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刘海栗 页数:32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画讲究六法,是指技巧而言。但最要紧的,还在笔、墨、纸三者关系的结合。用笔是最重要的。这个“用”字有两层意思:即用什么笔,怎么用它。历来画坛讲究用好笔。但是历来真正的画家并不计较笔的贵贱。并非价高的就好用,而在于自己是否得心应手,是否适合本人的绘画风格,能否发挥个人之专长,并弥补不足。我是不太计较笔的好坏贵贱的,但对画什么内容和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时,对选笔颇有讲究。如泼墨挥洒时拖笔横扫;在勾树添枝时,以单钩篆写,所选的笔也不同。“十年动乱”时,我在红卫兵的抄家后从地上捡起仅有的破笔,照样也凑合着画了不少山水和花卉。
内容概要
本书是刘海粟谈论艺术修养与创造经验的随笔集。全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艺文杂谈,二是师友、往事追忆。这些文章虽然多半为兴之所至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却是他从艺阅世几十年来思想、艺术和感情的结晶,风格直率,感情真挚。本书版本采用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
刘海粟(1895~1994),江苏武进人,杰出的美术家、美术史家、教育家。
书籍目录
序·代序 曾经沧海难为水 重题赤松诗 岁寒三友 天末怀海翁——为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一书而作 重登《刘海粟印象记》 前言艺文·杂谈 艺术的革命观——为一九四七年《美术年鉴》所作 走自己的路 坦白——使人了解的钥匙 艺术究竟有没有标准? 艺术上没有终身制 人生——就是追求的历程 可爱·可喜·可敬 浩然之气——关于艺术家自身艺术修养的浅说 精神万古、气节千载 画家和文盲 功夫不亏人 要甘于寂寞 记得住和记不住 切忌“满”和“挤” 要善于吸取 功到自然成——纪念余任天先生 漫话人体艺术 重画人体模特儿有感 画花卉容易吗? 不做空头艺术家——对上海几位青年书画家的谈话 赶“时髦” “变戏法的” 从人梯说起 “摆架子”和“没架子”——想起杭州两位年轻的画家 怎样看待名人的手迹? “试试看”不可有二,只能独一——纪念盖叫天诞辰一百周年 也来谈谈不懂装懂 竞争与竞赛 艺术,在竞赛中前进——看关肃霜的湏出所想到的 创造和创新——对民间泥塑专家南式仁的谈话 淘汰与消灭 物质不灭和融汇贯通 “横向借鉴”是需要的 美术·戏剧·文学——一个老观众对戏曲的要求 戏迷谈戏 高调子未必调子高——和浙江美术学院教师沈岳的谈话 我对笔、墨、纸的看法——和一位青年画家的谈话 不要和历史开玩笑 关于为人立传 要有透明度 对挂虚衔的看法 在“时间的过滤”之后 新源说 “当场表演”和“逼上梁山” 红心铁骨水龙吟——挂在新加坡威信大酒店的一幅《红梅图》 从出书难说起 “代沟”能不能填补?师友·往事 知遇之恩引导之情——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八十七周年 三十年的夙愿——在中南海邓大姐家中作客 和康有为论孙中山 青松不老——回忆与胡老二三事 忆达夫 徐志摩和陆小曼 从傅雷在法国说起 川江棹歌——忆张大干 尊重历史,寄希望于未来——对悲鸿的怀念中所想到的 永寿——为潘天寿九十诞辰而作 青春之火在燃烧——回忆赵丹 回忆当年的“模特儿事件” 一年两度到扶桑 第四次到巴黎 笑迎刘郎十度来——十上黄山诗话 人生难得几团圆——四十多年前在新加坡的一段奇缘 老梅香馥自年年——谈我的爱情生活
章节摘录
艺术的革命观为1947年《美术年鉴》所作看现在的“教育组织法”,①专提倡工科、理科及生产科(即职业教育),没有涉及文艺方面的,对艺术界是无用的。诸如此类,可证明当道者并不明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我不反对理科,也不反对工科,更不反对职业教育。不过这些都属于物质的。但精神的也非要注意不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仅光为了吃饭,有时他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一方面要解决口,一方面也要解决耳朵和眼睛。耳眼完全根据于感官方面的,换言之,就是精神生活的工具。故不仅是吃饱穿暖就算了。在这里我们尽可以简单的明了艺术是什么东西了。艺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思想结晶,同时表达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凡是一个民族的强盛和衰落,一定客观地反映在它的艺术上。我国近百年来文艺的盛衰交替,正是反映了这个客观的现实。
编辑推荐
《存天阁谈艺录》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