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张树德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前言
毛泽东和彭德怀,这两位同是湘楚文化孕育出来的历史巨人,在中华民族当代历史中共同谱写过光辉的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了一大批的政治家、军事家。然而,在这些人当中,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相关、性格最有特色、关系最为复杂、个性最为鲜明、经历最为传奇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研究和评价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关系,你将发现:他们的关系与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重要的历史关头生死攸关,紧密相连。通过他们的关系可以透视出中共党史中许多问题的功过是非。毛泽东与彭德怀于1928年12月初在宁冈县茅坪一家中农的住房里实现了第一次握手,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三十多年共同战斗的生活。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他们并肩战斗、相互配合:建立中央苏区、参加遵义会议、反对张国焘、抗日前线、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彭德怀多次受命于危难之时,毛泽东曾写诗赞颂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时刻关心着彭德怀的进步。毛泽东和彭德怀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出身于旧中国农民家庭,对共产主义事业无比忠诚,对任何困难和任何敌人从不畏惧,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热爱。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经历相互关联。毛泽东是全党的领袖、全军的统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彭德怀则是实现毛泽东战略的“敢于横刀立马”的军事家、大将军、元帅。毛泽东和彭德怀都富于反抗,生性倔强,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很强的革命性、斗争性,对错误的东西,他们都毫不含糊,决不妥协,斗争到底。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加之个性特征上的相同之处,决定了毛泽东和彭德怀的交往中,合作是主要的,但也有分歧,他们的关系是随着相互了解、逐步认识的增进而不断发展的,并大致经历了三部曲:即1945年彭德怀在华北地区的一个会上所说的,他对毛泽东的认识经历了兄长、先生、领袖三个阶段。这三部曲不仅说明了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认识过程,也说明了他对毛泽东的尊敬与爱戴。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毛泽东与彭德怀关系的分水岭。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从而导致了他们的分手。但毛泽东仍然关心着彭德怀,这之后还让他担任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仍保留着彭德怀的名字;彭德怀对毛泽东也仍然是无限的尊敬与爱戴,至死仍念念不忘毛泽东。1974年9月2日,彭德怀尽管说话已十分困难,但他仍支撑着,断断续续地说了他临终的遗言。他说道:“毛主席发展了马列主义。”此时此刻,尽管他因庐山会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而被打倒,但他并未从私人感情上记恨,仍不忘毛泽东。无论毛泽东怎样误解他,而他至死对毛泽东的感情没有变。在长达8年的铁窗生活中,彭德怀还重新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并写了许多心得笔记。可见他到死仍然对毛泽东怀有无限的信赖。历史是无情的,但又是公正的。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关系总算有了公正的结论。
内容概要
毛泽东和彭德怀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位伟人。一位是伟大的领袖,一位是伟大的战士。他们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表现出十分突出的个人性格,为世人所敬慕。这两位同是湘楚文化孕育出来的历史巨人,在中华民族当代历史中共同谱写过光辉的篇章。本书详细介绍了毛泽东与彭德怀在革命生涯中的情感世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井冈山的斗争第二章 长征路上第三章 抗日前线第四章 解放全中国第五章 同舟共济第六章 历史的悲剧第七章 苦涩的分别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井冈山的斗争同音相闻两战友。毛泽东与彭德怀首次攮手井冈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然而,他们当中关系最为特殊、命运最为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毛泽东与彭德怀不仅因为他们共同战斗、生活了整整30年,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并肩战斗,相互配合,而且还因为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导致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分手。在湖南省湘潭县的西部耸立着一座山峰,山峰分出两个山头:北边的是韶峰,它挺拔险峻;南面的是乌石峰,它巍然独立。在这两座山头的下面有两个山村:一个是韶山冲,一个是乌石寨。在这两个山村里养育了两个震惊世界的人物:一个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个是著名的军事家彭德怀。正是因为他们,使得韶山和乌石寨为世人所知晓、所敬仰。无论从哪个角度,可以说毛泽东与彭德怀都是真正的同乡。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出生地湘潭,地处湖南中部偏东,域内山清水秀,农林并举,美丽富饶。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毛泽东1893年l2月26日出生在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由于毛泽东家境比较富裕,所以少年毛泽东主要的是走求学之路。他不仅喜欢读经书,更喜欢读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喜欢读反映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他曾读过《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对于其中许多故事都能“背得下来”。这些书对于后来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曾起了巨大的作用。就《水浒传》而论,其中就有不少例子被毛泽东在文章中所引用。例如:《水浒传》中林冲打败洪教头的故事,他就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所引用,借以论述“战略退却”的思想。在《矛盾论》中,他在论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时候,也引用了《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当然,《水浒传》中的故事,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而言,其影响主要还是在思想方面,如“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等。另外像《左传》,毛泽东对于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军旅大事的描写,特别关注。
后记
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8年中,他除了写检查、被批斗,几乎与外界隔离,长期关闭,失去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1973年4月,彭德怀由于大便出血被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当今世界,人们对于致癌的病因,众说纷纭,其中之一就是,长期的精神抑郁、痛苦和维生素缺乏是导致癌变的重要原因,而彭德怀对于这几项是无所不具的。然而,即使彭德怀得了癌,对他的所谓的审查、囚禁仍没有放松。彭德怀不仅要忍受肉体的病痛,还要忍受报纸上对他的恶毒攻击。在这样的生活中,彭德怀走进了1974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974年9月2日,彭德怀病房进来两个专案审查人员,他们是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指示,到医院看望彭德怀,作临终谈话的。当彭德怀听到“叶剑英”几个字时,非常激动,眼泪流了出来。此时此刻,他多么想见一见毛泽东或者周恩来、叶剑英啊!他多么想与他们谈谈话啊!然而这个机会是不会有的了。彭德怀此时说话已十分困难,但他仍支撑着,断断续续地说了他临终的遗言。他说道:“毛主席发展了马列主义。”此时此刻,尽管因为他在庐山会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很平常的信而被打倒,但他仍不忘毛泽东。无论毛泽东怎样误解他,但他至死对毛泽东的感情不变。接着,他又说到了周恩来:“周总理,我们相处了三十多年,他是我们党内最能掌握和运用毛主席思想策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同时,彭德怀在临终遗言中,仍坚信自己信念:“我自己犯有许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已经审查我八年了,现在还没有作结论。”这是彭德怀最后的希望。从此以后至1974年11月29日14时50分,彭德怀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他就再也没有获得工作和自由生活的权利。在长达八年的铁窗生活中,彭德怀还重新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并写了许多心得笔记。可见他致死仍然对毛泽东怀有无限的信赖。即使在他身患疾病的时候,他仍然没有停止对真理的追求。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1978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了。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逝世的陶铸共同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悼词中说:“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彭德怀同志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悼词回顾了彭德怀同志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勋,说:“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群众代表2000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这次大会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彭德怀进行了全面地、公正地评价,为他恢复了名誉。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场上挂着彭德怀同志的遗像,安放着彭德怀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追悼会后,彭德怀同志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天涯何处觅冤魂,青山有幸埋忠骨”。经过整整4年的异地漂泊,彭总的英魂终于回来了,终于和他的生前战友朱德、陈毅、贺龙等永远安眠在一起,相聚在青松和绿柏之间了。他的灵魂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他曾经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的地方,如果真有所谓在天之灵的话,彭总也一定会瞑目于九泉之下了。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彭德怀》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