的清淡,不苦,喝了还想喝。夏天适合做蔬菜汤,把南瓜和绿豆放在一起煮,又解暑又美容。  都说英国饭不好吃,可我在英国住了这些年以后,发现其实恰恰相反,英国人的烤羊肉烤牛肉非常好吃。我做烤羊肉烤牛肉,不用超市里配好的调料,习惯把一块肉从中间切破,拿橙子和柠檬,挤出汁,浇在上面,再浇两勺威士忌酒,就顶好,若放任何香料,便糟蹋了肉本来的香。  拒绝用药,自治感冒的四个办法  北京城里每天五千人被感冒击倒,新年第二天,我就被好友传染上的感冒击倒了。发烧,头痛,咳嗽不止,猛烈时咳出_血来,鼻涕长流,无法入睡,说话困难,连写字都困难,更是无法冲博客之浪了。  我一向反对进医院,更反对用药,任何药都有副作用。这感冒纠缠我最难受时,感觉呼吸都停止了。最惨的是还得参加出版社在三联书店的《上海魔术师》讨论会,我穿着大衣,狼狈地不停擦鼻涕。会完后,出版社问刘震云一席人吃饭吗?刘震云说,你看虹影病成这样,还吃什么饭?  大伙儿各自打道回府。回府了,还得吃饭,这是我们生活下去必须做的事。  为了吃饭,吃好饭,我有这种郑板桥式的性格一一他生病也不会去看郎中,不吃中药。在庭院里种了很多果树、蔬菜。他将自己种植的枇杷叶摘下来,放入泉水里,用瓦罐慢火煮。

编辑推荐

  众人所知虹影作为作家的身价,却少有人知,除了写作,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美食家,她对美食的态度更是淡定。一句话,虹影符合一个老饕的标准:能吃,会吃,懂得品味,还会做,能把简单的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  这是虹虹影旅行世界边吃边做的第一本美食书,她的美食美文自成一家。  中国十大女作家之首虹影,CCTV传授美食精神和秘诀,中国十大美食家之一虹影,旅行世界尝遍人间美食经。  一个脂粉阵里的英雄,一位刁钻苛刻的美食家,一个中国最具争议的先锋作家,一位文字与食物的魔术师,一个极端的女权主义者,一位温柔的美厨娘。只因她曾是“饥饿的女儿”,对美食天然成性;只因她写作也做菜,写遥远沧桑的记忆,做随性想象的美食;只因她是虹影,只是这一次她是不写作的虹影。  开始随心所欲做菜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流浪在路上,偶遇家境好的朋友,有好肉好料,我会细心而迅速地做上一桌美味来。朋友们常问,做好菜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的?秘密是什么?  我大都一笑。我一直不离弃想象力,天生饥饿,后天更饥饿,对食物的爱,对人的爱,即便我是一副铁石心肠,也会在一刹那变得柔软。成为一个作家后,那厨房就和书房一样重要。  饥饿的体验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吃的原则是得健康。重质量、有快感,之所有用“快感”,而不用“幸福”、“快乐”,是想强调与食物相遇那一瞬间的感觉:随心所欲,独一无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这温柔的厨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6条)

 
 

  •   虹影的书读过好几本。我认为《饥饿的女儿》和这本书是最好的,富有生命的热力,就像一块正在溶化的起士,嘟噜嘟噜直冒泡。似乎女性作家总是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较顺手。
  •   这是我第一次买虹影的书。她让我感受到一种丰富而简单的美好。有了爱,有了激情,做什么事情都能出来美感。她的情趣和她对于不被人知的细节的感受,让我觉得她的别的书我可能也会喜欢。此前多年,海外华人女作家我只看聂华玲、於梨华、严歌苓而错过了虹影。
  •   跟着作者一起体验世界各地的美食,爱吃、会吃、会做,吃出文化,比菜谱更生动,能启发你的烹饪思路!读起来很有趣的一本书。
  •   以温暖的笔触回忆记忆中各种味道,有文笔的回忆,但是确实谈不上是做菜书。关于如何做记忆中的那道菜,写得太简单。能作为午后小读物。
  •   听说虹影做的菜特别好吃,所以……
  •   已经读了部分,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美食作家对食物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
  •   一口气读完 感触很深 人是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 会吃 想吃 也想做给家人朋友吃 这就是享受
  •   了解虹影,可以从这里开始。
  •   到不是学会了做什么,只是喜欢看这种为吃而快乐的心情.
  •   这本书图文并茂,美食描写很好,喜欢,经常翻看
  •   配图精美,教你如何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并创造美食。
  •   喜欢这一篇篇温柔的短文,当我在安静的夜晚慢慢读它的时候,只觉得岁月静好~~~~~
  •   感受各国风情菜式
  •   这本书快递很给力,里面内容也写得很好就是我看了一小半书页就开始慢慢一篇以篇散落,感觉装订的质量太差了本来想收藏这本书的,打了折的书都是这样吗?
  •   一点一滴的生活,娴静美好,同学推荐的,看了之后觉得平淡是种幸福!
  •   '量非常质好,非常满意這次购物
  •   还是可以的书,喜欢烹饪的书籍
  •   小资的家庭主妇会喜欢的书,很漂亮。
  •   看了嘴馋
  •   感觉很愉快的一本书。
  •   温馨的饮食,甜美的感觉:)
  •   喜欢作者的文笔,此书收藏
  •   她是书永远是好书 应该是正版
  •   书本身不错,印刷也可以。但是怎么这么容易掉插页呢?边看边掉了好几页了。
  •   闲书~~~ 看着玩~~~
  •   看虹影的另一面《我这温柔的厨娘》

    从《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开始喜欢虹影,但是心里也知道,这两部肯定也是虹影的最高高度,很难再超越。虹影的作品写实感很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虹影的写实,写得让人惊心动魄。这也决定了她的写作方式,难以改变。

    这本书不是小说,写的是虹影喜欢美食,不仅仅是品尝,也喜欢做饭,把厨房当成一种艺术,这在作家里并不多见,就是在女作家中也算是凤毛麟角了。虹影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永远是她自己,即便写美食和厨艺,其实说到底也是在写这个喜欢做美食的人,这个泼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对面贫民区中的辣妹子,写这个重庆辣妹还有那温柔的一面。

    虹影并不漂亮,即便是和女作家比,也不算漂亮。但是虹影绝对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除了写作,厨房可能是虹影最大爱好,乐此不疲。在这本书里,虹影走遍海内外,到哪里都要享用一下当地的美食,而且也会经常自己下厨露一手,总是让大家大吃一惊,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拿出一道让人叫绝的美味。不过写完美食,虹影肯定还是要写写自己,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写写美食家后面的自己。

    虹影的美食并没有什么理论,也没有套路,只是感觉,只是因为喜欢食物,喜欢烹饪,多年来培养出来的那种对食物的直觉,知道怎么做才好吃,知道怎么对待那个食物才不会浪费原来的味道。想要成为美食家,靠着厨艺学校,靠着菜谱,靠着理论是学不会的,也是学不来的。必须靠实践,靠感觉,吃得多了,品味的美食多了,舌头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感觉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天赋,和热爱。只有喜欢才能够做到完美。
  •   众人所知虹影作为作家的身价,却少有人知,除了写作,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美食家,她对美食的态度更是淡定。一句话,虹影符合一个老饕的标准:能吃,会吃,懂得品味,还会做,能把简单的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
  •   喜欢作家虹影,是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不过这本《厨娘》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虹影,原来她热爱美食,热爱生活和朋友。不大像是菜谱,更像是随笔,或者关于世界各地美食的个人点滴体会吧!
  •   这是一本关于虹影从小时候到现在的美食记忆。虹影是重庆人,重庆人爱吃挑吃会吃是出了名的。很喜欢她对美食细腻的描写。这本书是我最近一直爱拿着看的书,还没有看完,但还是能深深地感受到美食出了带给味蕾美妙的感受之外的更深刻的含义--那份美食背后的故事。
  •   虹影很棒关于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造诣颇深”美食文字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稍微有些欠缺重要的一点就是图片不美我也是重庆妹子讲到小时候的经历时很有同感特别喜欢土拉巴几的地方扒拉出来的美味
  •   虹影作为作家的另一面,美食,似乎是对这个自小“饥饿的女儿”的一种补偿。
  •   书的质量不错。但内容并不是我期望的,我以为会有许多虹影做菜的食谱,实际上没几个。算是一部回忆录吧,偶尔一个菜想起小时候的事。读完一本书唯一的收获是:我做菜也不放味精了,偶尔熬了骨头汤会用骨头汤提鲜。
  •   因是重庆女孩,买了这本书.书中有许多似曾相识的地方.我喜欢做菜,看了虹影的书懂得真正的高手是没有招数的.看似随意而为,信手拈来其中却深奥不已.不仅学到了小技巧还知道饿一下客人更能显现厨师手艺的高超.每天开饭的时间延迟一小时.都说我的厨艺是大有长进!
  •   出于对作者有兴趣买的看完之后觉得内容偏少了些图片呢有些可能是特意处理成那个模糊不清的效果的(叫什么来的)总之看起来是不很舒服的处理手法很糟糕作者说她从来不看菜谱做菜呵呵这个很有启发也许做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自己的生活看的不是菜是生活每个人能能做出自己爱吃的适合自己的菜来喜欢做菜多做菜就都会了内容不算太多不算太丰富图片占一半性价比呢一般如果你对作者本人有点兴趣买来看看还好要是为了看菜那个就算啦吧
  •   虹影总是在书中自负于自己的厨艺,满以为能学上几招,结果,就是炫耀自己的生活吧,无甚
  •   讲述的是作者的美食经验、回忆,拿来做菜谱可不行。感觉不错,可以增加体验。
  •   支持虹影~想了解虹影的真实生活,从此书开始还不晚
  •   每次读虹影的文字,都能感受到她那种发自内心的美感
  •   没话可说,对于虹影就是_支持!!
  •   虹影对于饮食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我也只能看看这本书过过干瘾了。
  •   虹姐姐语言有点跳跃,气质有点杂乱。对美食的感受有限,也不怎么讲如何做。情节还算丰富。可以闲读。
  •   还行,吃货喜欢的书,可以看看。
  •   看了介绍才买的书,没想到提到西比尔的居然也只有介绍那么多.内容也算不错,以后会关注作者的
  •   看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高手,把风花雪月,各种感情和作菜结合得天一无缝,平常之人也只能是看看而且啦!
  •   简单、叙事,一种自己对吃的态度吧
  •   就是关于“回锅肉”拿到冰箱冷冻一会再切那段,抄袭石光华《我的川菜生活》。刚好我两本书一起买才发现。
  •   可能编得急,部分文字都不成篇章,好像刚开头,敲完鼓便完结了。
  •   封面略皱,内容还不错。喜欢她的文字。
  •   很有溫情和小時候的回憶在裡面,喜歡~
  •   有意思,但是觉得作者挺自恋的理念很好,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吃
  •   并非单纯的烹饪,书中融入更多的是个人感悟,确实,读虹影的书,分享她的菜谱,分享她的故事,分享食物与情感的水天一色,如果您愿意的话。。。
  •   都是作者自己想当然的感觉,书文字很少,图片也不怎么样,本来很喜欢看虹影的博客,这本书却不怎么样
  •   喜欢虹影才买的书,看起来旧旧的,不过也还好
  •   相比虹影其他的书,这本一般般
  •   恩 还是喜欢她的小说多些 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
  •   校对不行啊不少图片故意处理得模糊,其实美食需美图对喜欢看饮食类文章的人来说不过瘾
  •   收到的书旧旧的,这已经是第2次收到这种书了.很失望.
  •   开始看还好,越看越觉得言之无物,很是失望啊.有时候看内容看的越来越糊涂,再回头看标题,完全不搭嘎呀.图片也配得莫名其妙的,仿佛只是单纯为了充数使书看起来厚一些.里面错别字,言语不通的都有发现,而我才看了一半而已目前....叹...
  •   不好看,也没啥所谓精致生活的影子。
  •   远非从前的作品可比了。印刷超差!
  •   一直喜欢虹影。《饥饿的女儿》反反复复看了几遍,那是第一次接触虹影。后来,又有了《上海王》、《上海之死》、《英国情人》、《孔雀的呐喊》……《我这温柔的厨娘》,因为是虹影,毫不犹豫买下。看过之后,说心里话,有些失望。书中配图模糊不清,虹影也不再是那重庆小屋里那“饥饿的女儿”了。漂洋过海这许多年,已然西化了。张口闭口西班牙菜,意大利菜……感觉距离虹影的读者,遥不可及。
  •   文中充满自恋的句式表达不知是写菜还是在写自己的交游广泛和世界观价值观的优人一等两头不着边想学菜没学着学做人完全不够格这叫什么事儿
  •   对喜欢作者小说的人来说,这本书让人失望。
  •   文笔不美,好多文章给人感觉有头无尾。大概因为是“随笔”,但也太随笔了。
  •   失望!缺少烹饪的乐趣,也少了该有的睿智。文字平平,些许索然无味。
  •   内容流于俗套,印刷质量低劣,很不满意。十分钟看完,没有阅读价值。
  •   乱扯,菠菜和豆腐都搭一块了还说自己是高手
  •   粗糙,匆忙,主观,自恋,重复。没有多少新鲜的感觉,却肆意的贬低别人,作为美食文学,既没有独到巧妙的联想,也不是做菜的好指南。后悔。
  •   对虹影有期望,所以很失望
  •   虹姐的名字是买的原因,口水话一大堆,很多是重复(饥饿的女儿)这本书。
  •   全书只有题目最吸引我。文字啰嗦,图片匮乏,内容基本上是把几年前cctv《人物》节目对她的某次访谈变成文字。
  •   这是一本很烂的书,我已经扔了。大家不必买,除了贯穿始终的自我吹嘘,实质性内容语焉不详,而且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她的小说没看过不敢评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绝对不适合写散文。
  •   非常杂乱的一本书,文字杂乱,逻辑不对有些情节提了又提看不下去
  •   不知所云的一本书。很糟糕。书名到是够噱头,结果内容空无一物!
    书内图片也俗不可耐!
  •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吃必然有些心得,更何况他还是一个中国人。爱吃,会吃,还得会做,方当得起吃货这个词。
      吃,需要一些心思,专注,悟性。有时候还需要一些苦难后的物质丰裕。怎么评论还是太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     看虹影的另一面《我这温柔的厨娘》
      
       从《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开始喜欢虹影,但是心里也知道,这两部肯定也是虹影的最高高度,很难再超越。虹影的作品写实感很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虹影的写实,写得让人惊心动魄。这也决定了她的写作方式,难以改变。
      
       这本书不是小说,写的是虹影喜欢美食,不仅仅是品尝,也喜欢做饭,把厨房当成一种艺术,这在作家里并不多见,就是在女作家中也算是凤毛麟角了。虹影的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永远是她自己,即便写美食和厨艺,其实说到底也是在写这个喜欢做美食的人,这个泼辣的重庆朝天门码头对面贫民区中的辣妹子,写这个重庆辣妹还有那温柔的一面。
      
       虹影并不漂亮,即便是和女作家比,也不算漂亮。但是虹影绝对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除了写作,厨房可能是虹影最大爱好,乐此不疲。在这本书里,虹影走遍海内外,到哪里都要享用一下当地的美食,而且也会经常自己下厨露一手,总是让大家大吃一惊,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拿出一道让人叫绝的美味。不过写完美食,虹影肯定还是要写写自己,写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写写美食家后面的自己。
      
       虹影的美食并没有什么理论,也没有套路,只是感觉,只是因为喜欢食物,喜欢烹饪,多年来培养出来的那种对食物的直觉,知道怎么做才好吃,知道怎么对待那个食物才不会浪费原来的味道。想要成为美食家,靠着厨艺学校,靠着菜谱,靠着理论是学不会的,也是学不来的。必须靠实践,靠感觉,吃得多了,品味的美食多了,舌头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感觉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天赋,和热爱。只有喜欢才能够做到完美。
      
      
      
  •      我也是那种,就像虹影书里所说,喜欢旧物的人,因为当初喜欢,会一直喜欢。在海外华人女作家中,我少年时期就开始喜欢聂华苓、於梨华,后来又一直关注严歌苓。 虹影的书我一直没读过,尽管很早就知道她,不是她不好,而是我对以往喜欢的事物过于唯一而忽略了多元化造成了损失。
       《我这温柔的厨娘》 被书名所吸引,当初买这本书是想看看名女作家的小资生活是怎样渡过的,这是我第一次读虹影的书,读得小心翼翼的,像是生怕和应该认识的人错过。读着读着,我开始微笑,我微笑,并不是不齿,而是忽然觉得阅读时的表情也应该美好一些,尽管阅读是私密的事情,仿佛有一种魔力,读了它你会觉得自己应该和这本书般配,准确的说是和这本书所体现的气质般配,不仅是人前,重要的是人后独处的时光。
       虹影让我感受到一种丰富而简单的美好。她绝不是小资的骄矜,她光彩但不失质朴,懂得体恤人,她把烧饭做菜上升为一种行为艺术,有艺术化的细节和质感,她认为在厨房里做菜是舞蹈,是作画,可想而知,虹影烧的饭菜,即使没有吃过,我也赞美,因为慧心。这种感觉描绘出来容易,能不为人知的贯彻和坚持不易。毕竟舞台上表演舞蹈是刹那的光彩,画家作画也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做饭烧菜,像虹影这样,有爱,有激情,且聪明的女子,才可化烦劳为艺术,成为一种创作,并且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创作,而不是悲壮的付出劳作,飞身化为黄脸蝴蝶。
       虹影,兰心蕙质的女子,被一位意大利男人收获,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她的情趣和她对于不被人知的细节的感受,让我觉得虹影的其他书我很可能也会喜欢。遗憾的是我竟然错过了虹影这么多年。
      
  •      偶尔也写点儿书评,但大多是看完书后一两天或一两周内写的。但这本书好像是去年,也或许是前年看过的。今天竟莫名想起……
      
       有俗语说:做官三代,始知吃饭穿衣。好饭和好衣学问多多,一辈子都难学完,所以需要三百年方能入门。听了这句话,不知多少人要泄气郁闷。那么,这时看看这本书吧。
      
       饥饿的童年或许会在长大后一直隐隐提醒我在别人看来许多平常的东西有多么好吃,一个宽敞整洁、摆满锃亮餐具的厨房就是多美的一个梦变成了真,随心所欲采购面包乳酪花菜香蕉是多么大的自由自在,做好一桌美味看心爱的人吃个精光又是多大的幸福。所以,虽则某时可能吃不饱,可能不如意,但有颗坚强温柔的心,生活或许会在未来比你想象的要美好。
      
       ——2010年底
      
      
  •     当你用心地制作食物的时候,食物回报给你的自然就是美好的味道与享受。这种用心至少包含了智慧和想像力,并非人人俱备。
      
      虹影的美食和写作
      
      文/闻风
      
      我有幸两次吃到虹影做的菜。
      
      第一次还是几年之前。虹影给我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饭,不去饭馆去她家吃,边聊天边做菜,那时候我才知道她会做饭炒菜。起先我还以为她要做重庆菜给我吃,因为我是湖南人,很能吃辣,口味跟她这个重庆人对头。但她做的不是地道的重庆菜,虽有重庆菜的味道,色彩却比重庆菜好看,配了很多颜色,很鲜艳;第一道菜是鸡烧豆腐白果,还没有吃就知道非常棒,因为颜色太诱人了;另一道菜上面全是辣椒,青的,红的,还有生姜、大蒜等。做得不多,就这两个菜,很简单,口感一流。
      
      第二次是在一个环境古雅的四合院里,虹影也亲手做了两道菜:口感是中餐的味道,但在菜品的处理和搭配上完全是西餐的方式。这让我就捉摸不透,吃过后念念不忘。两次我都吃了很多。
      
      虹影做菜的方式不像中国菜的做法。可能跟她走南闯北,加上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有关。每道菜的处理上都加入了西餐的做法,讲究色香味型,尤其是视觉效果。而且,她还会根据不同人的口味偏好,做出投其所好的菜来。
      
      虹影做菜打动我的另一个地方是:她坚决不看菜谱,不按常规出牌,随意性比较大,厨房里有什么东西就做什么菜,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灵机一动,觉得这个味道跟那个味道搭配在一起,能产生新的味道,而且好看——好,那就这样做了。不过只此一次,灵感可不会重复。
      
      虹影做菜,搭配虽然随意,但营养搭配十分合理,口感也足以称道。这有点像她本人的性格,比较随意。不,也许是太随意了,不拘一格。跟她写作差不多。不过,谁敢肯定不拘一格不是另一种讲究呢?
      
      如果去外面吃饭,她会去一些熟悉的饭店,而且会指定一个厨师给大家做菜,炒菜要搭配什么菜,哪些可以不放,哪些必须要放,交待得一清二楚。
      
      一次虹影叫我去一个餐馆吃饭,餐馆的老板是四川人,虹影的朋友。那天是餐馆开业的第一天,我们十多个朋友去捧场,招牌菜是鸡杂干锅,重庆本地土火锅。吃完第一锅后,虹影对老板说,这个菜里可以这个不放,然后加两个别的菜进来。老板让厨师照虹影说的做出来,一吃味道果然不同,于是这个菜的做法就一直这么保留下来。  
      
      2008年,虹影写了一本跟美食有关的书——《我这温柔的厨娘》。
      
      每每读完,感觉依旧对头。书中不光做菜少,连介绍做菜的方法也不多,多的是对食物的态度,做菜的感觉,以及在行走中对各国美食的体验,挥之不去的情绪却是亲情、友情和爱情——这就是虹影的美食,也更是虹影的写作。
      
      美食家跟饕餮之徒的区别在于,美食家往往都能亲自动手做菜,在实际操作中将自己对食物的理解融入其中,他们做出来的食物一定是好的,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饕餮之徒只会享口福,而不会亲手实践。所以虹影成了美食家,而我只能是个饕餮之徒。
      
      《我这温柔的厨娘》传递出一种美食的尊敬态度,还是那句老话:人和食物是平等的。当你用心地制作食物的时候,食物回报给你的自然就是美好的味道与享受。这种用心至少包含了智慧和想像力,并非人人具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美食家,还是饕餮之徒,甚至连这两者都不是的人,在面对美食的时候,又有谁不是满心欢喜,满面笑容呢?
      
      
      
      (刊《出版广角》2009年4期)
      
  •     在阳光里看完了这本非常私人化、非常温柔的书。并不算是食谱,搀着做菜时的心情和环境。看虹影讲自己的厨房要是什么什么样子,心里想,原来她也喜欢这样,喜欢有自己宽敞明亮的厨房,可以按照心情和喜好,给自己和心爱的人做完全按照兴致而来的菜,而且,好吃。
      然后想到不久前给自己和老弟做炒饭,没什么菜,就把红萝卜切丁,就着葱炒了,再加米饭,除了盐和五香粉,没加其他的东西,红白相间,非常的漂亮诱人。再切了两个松花蛋,用酱油调了。然后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
      吃什么东西,和什么人吃,非常的重要,后者严重地影响前者。我一向是那种吃饭非常认真的人,聚精会神,别无他鹜,否则会影响胃口。看完这本书,发现原来所有好吃的人都敏感专注。
  •      其实一直对虹影的书,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也没怎么读过。这次鬼使神差地在朋友blog上看到有提到这本书,不知怎么地就买了。也许是因为书名,也许是因为对美食的喜爱,总之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
       看完后,倒觉得这本书也不错,率性的作者写出的率性的文字,还真有些打动我的心。我喜欢看这种随笔小文,很真实,你甚至能看到文字背后的那颗心。尤其是作者回忆她故乡重庆的美食的那几篇,写得真好。
       其实,人大了嘴巴就变得挑剔了。总是在怀念记忆中曾吃过的美食,总想千方百计地找到再品尝一次,可是真的找到了,吃了,你会发现根本不是记忆中那个味道了。我想起读大学时后校门有一家卖凉粉凉皮的小摊子,我们经常去吃,尤其是凉皮里面那个豆筋,真是香啊。这么多年了,吃过无数的凉皮、凉面,再也没有一碗与我记忆中大学那家小摊拌得好吃。虽然大学就在成都,可我绝对不会回去找来吃,我明白,我怀念的只是记忆里的那碗凉皮。
       虹影走南闯北,她所品尝过的佳肴那肯定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所以看这样一个人笔下的美食,相当精彩。但是,在虹影心中,我想什么菜也无法与她家乡的菜媲美。
       在我心里,我吃过的所有菜都无法与川菜相提并论,川菜永远是我的最爱!
  •      最近阅读疏懒,无意中在图书馆翻到虹影的《我这温柔的厨娘》,她是我近来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况且还与美食相关联,正中下怀,几日来睡前都窝在被子里很舒服地把它读完,梦也香甜。
      
      
       女人、女作家、厨房、美食,这几个关键词罗列在一起,好似一盘色香味形俱佳的沙拉,岂有不香艳的道理?这世上顶级大厨多为男性,因为他们是很好的实践者,而能够有把吃食写出一派活色生香的本事,非女作家莫属。她们大多感性、关注细节,而生活中与其息息相关的吃,在她们的笔下自然写得出香气来。
      
      
       她们会吃,更懂得食物的真意,张爱玲小说里写吃食的篇幅不胜枚举,用稿费买口红也买点心,调养得自己“像只红嘴绿鹦哥”,近来更有餐厅推出“张爱玲宴”,她笔下的松子糖、桂花糕、茄汁鱼球、蒜蓉苋菜等菜式被一一重现,惹人玄想。三毛也是个爱下厨的女人,《沙漠中的饭店》里一道粉丝煮鸡汤即可哄住丈夫荷西的西洋胃,字里行间的温柔俏皮,让人忍俊不禁。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是疗伤的厨房,而李碧华的
      《牡丹蜘蛛面》、《加一片柠檬》更是借吃食写尽人世悲欢……
      
      
       虹影的美食文字,直接、随性,女人但不女气,有别于美食作家的郑重其事,她只是絮絮地说出好吃与难吃的区别,以及对食物的独特感觉与感情,她做一顿饭,首先是以情感入菜,正如她说:“把你的心融在菜里面,菜就会变得和你想象的一样好吃”。从《饥饿的女儿》到《我这温柔的厨娘》,两本书名本身就让人心生感慨,从幼时的饥饿女孩到现在周游列国的美食家,传奇得有如童话。朋友说:“他童年里的许多亏欠,若干年后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补偿”,而这句话套用在她身上也很合适,命中注定也好,刻意而为也罢,她从厨房里端出的一道道感恩饭,即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解答。
      
      
       我爱女作家文字里的烟火气,把吃这种感官愉悦升华为精神享乐,让人大快朵颐之后还有撩人心思的余味,或许她们才是最好的烹饪高手,如若把女作家的美食文字一一读完,其满足程度不亚于一桌豪筵吧。
      
  •     雯送我的书《我这温柔的厨娘》虹影著。知道她,但没有看过她的书,据说是很受争议的女作家。不过这本书所讲述的完全是一个平淡女子的平淡厨事。
      
      初读不觉如何精彩,但是阅读快感就如果美食一样,慢慢吸引着你,促使你一点点地绽放味蕾。深入人心的小句子,各种食物的名称在你眼前跳跃,简单新奇的饭菜做法,时时让你兴奋,恨不得立即跑进你爱的厨房,去大显身手。无论几个人吃,都要认真的、用心的做,哪怕一饭一蔬。
      
      快乐的神经顿时敏感起来,分享美食的欲望也躁动起来,脚趾头跟着蠢蠢欲动,收音机里流淌着各式音乐,我穿着围裙在起舞。。。
      
      看完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每顿饭之前我也会默默的祷告一下,不仅仅是因为是农民辛勤播种粮食,也因着是用心的饭菜。。。
      
      书不用去买,有些贵,性价比不高。分享一些读书笔记:
      “把你的心融在菜里面,菜就会变得和你想象的一样好吃。
      
      胃痛的时候,用牛奶和大米煮粥吃,胃就会舒服起来。感冒的时候喝苦瓜鸡汤最好。。。夏天适合做蔬菜汤,把南瓜和绿豆放在一起煮,又解暑又美容。
      
      做饭菜前,清清脑子里的杂念,一心一意地把心系在食物做出来的饭菜才会好吃。
      
      我比较喜欢点菜,这是一门技术,第一需要的了解在座的每个人的口味,第二,需要了解谁请客,主旨是什么?这顿饭开销大或小,都不影响吃的舒服,这才是首要的。
      
      一个女人,在厨房里面关了许久,出来会是红光满面。厨房如同桑拿,悦己。这个地方用油,装修和买灶应该讲究,得有窗,可透气,灶要有抽烟机,做菜的油也要质量好的。油不好,厨房的通气不好,肯定对身体不好。如果这些问题都保证了,一个女人做菜是一种享受,对她来说不是受罪。
      
      美食是一种色彩丰富的欲望,带有一种爱和激情,你对食物的享受,如同享受最美的一曲音乐、最美的一首诗歌、最美的一张画、最美的一道风景,干脆痛快,用最直接的方式,最无法忘记的方式。
      
      厨房跟闺房相似,让你好好休息,做白日梦,把自己放在这空间里,能找到自己。。。厨房应该是整洁的,有条不紊的,随心所欲的地方。
      
      我就是要找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我的厨房里会自在快乐,就好像看见自己,不会丢失自己。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人。
      
      美食就是一种美,带着一种爱。如果缺了这两种东西,食物仅仅是一种可以充饥的东西。如果拥有这两种东西,做食物的人会快乐会重获声明。。。能做一手绝妙好菜的人,必然心胸宽广,甚至慷慨。
      
      盐是做菜的根本,能让菜千变万化。。。杯子有垢,放盐进去,一洗就干净,比用洗涤剂洗,对身体健康;牙龈痛出血,放盐就立即止痛止血。。。鲜花,放点盐在水里,花期可持久。回到做菜上来吧,盐可以调节身体疾病,每个人的身体定期该排一次毒,需要喝一杯盐水,清肠之后,以达到气血不损。。。
      
      药补不如食补。”
      
  •   没有宽敞明亮的厨房,厨房的清洗台管子会漏水,坏掉的顶灯是奇怪的管子没法换,天黑了就只有烹调台小小黄色的灯能照亮灶台的小部分= =不过开始喜欢上乱做饭,小破厨房做出来的菜也可以很好吃
  •   川菜走天下啊。。。哈
  •   养人养胃,顶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