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六百年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主编:周兵,蒋文博  页数:3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书籍目录

一.回眸 第一篇  前世今生 第二篇  迤逦之声起江南 第三篇  不朽传奇(上) 第四篇  不朽传奇(下) 第五篇  璀璨折子戏 第六篇  百戏之母 第七篇  一脉相传 第八篇  昆曲归来二.优伶 唱 尺度 舞台艺术 程式特点 脚色家门 道具 服饰 女乐 看戏 优伶三.惊艳 梅兰芳:谈昆曲 梅兰芳学演昆曲 梅兰芳:我与昆曲 俞氏与昆曲  俞派小生的书卷气 我很敬佩俞先生 我和梅兰芳……四.传奇五.名流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 前世今生借助历史镜头,我们可以记录发生的事情。但我们能否知道,在数百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我们能否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国国家博物馆曾举行过一场特殊的展览,这次展览的主角并不是参与展出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的一部分,并经历时间和社会转折的洗礼,保存了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6年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范围遴选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一一昆曲,出人意料地全票当选。从2001年开始,沉寂已久的昆曲慢慢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04年冬天,新版全本《长生殿》进京公演,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排演的这部《长生殿》,总投资将近800万元,同时请来了获得过奥斯卡奖的叶锦添担任美术设计。台湾儒商陈启德的巨额投资,以及昆曲界以外的顶尖艺术家的加盟,这一切,在2001年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后记

耗时两年,这部《昆曲六百年》终于要付印了。她像个经历了次次阵痛的婴孩,也如一个百般打扮却迟迟不上轿的新娘。两年来的每一个日子,它带给我的牵挂与喜忧将一一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是的,昆曲的大幕已拉开,不过那是在600年前,600年前的清笛,一定比今天的更加悠扬,在月光如水的夜光中,也正是它,给我们的祖先带来灵魂与思想上最动人的抚慰。作为一个编辑,我幸感与它相逢,因为这种抚慰也带给了我,我相信它也随着文字带给更多的读者。此刻,伴着对这部书稿的回忆,我在这里也一并回忆回忆,感谢感谢与此书有关的一些朋友。我要特别感谢此书的设计师张清,是他给这本书带来焕然一新的气质,在编辑此书的困顿与喜悦里,我亦常把困顿与喜悦带给他,当然,带给他更多的是前者。我要谢谢他的包容与谦和。

编辑推荐

《昆曲六百年》说昆曲故事 道历史传奇。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昆曲六百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看完了张充和的《曲人鸿爪》,接着看《昆曲六百年》,仿佛穿越时空,沉醉不能自拔。
    很好。图文皆美。
  •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手指伸进灰烬,触到余温
    感受到昆曲六百年的积淀
    感受到它无尽的深沉与美好

    很好的书
    包装诗意
    内容充实
    值得收藏~
  •   本书中把中国戏曲之祖“昆曲”600年来的经历做个精彩的简介。
    内容清晰而精简,很适合把不明昆曲为何物的外行人,带引进昆曲的典雅奥妙世界中,能搭配中央台的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一起看更佳!
  •   昆曲六百年,昆曲文化,辞藻华丽,曲牌优美!
  •   昆曲六百年,央视06年纪录片,看过之后才买的,大致就是解说词,不过很值得收藏
  •   这本书前部分都是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解说词,后部分则为人物访谈录。虽然只是简略介绍昆曲,但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昆曲的人来说是可以大致了解昆曲!~!
  •   一向对昆曲抱有强烈的好感,对于它那温婉的唱腔和精炼美丽的唱词,每次都让我通感到中国的水墨现,那种意境,不是用语言能够描绘的啊!把这部作品和央视的电视片结合起来看,更有感触!是修身养性的好作品啊!
  •   内容很好,昆曲的发展详尽,文笔也不错。这是是朋友推荐的,值得爱好者购买。
  •   一本昆曲的普及书,适合我这样程度的人,个人觉得还行
  •   了解昆曲的好书。
  •   是一本关于昆曲的书。
  •   本书介绍了昆曲的由来,发展,辉煌,衰落,延续,复兴,旁征博引,从曲乐、名士、文化、剧本等因素详尽地介绍了昆曲发展历程,是本难得的好书。
  •   此书让人看到了中华名族的独特魅力,让人很好的了解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昆曲是雅的,演员是雅的,书的封面设计是雅的,书中照片是雅的。读完之后犹觉余香在手啊。尤其是最后那几篇人物简介的写作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啊!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记者在采访那些名家时提的问题感觉有些品位不够,有些人的采访逻辑很混乱,很多问题设计还不到位。
  •   社会发展的精神核心是文化的传承,文化传承的精髓是经典的延续。昆曲之所以作为百戏之祖,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值得世代去传承的。了解过去才能预知未来。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   内容还算丰富,送人很不错。
  •   商品很好,送货及时,今后还会再买。
  •   这个书不错,戏迷一定要有
  •   很好,长知识!
  •   那真的是一场梦啊,梦永远都没有醒过
  •   作为学习戏曲专业的人来说,是必备的常识性用书
  •   必备此书
  •   很精典,但属闲书,一直想拥有一本,一直还没找到一份闲适的心
    境来读
  •   书设计的很精美,装帧的不错:)有质感,有内容,喜欢。
  •   书籍装帧十分精美,质量也很好杜丽娘轻声叹道:“春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吴侬软语,叹息过后,便开始了那经典唱段《皂罗袍》,丝丝,顺着如线春风,飘到了梅边与柳边,流入自然中的每个角落……昆曲没有离开我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体味。
  •   装帧得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是内芯的插图和侧边条,非常有感觉,纸张和封面也很好,整体风格很有昆曲的幽雅味道。与装帧相比,内容稍微差了点,名人事迹占了太多的篇幅,对昆曲本身的流派和技巧的介绍有些少。总的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书。
  •   通过访谈的方式将昆曲六百年的跌宕起伏娓娓道来,令人叹息。但是本书却对昆曲本身的基本知识介绍的非常少,如昆曲的角色家门,名家,名段,唱腔以及曲调。不失为一个遗憾。
  •   第一部分就是电视片《昆曲六百年》的解说词。后面部分有对昆剧的介绍,名人对昆曲的评价,总的来说还是可读,就是感觉对昆曲本身的介绍不够深入。不过图文并茂,还是值得收藏的
  •   记载着昆曲名人的点滴,虽然图片很多,但是没有预期的很多图片
  •   优美细腻,宛如昆曲的唱腔般动人。不足的是,没有纳入太多昆曲的专业知识。作为喜欢并欲对昆曲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收藏一本还是值得的。
  •   这本书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蓝色幕布,拉开阖落。伊始到散场,人生百味,不一而足。浩浩荡荡的又岂止是六百年。空荡的舞台,反而人物的一颦一笑都自然而然的流出。
  •   刚收到书,感觉内容还不错。
  •   其实就是以解说词为主的一本书,不过后面有些人物访谈的内容还不错,图片很精美!
  •   书的装帧很美,看着很舒服。刚开始看的时候很享受,但越看越发现内容太匮乏,说服力不够,知识点少。大家可以去优酷上看《昆曲六百年》的视频,就是这本书的视频版。
  •   可读性不大强,内容不充实而且有点散(还是去看原纪录片比较好)不过书的装帧真的很不错
  •   包装很精美 但是内容不得不说是大杂烩,还有校稿不慎有误的地方,不是一本严肃且有诚意的书,与昆曲这门伟大的艺术不相称。
  •   这本书堪称我买的最失败的一本书,内容平平,排版粗糙,图片太虚,像素达不到打印的标准,颇有糊弄读者之嫌,实在难以从中体验到昆曲的优雅精致,纪录片尚可一看,而这本书也只是打着昆曲的名头罢了,失望之极。
  •   这本书是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衍生产品,第一部分是纪录片的解说词,第四部分是纪录片的采访场记,其它是责编所选的和昆曲相关的一些文章。
  •   此书是不是电视片的解说词,配没配电视片的碟,请回复?
  •   喜欢昆曲 喜欢这样的娓娓道来 很棒!
  •   我以为这是有碟的,买回来没有,挺失望的。不过,书的内容还很值得一读,细细咀嚼~~
  •   书品相很好,送货也比较及时。
  •   因为是解说词所以不免失于条理、系统,要想系统了解昆曲可能杂乱了点,不过配着纪录片看是可以的,因为片中旁白好像没有配字。
  •   绝对值得一读的佳作!
  •   好书。包括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文字版,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挺不错的一本书,质量也好,印刷很精良。
  •   虽然看了<<昆曲六百年>>的视频,但这本书前面部是视频的脚本,后面又增补了好些内容。对昆曲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是一本昆曲爱好者值得保留的书籍。
  •   开始觉得价位有点高,但入手之后发现纸张装订什么的都很好,做的非常精致。内容除了《昆曲六百年》的解说词外,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内容,对昆曲的解读很全面,觉得值这个价钱。
  •   沉甸甸的,很厚实,很文艺,很不适合我啊啊啊啊啊...装帧很好,纸质超棒,很美好...
  •   纸质好,还有香味,内容很丰富选题也好,对于昆曲文化在中国古今的影响程度和精神意义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比纪录片多出了几个部分的内容,推荐对昆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也是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世界的陶冶,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非常多宝藏等待现代人去挖掘的。
  •   内容很丰富 而且书页很美丽 呵呵 绝对值得一读
  •   搁置了,还未开始看,但应该会喜欢,别人推荐所买
  •   这本书确实蛮好的,喜欢
  •     其实我还是挺喜欢这本书的,配合纪录片看,比较好,纪录片的画面和音乐都很不错,就是有一些内容不考究,过于散文诗化了。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明朝万历初年,苏州七里山塘的河道里,漂泊着一个刚搭建不久的草台戏班。戏班里有个刚入行的小姑娘,十一二岁,姓沈。五十年后,这位沈姑娘被一个退隐的官员钱岱记载到自己的日记《笔梦叙》里。这份记载让我们得以从当时一个伶人的角度去感受家班。
      
       万历二十年,江南早春惬意的清晨,苏州西黄鹂坊桥的申宅里传出一连串悠扬的笛声,曾经的首辅大臣申时行退居苏州老家后,就住在这里。当年蜷缩在河道船板上的沈姑娘也已长大成人,就在这一年进了申府。
      
      昆曲六百年里说沈娘娘是申时行退休后进的家班(1591年进的),但有资料却说沈娘娘从小就在申家,到申时行退休后已经不年轻了。
      钱岱的(一说无名氏的)笔梦叙里说沈娘娘到钱岱家班任教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没写明笔梦叙的写成时间,应该是在沈娘娘的第一任主人申时行去世后(1614)的事情,沈如果在申时行死后就到到钱岱家班任教的话,按照钱岱死的时间1622和申时行相隔8年,沈在申时行退休后应该是30有余,不算年轻。这么推算,沈娘娘1560左右生人,十一二岁进的申府,到了申时行退休回到家万历十九年(1591)那会,也有30多了……昆600所说的长大成人是这么大么……30多岁的女优谁要……应该沈娘娘是十一二岁就进的家班。
      而不是昆600所说的万历二十年进的申家。
      \(^o^)/搞完脑子了。
      
      
  •     今天冲着昆曲买了此书,一来是因为看了青春版《牡丹亭》后喜欢上了昆曲,二来是想了解一下昆曲的发源和文化,再加上此书封面给人一种淡雅的韵味正是我喜欢的风格,于是乎就被呼悠掏了60M买了此书。
      
      结果翻开后大呼上当,什么昆曲门百年,就是一些零碎的访谈录。
      书版社居然订价59元,真是太……比赵本山还忽悠。
      如果说里面加个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的光盘还有点货,可是这59元定得太离谱了。
      
      且关于昆曲的发展只有零星片语,我恨不得撕了此书就好。
      
  •      作为昆曲普及还是上品。但是做工粗糙,不是说装帧,而是采访者根本就是外行,戏名人名或者行话就根据个音胡乱连,采访的不懂,校对的哪儿去了?咱们就是不好待见好东西,精致的玩意儿也得弄糙了,真是败家。为什么戏剧出版社不弄套丛书呢?再版一些经典,如梅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前年在北京买的团结出版社的上下本,照片模糊错字随处是,不知是该笑还是该骂。你想看怎么办?老版的买不到,新版的忒糟心,这还是新华书店买的正版书呢。这种质量只合出版玄幻武侠言情——错几个字儿也能顺下来。
       没买的就别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