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钟兆云 页数:1344
Tag标签:无
前言
当我在电脑上敲出《辜鸿铭》的最后一个字时,一块压了我整整六年的石头在心中落了地。伫立阳台,俯视楼下来去匆匆的人流,我清晰地听到了新世纪的脚步声。我的眼角噙满了泪水,不独为这部献给新世纪的工程的竣工,还因为在写作主人公谢世时不自觉地沉浸在了悲伤氛围中,我想,这应该是很多作家的通病。辜鸿铭的辞世在当时的中国甚至世界,是很有些反响的。他谢世的第二天,《大公报》、《申报》、《晨报》、《民国日报》等众多报刊,均登载了他去世的消息,稍晚得知消息的外国报刊也都做了报道。唐绍仪、王宠惠、许世英等,都是留过或出过洋且做过民国内阁总理的名士,他们对辜鸿铭都钦佩不已,理由是辜鸿铭作为中国学者赢得欧美人士普遍景仰,可谓前无古人。唐绍仪甚至为辜鸿铭死后未得“国葬”礼遇而引为极大的憾事,说这样使西方人士都知道中国政府不知尊重文化。外国作家勃特夫人为辜鸿铭的死大唱挽歌,说辜鸿铭死了,能写中国诗的欧洲人却还没有出生!在辜鸿铭逝世七天后,著名学者吴宓在《大公报》发表《悼辜鸿铭先生》一文,称辜鸿铭为中国文化之代表,是“中国在世界惟一之宣传员”,把辜鸿铭与泰戈尔相提并论。从实质上讲,除了印度的泰戈尔,辜鸿铭与德国的歌德、俄国的托尔斯泰,也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只是辜先生在中国的命运与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命运有天壤之别!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个提名者,辜鸿铭无疑是文学界的彗星、绝代的学者,可在身后的半个多世纪间,他却无声无息,几乎与草木同朽了。要读懂缘悭一面的人不容易。1994年,我第一次在故纸堆中发现辜鸿铭,他怪诞的外表,奇异的行为,天才的语言,机智的幽默,诙谐滑稽的名士个性,给我的审美空间留下经久的回味,由此深深地吸引了我的阅读兴趣。他是个充满魔力的人物,是清末民初一道奇特的人文风景,套现在的话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酷”的人,我希望自己能读懂他。1996年元月,一部名叫《文化怪杰辜鸿铭》的论文集面世,我如获至宝,在扉页上写下“此书甚解馋”数语。这部书的作者、研究辜鸿铭的权威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兴涛博士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随后他主持编译的《辜鸿铭文集》等书,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使我得以全面阅读辜鸿铭的著作,借此了解他的人生和思想轨迹。我对辜鸿铭的兴趣也像陈年好酒,愈发地浓烈起来。当我萌生了创作一部反映辜鸿铭的长篇历史小说这个愿望时,兴涛兄在信中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1997年底我赴京公干,经兴涛兄引荐,北京某公司总经理曹兄找到我,恳请我创作一部反映辜鸿铭的电视剧文学脚本。在北京两次晤谈,我觉得曹兄不仅极爱辜老爷子,而且对他颇有感性认识,再三表示要把“辜鸿铭”拍出一部精品来。共同的愿望和抱负使我们一拍即合。翌年春节过后,他和兴涛兄联袂来榕,研究并敲定了我初拟的40集提纲,决定紧锣密鼓地开工,并预付了定金。士为知己者死,我搁下已开始的小说创作,全力以赴干起了编剧。当我如期交稿时,曹兄因生意上受挫,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投资电视剧制作。捧着花去了我一年多心血的一厚叠稿纸,我心欲碎,但我非常理解曹兄的处境,我相信他至今仍是深爱着辜鸿铭的一个文化商人,对他的鼓励和情谊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在平稳心理上的波折后,我开始回到历史小说创作这条道路上来。有位知交得知我花了如许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并创作辜鸿铭,好心相劝打退堂鼓,认为这个题材并非我所拿手,还不如把为求熟悉辜鸿铭而投下的时间,用来多写几本我熟悉的党史人物传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认准了辜鸿铭。文学这行业可以触类旁通,想我在大学既非党史专业的,也非中文系的,但这些年通过摸索,走出了一条党史与文学结缘的路。我相信,只要我善于探索、勤于求知,就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写作长篇小说,是打硬仗、大仗,是意志力的考验,对我这类国家机关的上班族来说,更是一场挑战。我自小爱看传本,崇拜英雄,因此喜欢挑战。我坚信毅力能粉碎一切障碍。八小时以外,我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点点滴滴,都花在了辜鸿铭身上。我像个冬眠期特别长的爬行类,除了正常的公务,这些年尽可能地谢绝了不必要的应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挺诱人,可我的世界一点也不孤单,有辜鸿铭老先生陪同,我总觉服用了兴奋剂。国内一些出版界的友人,得知我在潜心创作辜鸿铭,都曾来找我谈过出版事,但我最终没有允诺,我有一桩久蕴于胸的心愿。那还是十五年前的事,当时我正在闽西武平一中高一就读,因为对文史特别厚爱,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编撰了一部洋洋30万言的《青年文史知识日读手册》。在考虑出版社时,我相中了出版过《红岩》、《红日》等我所喜爱读物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我认定这是中国最好的出版社。但我遭到了退稿的命运,虽然三编室的同志在退稿信中,作了适当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我还是被同学们哄笑了一通。我一气之下,将厚厚的手稿付之一炬,尔后痛哭一场,发誓今后一定要在中青社出版一部书。这少年旧事,在今年整理旧信件中给翻了出来,让我好一番感慨。因而当我为这部书找娘家时,第一选择便是中青社,我希望实现少年梦想。今年9月我赴京参加21世纪传记文学走向研讨会时,与神交已久的中青社编辑张正先生谈及了此书,他在电话中当即表示有兴趣,说马上向社领导及发行处的负责同志请示。第二天,他打电话到我下榻的宾馆,说社里对此选题十分看好,你回榕后赶快先将已好的前两部寄来。他收到前两部近百万字的书稿后,一口气看完,大加赞赏。不出十天,我便收到了经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先生签名的出版合同,他们的办事效率,着实让我佩服。此书这么快就找着了好娘家,我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只感觉自己的世界里总能遇见贵人,他们扶着我,向更高的目标攀顶。在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我与此书的责任编辑张正先生尚未谋面,但电话和信件的频繁来往,使我感觉出他是位办事认真、事业心和业务能力都值得我学习的好编辑。他那些热情洋溢的话语,在给我莫大的鼓励时,也增加了我的压力,使我在写作第三部时不敢放松要求,以出精品自励。历经数个寒暑的伏案劳形,我终于打完了这场战役,我感到如释重负。其间有几位友人之妻生小孩,得知她们顺利地瓜熟蒂落,我羡慕得不得了,可我却一度难产,其中痛苦莫可名状,我“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期间,我的儿子久久出世了,他继承了我和妻子的优点,这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因了我那难产的作品,我竞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照顾他,甚至对他的观赏也是蜻蜓点水一般。幸好妻子张斌还能理解写作人的甘苦,默默地承担了养儿的差事。最使我感动的是,古稀之年的父亲和年逾花甲的母亲,不顾身体多病,从乡村辗转来到了榕城,揽下了照料孩子、洗衣煮饭等家务,母亲还不时给我补充营养,使我没有后顾之忧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从久久诞生,到我这部书写完,他已经两岁了,这期间,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叫爸爸,学会了拉我的手去吃饭,学会给我送水果,学会在我的电脑旁默默观察我。这个幼小而可爱的生命给了我极大的灵感,每当我闷了累了或写作卡壳了,他的笑声便是我最好的安慰。在这期间,世界发生了许多战争,尤其是科索沃事件,更足以使我对辜鸿铭先生一贯的和平主张感念不已,我甚至不遗憾他没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而独惋惜他竞没得个诺贝尔和平奖。在这期间,我的周围也发生了许多大事,许多朋友发财了,升官了,出国了,跳槽了,可我还是我,坚持在写辜鸿铭,一介书生是我的本色。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舞台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要把与我生活在不同时空、以“怪”著称具有高深内涵的辜鸿铭,完整、准确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要通过他带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方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交流和对抗的历史画卷,于我三十来岁的年龄,并非易事。但我认真去做了,努力去做了。
内容概要
辜鸿铭是个充满魔力的人物,是清末民初一道奇特的人文风景,套现在的话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最“酷”的人,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本书就是对他传奇一生的详细介绍。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横空出世 一、从福建驶往香港的轮船上,古怪的黄毛青年舌战洋佬 二、客舱中再起的没有硝烟之战,使神秘的中年人对阅读舌辩之士产生兴趣 三、奇特家世,非同寻常的出身 四、马建忠在新加坡的三日晤谈,坚定了洋半仙报效祖国的信念 五、封疆大吏喜识天下奇器 六、洋文案走马上任,愤改洋货订单第二章 初入幕府 一、街头所见三寸莲鞋,竞引出一部蕴藏于其中的中国历史 二、总督大儒亲传中国文化美食 三、两位朝廷重臣,心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频遭冷遇的小小电报生觅得知己 五、必有性情而后有气节第三章 天生我材 一、总督和洋买办的交易 二、人生得意事 三、小张之洞心有疑虑,大张之洞恭听海吹 四、爱屋及乌 五、匪媒不娶 六、“洋儒”传教士花之安 七、大活人真要让尿憋死 八、玉堂花烛,羡煞众多风流名士第四章 寻回作为中国人的安全感 一、被夫人纵容的怪癖 二、纵有洋博士头衔,又如何能得中国式的雅 三、把东当成西,必然乱了套 四、既惧“汉奸”之名,偏被饱学之士视为不通中学的外人 五、把中国文化这块西洋人不肯啃、也啃不动的骨头拾起来,足以教化西洋人第五章 经略洋务 一、兴之所至,月旦人物 二、掀动不烂之舌,逼说德国将军下跪 三、风水和迷信,给中国带来的灾祸无以估量 四、辜鸿铭协助洋务得心应手之际,张之洞遭妒调任内地第六章 随节入鄂 一、“六君子”名分既定,辜鸿铭作幕更有宗旨 二、辜鸿铭醉酒有因,盛宣怀无意泼冷水 三、魔术师般的幕僚第七章 楚天风云 一、被洋人尊敬和破坏的 二、长江教案 三、铁嘴律师:传教士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 四、《为祖国和人民争辩》:让世界倾听中国第八章 旷代风流 一、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 二、女人芳菲如诗 三、妙辩为纳妾 四、特殊规律 五、请回钦差 六、汉阳铁厂引发欧洲可怕的梦魇:黄祸论第九章 嘈嘈切切 一、辜鸿铭碰到了对手 二、依样画葫芦的裁缝 三、不受欢迎的英文教习第十章 旁观不袖手 一、洋泾浜英语 二、刺猬 三、工部局门口见着的“康摆渡”原也有骨气 四、“边缘人”身在曹营心在汉 五、英才咸集,惟游说洋行,非汤生不成 六、争论之际,忽然来了李提摩太 七、关于钞票和女人的喻说 八、状元郎自绝仕途为哪般第十一章 甲午之后 一、自强之梦 二、国家利益 三、恨铁不成钢 四、总督和幕僚眼中的留学生 五、“东方匹茨堡”之败 六、计赚盛宣怀第十二章 维新风云 一、合理和背理的维新 二、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三、“维新宰相”进退之间,集一部习气大全 四、聪明人沈曾植暗叹张之洞宦术精湛 五、天足运动气煞爱莲居士 六、面子 七、日本首相武昌遭讽 八、“皇帝”行骗,洋人聚会,老辜诊病第十三章 被污辱和被损害的 一、新千年新鲜事:大清国欲行另立新君,自家的事竞遭外国公使严正警告,而疆吏也多有反对 二、异曲同工逼出“东南互保” 三、谈判桌上显风流 四、沪上流浪 五、为慈禧辩护 六、又一个谭嗣同在武昌身首异处第十四章 臣子恨 一、李鸿章和庆亲王吃惊不小,区区辜鸿铭竟降服了恶魔般的联军统帅瓦德西 二、枪口下救百姓,联军司令部里初会赛金花 三、京城邂逅爱米,辜鸿铭愤然有声 四、爱国者和卖国者第十五章 体面和尊严 一、“美杜莎”一般的眼光 二、不愧为爱国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三、新任巡抚领教嬉皮怪味。马蹄踏破老人心 四、非常有损自尊的事 五、留学种种与念书做官第十六章 利害相随 一、戏罢袁世凯,再讽西太后,更何惧端老四 二、清官知府为贪巡抚上奏说好,新任道台偕老友古琴台上说知音 三、张之洞伤悼旧日弟子,辜鸿铭讥诮小木屋文明,突遭遣返为哪般? 四、诱惑第十七章 京师行 一、在北洋大员前,辜鸿铭细说练兵要旨;身处京师,嘲讽天下督抚爱吹牛 二、张之洞会商学务,辜鸿铭力促御史弹劾庆亲王 三、意外 四、为廷杖辩护 五、喜忧参半:既获官位,痛失贞子第十八章 沪上看台 一、怎么又是你 二、所见所得所感 三、洋员贪污的背后 四、立宪葫芦 五、科举之废·官商和夷人第十九章 旧雨新欢 一、天命之年 二、德国学者卫礼贤 三、在上海旧县城,归国博士了解了中国现状 四、淑姑痛经,盛宣怀痛首,德王子痛心 五、中国哲人谈中西礼教 六、协办南昌教案既输,受理黄浦沉船案终赢。离沪赴京 时,百姓送上万民伞第二十章 外务京都 一、新任军机两大臣 二、无所畏惧,睥睨权贵 三、知经不知权?知术不知权? 四、乏事可承,上书帝后,再次得罪袁世凯 五、在京师政坛,辜鸿铭的师爷气又发作了 六、洋人互攻我开心第二十一章 伤心挂冠 一、洋人们疯了,竟敢在天子脚下抨击中国皇太后 二、双重国丧,辜鸿铭为摇摇欲坠的政体辩护 三、天下之道只有两端,不是王道就是王八蛋之道 四、爱之深,言之切 五、名相不能瞑目九泉 六、罗振玉伤心拯救敦煌国宝 七、既赏文科进士,而终失望离京第二十二章 国变哀歌 一、故人把酒,南洋公学监督倾心相奉两著作 二、查理夫人回国了,托尔斯泰死了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清国之亡已是大势所趋 四、逆流而动 五、你们可以不佩服我,但绝不可污辱我的人格! 六、“没有皇帝坐龙廷,中国还叫什么中国!” 七、生命主旨第二十三章 蜉寄留痕 一、东渡扶桑,无功而返 二、亡国忠臣 三、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君子之交淡如水 四、遗老遗少们 五、重要的来访者:哲学家盖沙令伯爵 六、世人皆醒他独醉 七、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十四章 精神守望 一、聚会椿树胡同,遗老们在酒里寻找解脱 二、在德不在辫 三、总统顾问莫理循蹦出一句阴森森的话来:密司特辜难道就不怕 四、他们和银行家同样充满了臭气 五、弗兰西斯向袁世凯引荐辜鸿铭,这位挨饿的求职者竞当面斥责独裁者 六、名流内阁组织的名流宴会第二十五章 一蓑烟雨 一、把袁世凯给的津贴用去吃花酒 二、老怪杰聊发少年狂,得急病愚弄洋博士 三、辜鸿铭看袁世凯“演戏” 四、贱种乎?贵种乎? 五、盖沙令来京第二十六章 闲云野鹤 一、第二个赵秉钧?第二个章太炎? 二、“什么是污辱上帝?——污辱上帝就是污辱在华的英国人。” 三、患有同一种毛病的人 四、一桩最有价值的新闻 五、奇女·奇士·奇遇 六、老实人和无名小辈,最好是任何团体也不加入 七、不是一条藤上的瓜第二十七章 在神圣帝国的梦想里 一、辜鸿铭演讲“用孔教眼光看欧战” 二、被辜鸿铭倾倒的旅华德人 三、端纳费尽周折公布“二十一条” 四、笔端起硝烟,口伐严复林琴南第二十八章 课堂和政坛 一、辜鸿铭应聘北大教授 二、“旷代逸才”杨度羞恼交加,“帝王之师”王■运不堪责难 三、刘师培“失足”,其夫人何震智斗辜鸿铭 四、西餐馆里出尽风头,北大开学典礼上特别亮相 五、北大第一堂课。辜鸿铭巧改名片第二十九章 帝制噩梦 一、女权运动,花界奇闻,一切都是为了皇帝 二、辜鸿铭感觉像是在上海大世界里看哈哈镜 三、疯女郎违礼背俗遭整饬,老名士借坡下驴掼纱帽,烈女子愤与皇兄脱关系 四、美公使云袁世凯帝制必败 五、爱米满怀眷恋返国 六、一九一五年的圣诞夜不平静,袁世凯的死,最理想地解决了他的引退难题 七、最恨袁世凯的人,终于出了这口恶气第三十章 灰色年月 一、新旧两任总统顾问的风头和难题 二、林语堂初见辜鸿铭。西方丽人让老怪杰激情盈怀 三、林语堂终于走进偶像的世界,辜鸿铭的好心情因斯人斯事而黯淡 四、蔡元培和陈独秀先后亮相北大 五、红楼逸事,北大顶古怪的一个人物 六、中国的未来,不取决于那个在北京神秘地忙个不停的辛博森 七、紧要关头的外交总长们第三十一章 梦圆梦碎 一、辫帅张勋的同路人 二、假辫竟能遮羞包丑,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 三、复辟王朝草草收场,辜鸿铭使馆避难第三十二章 北大名教授 一、辜鸿铭“胡扯”受欢迎,老掌柜饭馆说掌故 二、美国回来的年轻博士胡适垂下了高傲的头 三、“你们请看分晓吧!” 四、摆擂台 五、把选举费拿来倚红偎翠 六、为了一个辜鸿铭,大名鼎鼎的《新青年》与《东方杂志》打起架来 七、一个吃不透他思想的怪人 八、重逢赛金花,慰藉败国之臣第三十三章 风雷激荡 一、辜鸿铭用英语作反西化的演讲 二、辜鸿铭探友天津卫,陈独秀受谤离北大 三、铁屋中的呐喊,令人尴尬的发言者 四、他要让世人看,他才是“老廉颇” 五、胡适之缴械了第三十四章 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品味孤独 一、男女同校,这课怎么教? 二、历史似乎在开着玩笑 三、日本青年的捧场,使辜鸿铭走红东瀛,芥川龙之介不看紫禁城要看辜鸿铭 四、“小朝廷”的回报令他情暖于怀 五、谈笑有鸿儒的家宴,谁都不在乎那个“脸面” 六、与英国文豪毛姆冗长有趣的会谈 七、辜鸿铭满怀愁绪离开了北京大学第三十五章 悲喜人生 一、新潮儿子对浪荡老子劝诫无望 二、中央公园有彩头。八大胡同出意料 三、贫不能自持,可救国之志不失 四、伤心人语,欲语还休 五、忽然接到会见泰戈尔的邀请 六、泰戈尔先生,你还是回印度去吧!第三十六章 误望东瀛 一、黑袍老者肩负复兴东方文明的重任 二、留辫遗老在日本产生新闻效应 三、在亡妻贞子的出生地寻梦 四、台岛讲学,毁誉参半 五、再赴东瀛,忽接张作霖之请回国 六、在万木凋零的深秋,孤独地离开日本尾声 我因毁誉留人间后记
章节摘录
张之洞放下鼻烟壶,两眼似睁非睁:说来听听,如何个不凡?杨玉书少不了把辜鸿铭的来龙去脉,和船上亲见他一张铁嘴击退四洋人的风采择要告知。他这么有声有色地一说,张之洞立时来了精神,心头大悦:详细点详细点!顷刻问,杨玉书仿佛回到了船上,脸上飞扬起兴奋的神采,如此这般,把船上遇到辜鸿铭一事细述一番。最后说:依香帅之见,这样的人,会是凡庸之辈吗?张之洞哦了一声,急起身,答非所问地大声道:他在哪?在来粤前二个月,张之洞于晋抚任上就发出了《延访洋务人才启》,希望全国各地的洋务人才前来。不管是熟悉洋务的哪一方面,或是钻研精通天文、算术、历算、地理,或是通晓各国语言文字,或是熟悉沿海险要之地,或是多见机器运用之得宜,或是根据洋法能自己制造,或是研究船舰大炮,或是精通开矿之学,或是能阐述新旧条约的变迁,或是能剖析公法西法之异同,或是对洋务全面熟悉的,都将受到欢迎,到职后将根据其才能给予优厚的薪金。督粤后,因为广东地当中外贸易之冲,广州又是首先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中外人员的接触与文化的交流都较为频繁,无论商务夷务均得风气之先,与内地大不相同,且正值对法用兵,张之洞更是急于了解欧洲政学,不时唠叨总督府除了懂英语的洋译员,鲜有兼通其他西语的得力译员。如果杨玉书说得不错,那么这样的人堪称奇器、奇才。而他偏是个喜好奇特的总督,自谓喜读天下奇书,喜识天下奇器,喜交天下奇才,喜做天下奇事。得知这位奇才回香港去了,张之洞沉吟片刻,看着杨玉书,目光柔和地道:现在正是边疆多事之秋,总督府中急需法语译员,玉书,还得烦请你跑一趟香港,快把他请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吟咏着杨玉书船上所诵林则徐诗句,站在香港太平山顶俯瞰这个由昔日荒凉小渔村变成的英国“皇冠上的明珠”,辜鸿铭心绪难平。他实在难以想象:林则徐一腔爱国热血禁烟,没料却导致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也导致了自己发配边疆的命运,香港的命运亦由此改变。连英国保守党议员古拉哈姆爵士都指斥鸦片战争为“不义之战”。这是义父布朗告诉辜鸿铭的,他深深记得这句话,记得这个和义父一样同情中国充满正义的洋友人。他总在想:世界上多一些天良未泯之士为中国说公道话,该有多好!鸦片,多么恶毒的东西!辜鸿铭对它除了厌恶和鄙薄,还是厌恶和鄙薄。这水陆环绕的香港,偏偏是让英国鸦片贩子觊觎已久的海上落脚点、转口港,称之为“世上无与伦比的良港”。所以,《南京条约》——道光皇帝签下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内容之一,便是割让香港。野心勃勃的维多利亚女王还认为英国吃了大亏呢!真是天方夜谭!那面为保护英商鸦片走私而飘扬海面的米字旗下,装卸东印度公司那罪恶货物的货船、汽艇响着汽笛,在海阔水深桅樯林立的维多利亚海港来往穿梭。这繁忙的景象深深刺激着辜鸿铭。他发现,自己对这个遍布银行、会所、教堂、店铺、洋行大厦等清一色维多利亚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的香港,激不起半点激情。虽然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来自中国内地,泥工瓦匠也都是大陆渡海而来的移民,但他就是不爱这个流行英语的香港,尽管他在这里可以左右逢源。他在西方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可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匪夷所思的情景。比如:香港当局担心华人在港人满之患,限制每层楼的居住人数,如果超额,即被处罚。为防止华人业主势力扩大,港督特地颁布《欧人住宅区保护法例》,以“保护欧洲人避免受伤,怕与中国人混杂”为由,香港政府法律明文规定,不准华人在半山区、太平山山顶建屋居住。把华人隔离在山脚下,犹不放心,港督别出心裁专设了规模仅次于警察局的洁净局,其任务之一,便是到华人蚁居的地区,强令大清扫……所有这些,都令居于此地的辜鸿铭常常不知身在何方,香港使他有“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感。他渴望能早日为国做事,为中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此番回国谋职,却屡屡失望。惟独杨玉书的热诚之邀,使他的一线希望尚不至于泯灭。却没想到,下得太平山回到住地,眼前已然出现了熟悉的面孔——身着长袍马褂的杨玉书似从天降,和他的随从笑吟吟地站在门口。辜鸿铭一直念兹在兹的回国效力之愿,终于落到了实处。第二天一大早,海轮终于把维多利亚海港抛在了背后,顺着海风快速地向广州行驶。对回国后的供职——作幕,辜鸿铭一窍不通。杨玉书便耐心地培训起他来。作幕,又叫当师爷。有清一代,上自总督、巡抚官署,下至州县衙门,往往都要聘请几位有识有才的人来协助处理行政事务,称为幕友,也叫幕府、幕官、幕僚、馆宾、西宾和宾师等。雍正元年谕吏部:各省督抚衙门事繁,非一手一足所能办,势必延请幕宾相助,其为久矣。并下令此后总督、巡抚延请幕客,必须挑选“历练老成、学信不疑之人”,并将姓名具题上奏。这种延请幕僚襄理公务的做法,自此成了清廷的一项既定国策。作为主官的私人顾问或助手,主官及其军政僚属对幕僚尊若上宾,称之为“老夫子”。而对一般胥吏而言,由于他们是自己长官的师宾,故尊称为“师老爷”,简称作“师爷”。至于师爷对于主官,也并不以顶头上司相待,只称为“东家”或“东主”、“主人”等,当面则客气地称为“东翁”。幕僚,不就是相当于洋人眼中的秘书或参谋吗?辜鸿铭听得既新鲜又有兴趣,杨玉书说得也口角生香:香帅听得我说你如何如何,心头大悦,命我立即启程来港。早知如此,那天相见我就不让你走了,害得我多累一趟。辜鸿铭一通高兴,随口用英语大声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见杨玉书以疑惑不解的目光看着自己,辜鸿铭忙解释道:这是李太白的诗句。西装革履、留分头的辜鸿铭这句纯正的英语,引来了近旁一位体形稍胖的外国中年女士的英语问话:先生,你是中国人吗?辜鸿铭挺直胸脯,自豪地用英语作答:我当然是中国人。女老外又上下打量一番辜鸿铭,兀自摇摇头:看你的长相,不像地道的中国人,你刚才流利的英语和这身打扮就更像西洋人了。辜鸿铭急了:我正是中国人。你找我有事?
编辑推荐
《辜鸿铭(上下卷)》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