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张潮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幽梦影》是清初的一本随笔小品文集。小品本是佛家语。《世说新语·文学》云:“有北来道人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共讲小品。”《释氏辨空经》云:“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佛家将经典分详、略二种,如鸠摩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有二十七卷本与十卷本两种,篇幅短的叫小品经。文学史上的小品文当然也带有小品这种本来的短小简略的胎记。尤其是随笔小品,这种文体十分特别,海阔天空,寥寥数语,亦骈亦散,摇曳生姿。内容则拉杂琐语,随笔而录,写人情,记风土,谈时俗,明器用,探技艺,以至或记一时之戏谑,或述对某事之感触,议论则精义妙语,抒情则蕴藉悱恻,不拘形式,自成风流。这种文体肇始于魏晋,《世说新语》为其滥觞。经过唐代和宋初两次古文运动的推动,散文文体进一步得到了解放,随笔小品空前发展,且多出自文坛大家之手,其荦荦大者如欧阳修《归田录》、孙光宪《北梦琐言》、苏轼《东坡志林》、叶梦得《石林燕语》、陆游《老学庵笔记》等,诚如明人所编《五朝小说》序言所说:唯宋则出士大夫手,非公余纂录,即林下闲谭。所述皆生平父兄师友相与谈说,或履历见闻、疑误考证,故一语一笑,想见先辈风流。其事可补正史之亡,裨掌故之阙。到了明清,随笔小品更蔚为大观。如张岱、公安三袁等且以此名家。尤为甚者,有些人还将每一则随笔浓缩为警句格言。这倒与汉魏时的演连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毫无对偶、用韵的羁绊,精金美玉而又出于自然,洒脱放纵而又纯然百炼。阅读不费时日,而掩卷遐想无穷,一时颇受士大夫们的青睐。张潮的《幽梦影》即为其中一部较好的代表作。张潮的事迹已难详考。他字山来,号心斋,安徽歙县人。其父曾担任过明朝的地方大吏,所以他也是一个豪门子弟。张潮以岁贡得到过翰林孔目一类的官职。康熙三十八年(1699)曾被“中山狼”诬陷,为一件政治案件所牵连而被逮入狱,不久就被释放,“穷愁著书”以度岁月。(见张潮《虞初新志》总跋)他与清初著名文人孔尚任、冒辟疆、陈维崧都有交游,著作有《心斋诗集》《幽梦影》《花鸟春秋》《酒律》《贫卦》《花影词》等,还编有《虞初新志》《昭代丛书》和《檀几丛书》。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揣想到,张潮是一个颇富离经叛道色彩的风流文人。《幽梦影》虽字数不多,但内容较为庞杂,可以窥见作者思想的各个方面,试简介于下。《幽梦影》成书于康熙年间,其时明末清初这一场“天崩地解”的历史剧变刚刚结束。在这期间,家国隳亡、衣冠沦丧的“黍离”之思,不仅在气节刚强的爱国者中,就是在一般的士大夫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王船山、黄宗羲等学者保持高风亮节,隐居民间,潜心著述,他们始终不向异族统治者低头,在学术探讨中深刻地研究这场历史剧变,进发出否定君权的民主思想的火花。也还有不少士大夫利用诗文或隐或显、或直或曲地表达故国之思,一抒胸中酸辛沉郁之气。张潮就是后一类人。《幽梦影》第3则云:“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就清楚地表明了作者既明于善恶、又不愿意鲜明地表明看法的人生观。张潮以为“入世须学东方曼倩,出世须学佛印了元。”(第10则)东方朔是西汉的滑稽人物,以诙谐、好调笑著名,其实他极有抱负,又敢于直言直谏,但武帝只把他当作俳倡一类人物。他在著名的《答客难》中就抒发了不受重用的哀愤,深刻地反映了战国纵横之士与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下文士处境的差异,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文士不得不听任统治者随意摆布的悲哀命运。张潮理解东方朔的滑稽的背后隐藏的巨大的悲哀,理解东方朔式的“大隐隐朝市”,所以说“入世须学东方曼倩”。纵观《幽梦影》全书,关于人生观的论述大多含糊言之,但亦偶露峥嵘。如第128则云:“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又如第4则,大谈人与物的知己,末尾说: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他以为纵然秦始皇封泰山松为大夫,卫懿公给鹤以礼遇,但无论如何不是知己。诚如查二瞻所评:“此非松鹤有求于秦始卫懿,不幸为其所近,欲避之而不能耳。”如果我们联系到清初统治者给士人的礼遇,联系到当时大多数人的不合作态度,张潮的弦外之音不是极其清楚了吗?《幽梦影》写得最精彩的还是审美体验。林语堂先生指出:大自然有的是声音、颜色、形状、情趣和氛围;人类以感觉的艺术家的资格,开始选择大自然的适当情趣,使它们和他自己协调起来。这是中国一切诗或散文的作家的态度,可是我觉得这方面的最佳表现乃是张潮在《幽梦影》一书里的警句。张潮善于以大自然的美来认同自己的美学体验,林氏欣赏的正是这一点。如第142则:“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如姜芥。”谁都接触过四季的风,都有不同的微妙的感受,但张潮却表达得十分“具体”。又如: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第28则)。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第40则)。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第79则)。无疑,作者正是将自然与人事沟通,才使虚空的美感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第34则亦值得玩味: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吾于窗外观之极佳。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曾精审地分析过美感经验中的“距离说”,认为“艺术家和诗人的长处就在能够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见《文艺心理学·美感经验的分析(二)》)可以说,张潮在审美方面有意无意地接触了美学上的“距离学”。《幽梦影》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探讨学问之论。作者善于将自己的治学经验以妙语发之,诚如第35则所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正由于作者阅历深,故读书得之深,故所发议论亦能见出深度: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第1则)。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第2则)。细细想想,这些话确有道理,它们妙就妙在“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再如第100则:“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我以为这句话写得很有深度,乐、喜、怒三字也下得很有分寸。一则中国历史痛心的事太多太多,“喜少怒多”确为真正通读历史者之感触;二则只要你认真读史,必然会为中华之奇耻大辱而扼腕,为中华之悲壮历程而浩叹,于是,你的“怒处”正表明你学有所得,而这种得,正是读书的“乐处”。此外,如第13则论书法,第69则论著书,第71则论文体嬗变,第73则论学文,第19则论音韵,均发言中的,义理兼赅。以上简略地介绍了《幽梦影》的大致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作者的时代局限,本书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明末清初文士的浮靡风习,诸如鄙薄劳动人民,表彰愚忠愚孝,还有一些风流自赏、格调不高的浮艳文字;但瑕不掩瑜,整体看来,《幽梦影》在随笔小品中还是一部上乘之作。正由于此,续貂之作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而朱锡绶之《幽梦续影》又是其中之卓荦者。朱锡绶,字筱云,号弁山草衣,江苏太仓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曾任知县。能诗,兼工绘画。其《幽梦续影》承张潮余唾,涉猎艺苑,问亦灵光闪露,趣味盎然,是一部公认的较好的续书。编者曾于1991年应海南三环出版社之约,整理出版过《幽梦影》。其时此书刊本很少,编者尚未见到过铅印本(当然,解放后更没有出版过)。我们的整理工作根据的是“同治甲戍初夏迟云楼主人刊”本,这是现今能见到的较早和较完善的版本了。整理时,加上新式标点,逐则标上阿拉伯文字,删除了每则后面附张氏朋友门生的评语。但保留了序跋文字,因为我以为它们是很好的评介文章。并且,对书中的历史人名和典故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时,为读者检索方便,书末附有分类索引。想不到近二十年来,《幽梦影》陆续推出了好几个本子,处理方式则大同小异,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本子所据本似乎是当年的三环本,有些地方错谬相同。此次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幽梦影》图文本,我以为是提高刊本质量的极好机会。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良:一、依同治木刻本再一次进行校对;二、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印了一些精美插图,以便读者获得阅读的质感;三、恢复了同治本每则后附的张氏朋友门生的评语,而整理者则以“跟帖”的形式于其后抛砖引玉,意在激发各位书友之见仁见智;四、将朱锡绶《幽梦续影》合辑出版。由于编者水平不高,错误之处一定很多,敬请各方不吝指正。张潮说:“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弘功。”前一句对于《幽梦影》的作者当然适合;后一句,则是我们整理古籍者努力的方向了。谨书此以自勉并作结语。陈书良识于长沙听涛馆时二00七年端午

内容概要

《幽梦影》是清代张潮著,共219条人生的领悟和自然的静赏,用幽静的态度去观察人生与自然,如梦一般的迷离,如影一般的朦胧,享受那种艺术家对生活所拥有的感受和体验。此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感人至深!         《幽梦影》一书210多则格言妙语,涉及范围颇广,诸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风花雪月、山水园林、读书论文、世态人情等等方面,无不将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以格言体形式挥洒自哪地抒写出来或立言精警,使人思而得之;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或精新隽永,令人耳目一新;或情致盎然,读来耐人寻味。一则则格言妙语,无不凝聚着张潮对人生深刻的感悟,包含着丰富的哲理,闪煤油着智慧的火花。

作者简介

张潮(1650一?),字山来,一字心斋,号三在道人,明末清初安徽省歙县人。他的父亲曾做过学政,他受家庭影响很深,在很小时就习四书五经,表现出了聪明的天资,但是后来仕途坎坷,终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而在文学上取得突出的成就,除我们所熟知的《幽梦影》之外,还著有《花景乡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鹿葱花馆诗钞》等,编辑评定《昭代从书》、《檀几丛书》、《虞初新志》。

书籍目录

感觉的艺术家(代序) 陈书良幽梦影 张湖 1.论读书的季节 2.论读经史之所宜 3.论圣人、贤者、庸人、小人、仙佛 4.论知己 5.论忧 6.论癖 7.论听 8.论酌友 9.论避世 10.论入世与出世 11.论赏花、醉月、映雪 12.论友 13.论书法 14.论人与物  15.论少年与老成 16.论春与 17.论翰墨棋酒 18.论愿  19.论盘古之偶 20.论三余 21.论庄周与蝴蝶 22.论邀 23.论烟雨、贫病、卖花声 24.论才子而富贵 25.论新月与缺月之恨 26.论吾所不能 27.论恨 28.论情境 29.论颠倒情思 30.论梦 31.论缺陷 32.论爱花与爱美人  33.论美人之解语 34.论窗外观字 35.论读书与阅历 36.论雨  37.论浊富与清贫 38.论鬼 39.论花与蝶 40.论联想 41.论闻声  42.论节日 43.论雨之为物 44.论古之不传于今者 45.论道士之能诗者 46.论萱草与杜鹃  47.论驴之稚 48.论耳闻不如目见 49.论学仙与学佛 50.论富贵与贫贱 51.论耳能自闻其声 52.论听琴 53.论盲与哑 54.论人间乐事 55.论姓 56.论花 57.论不喜谈市朝事 58.论云不能画 59.论人生之全福 60.论天下器玩 61.论花瓶 62.论春、夏、秋之雨 63.论全人 64.论文武 65.论纸上谈兵与道听途说 66.论斗方 67.论情才 68.论全才之难 69.论著新书与注古书 70.论无是处 71.论文体 72.论友道 73.论学大家与名家之文  74.论清虚 75.论南北东西与前后左右 76.论二氏不可废 77.论笔砚、验方、楸枰 78.论戒俗与得趣 79.论石 80.论律己与处世 81.论厌与喜 82.论耳中别有不同 83.论月下 84.论山水 85.论百年之计  86.论四季之雨中所宜 87.论诗文与词曲 88.论笔墨、书籍、山水 89.论知 90.论直世界与横世界 91.论八卦 92.论书之难 93.论求知己之难易 94.论善人与恶人 95.论福 96.论闲 97.论文章与山水 98.论各不相干 99.论《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00.论读史书之怒与乐 101.论奇书与密友 102.论密友 103.论风流与真率 104.论难忘者与未淡者 105.论芰荷与金石 106.论弹琴、吹箫、吹笙、撅管 107.论看晓妆 108.论相思者(之一) 109.论相思者(之二) 110.论文章与锦绣 111.论千字文  112.论不可见 113.论须见 114.论惠施、虞卿著书不传 115.论松 116.论玩月之法 117.论孩提之童 118.论刻、贪、痴  119.论酒、色、财、气 120.论文名、俭德、清闲 121.论尚友古人 122.论斋僧与祝寿 123.论妾美与钱多  124.论温旧业与修古庙 125.论字与画同出一原 126.论忙人与闲人之园亭 127.论可以当与不可以当 128.论消不平 129.论谀与骂 130.论未必 131.论花与人 132.论物之能感人者 133.论妻子与奴婢 134.论涉猎与清高 135.论美人 136.论蝇与蚊 137.论有乐而不知享者 138.论嫁娶 139.论黑与白 140.论《说文》 141.论无憾 142.论风 143.论冰裂纹 144.论高士之俦 145.论累人与累己 146.论识字与诲淫 147.论善读书者与善游山水者 148.论朴素 149.论独坐与孤眠 150.论舆论与成心 151.论城市与阎浮 152.论梧桐 153.论多情者、好饮者、喜读书者 154.论敌国与附庸 155.论立品与涉世 156.论草木亦知人伦 157.论圣贤与才子 158.论仕隐仙凡 159.论古今至文 160.论情与才  161.论孔子与释迦 162.论山与水、酒与诗 163.论讲学 164.论美与华 165.论无可奈何 166.论书、酒、名山、花月、才子佳人 167.论岂可甘  168.论镜 169.论恃百忍以同居 170.论割股庐墓 171.论作文之法 172.论尤物 173.论解语花 174.论便面 175.论水火与污洁 176.论貌与文 177.论机缘 178.论贫富与谄骄 179.论人生必三百岁而后可乎  180.论宁为与毋为  181.论傲骨与傲心  182.论蝉与蜂 183.论痴愚拙狂与奸黠强佞 184.论唐虞之鸟兽 185.论痛痒苦酸 186.论影 187.论无字之书与难通之解 188.论诗酒与佳丽 189.论才子佳人 190.论北人土音 191.论古人四声俱备  192.论砚与妾 193.论独乐乐、与人乐乐、与众乐乐 194.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195.论神用  196.论美人无惜美之意 197.论建一无遮大会 198.论圣贤 199.论天极不难做 200.论德与赃  201.论动植物中有三教 202.论佛氏所云 203.论韵之弗备 204.论偶得句 205.论妙境  206.论受与施 207.论水、风、雨之声 208.论文人与富人 209.论忙与闲 210.论读经史 211.论居城市中 212.论良朋 213.论花鸟与先贤 214.论蠹鱼与蜘蛛 215.论神奇与腐臭 216.论君子与小人 217.论耻与痛 218.论镜、衡、剑 219.论诗必穷而后工幽梦续影 朱锡绶 1.论种种嗜好 2.论物之影响人 3.论善贾与善文 4.论得科第 5.论忠臣、孝子与情人 6.论造化之力 7.论静坐 8.论观虹、雨、风、海 9.论莫炫 10.论富贵 11.论花与女人 12.论受折磨 13.论禅与酒 14.论天趣 15.论破涕为笑 16.论推而知之 17.论三恨 18.论花 19.论惜花 20.论学琴学剑 21.论造化本怀 22.论两全 23.论忧与怒 24.论闲之养神 25.论因笔学文 26.论阅读 27.论长生长乐 28.论月之妙 29.论为素心开三径  30.论筑室  31.论梅绕平台 32.论遣笔四称 33.论内养 34.论山之异境 35.论动 36.论读书 37.论处境 38.论种种不浊 39.论琴意等 40.论医心等 41.论对酒当歌 42.论静与忙 43.论梦 44.论酸 45.论水仙 46.论小园玩景 47.论因语识人 48.论物理 49.论莲花证趣 50.论星象 51.论笑 52.论医花 53.论以一字尽梅 54.论樱桃等 55.论丑、俗、悍 56.论绿 57.论树之种种 58.论抟土成金 59.论情 60.论种梅柳 61.论所嗜不同  62.论爱憎 63.论读书享福 64.论厚施与  65.论利字 66.论乍 67.论接人与持己 68.论有深谋者 69.论孤洁 70.论冬室 71.论楼池 72.论任气语 73.论罪己劝人 74.论市侩通文 75.论真好色者 76.论侠士 77.论勿受恩 78.论贫贱患难 79.论舞弊之人 80.论疑与察 81.论过施 82.论割爱与割恩 83.论自然之利害 84.论诗 85.论诸子 86.论唐人诗附录:幽梦影译文幽梦续影译文

章节摘录

插图:1.冬天适合读经书,因为这时人的精神专注;夏天适合读史书,因为这时昼长夜短,阅读的时间充裕;秋天适合读诸子的书,因为这时自然的景致与人的情致非常丰富,能适应诸子的不同个性;春天适合读诸集,因为这时人的神机流畅,领悟敏捷。2.对经文传文应独自坐读,细心领会;对史书应与朋友一道阅读,便于切磋琢磨。3.没有善行、没有恶行就是圣人,比如“帝王的力量对于我有什么关系”、“杀了他也毫无怨恨,给他利益也不被人所利用”、“用正直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以恩德”、如果不符合道义,那么“一点也不给与,一点也不受取”之类。善行多恶行少就是贤人,比如“颜回不重犯错误”,但有错误并不是不知道;“子路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错就很高兴”之类。善行少、恶行多的是庸人。有恶行、没有善行的是小人,他偶然做的好事,也必然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有善行、没有恶行的是仙佛。他们的善行,也不是我们儒家所说的善。4.世上只要有一个人能成为知己,就不必遗恨。不仅人是这样,物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菊把陶渊明当作知己,梅把林通当作知己,竹把王徽之当作知己,莲把周敦颐当作知己,桃把避秦时乱的人当作知己,杏把董奉当作知己,石把米芾当作知己,荔枝把杨玉环当作知己,茶把卢仝、陆羽当作知己,香草把屈原当作知己,莼羹、鲈鱼脍把张翰当作知己、芭蕉把怀素当作知己,瓜把邵平当作知己,鸡把宋处宗当作知己,鹅把王羲之当作知己,鼓把祢衡当作知己,琵琶把王昭君当作知己,这些物一旦与人订交,就永不移情。至于松与秦始皇,鹤与卫懿公,却正如人们所说,本来是不应该替他们结缘的。5.替月亮担忧云的遮蔽,替书籍担忧蠹虫的蛀蚀,替花朵扭忧风雨的侵袭,替才子佳人担忧命运单薄,的确是大慈大悲。6.花不能缺少蝴蝶的眷恋,山不能缺少泉水的伴奏,石不能没有苔藓的覆盖,水不能没有浮藻的点缀,笔直的乔木需要藤萝曲缠,人需要某种癖好的映衬。7.春天听鸟的婉啭,夏天听蝉的长鸣,秋天听虫的嘀咕,冬天听雪的私语,白昼听下棋落子的韵味,月光下听洞箫的深吟,山中听松涛起伏,水边听浆橹轻摇,才没白过一辈子啊!若是听好勇斗狠之徒的辱骂,或闻泼妇骂街,那真不如变个聋子。8.元宵节必须与豪爽的朋友碰杯,端午节必须与英俊的朋友畅饮,七夕节必须与诗友微醺,中秋节必须与淡泊的朋友浅斟,重阳节必须与潇洒的朋友慢酌。9.鱼类中的金鱼,鸟类中的紫燕,可说是动物中的佼佼者,正如滑稽而正直的东方朔隐居在闹市,而别人却不能加害于他。10.涉足尘世必须学东方朔,入俗而不俗;超越尘世必须学佛印和尚,出俗且入俗。11.观赏鲜花应有美人相陪;赏月却应与诗人在一起沉吟;月下赏雪,则应与高洁的人在一起领略情致。12.面对知识渊博的朋友,好比读了一本观点新颖的书;面对风流俊雅的朋友,似乎读了名人的诗文;面对严守德操的朋友,就像读到圣贤的经文传文;遇到诙谐幽默的朋友,就像阅览一篇构思奇特的小说。13.写楷书必须像素养高深的文人,写草书必须像纵横驰骋的名将,写行书必须综合二者的长处,好比羊叔子系着宽松的腰带,披着轻软的裘衣,恰到好处。14.人具有气韵风度才可被写入诗作,物须有佳质美姿方能摄入画图。15.少年人必须有老到成熟的学识与见解,老到成熟的人必须有少年人生气勃勃的胸怀。16.春天是大自然充满生机的原始面目,秋天是大自然个性成熟后别致的旋律。17.从前有人说:“如果没有花、月、美人,就不愿意活在这世上。”我加一句:如果没有酣畅的笔圣、变幻无穷的棋枰,醉人的美酒,就不一定要变个人。18.变树就要变樗树,不为人所利用而完成自身生命的周期;长成草则应长成一棵著草,能先知先觉;化鸟希望能化为鸥鸟,忘却得失;当兽类就应做“鹰”这种兽,可以判断疑难,识别邪恶;做虫就要羽化为蝴蝶,在鲜花中翩然起舞;变鱼则希望能变成鲲,做庄子之“逍遥游”。19.黄九烟先生说:“古人、今人必定都有配偶。自古以来没有配偶的人,恐怕只是盘古吧?”我说盘古也不是没有配偶,不过我们这些人没赶上看见罢了。他的配偶是谁呢?那便是传说中那次浩劫完毕时剩下的最后一个人。20.古人认为冬天有三余。我说应当把夏天当三余:早晨起来是夜的余裕,夜晚坐谈是白昼的余裕,午睡是应酬人事后的余裕。古人诗中说:“我喜欢夏天的时间长”,的确不错。21.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这是庄周逍遥自在的幸福。而蝴蝶梦见变成庄周,却是蝴蝶的不幸啊!22.培育花朵可以邀来蝴蝶,堆垒石山能请来白云,植松树可听清风的琴韵,凿水池能留萍藻的足迹,筑高台可窥月影,种芭蕉能闻雨滴的节奏,栽柳树可听蝉的长鸣。23.景物中有说起它很幽雅而其实是萧条索漠的,那便是满目烟雨;境界中有写出来很风雅而实际上很难忍受的,那便是贫病交加;声音中有叫的是很有风韵而听起来很粗鄙的,那便是:“卖花——哩;卖花——不!”24.身为才子,既富且贵,必定是从有福根和慧种两方面修炼而来。25.对新月深感遗憾的是它很快就沉下去,对残月深感遗憾的是它迟迟不升上来。26,种田我不行,学栽菜罢了;砍柴我干不了,学割草算了。27.我的第一恨事是装书的袋子容易被虫蛀蚀,第二恨夏天夜晚蚊虫成阵,第三是遗憾高台赏月时间过得太快,第四只怨菊花的枝叶容易枯萎,第五讨厌松树上大蚂蚁太多,第六可惜竹子总有落叶无数,第七怜惜桂花、荷花容易凋谢,第八恨薜萝草内长着的虺虫,第九不喜欢架花时扎手的刺,第十大遗憾是河豚虽鲜美,却怕误食中毒而身亡。28.高楼上遥望远山,城头上四顾雪景,夜间提着灯笼赏花,行舟中观看彩霞,月影朦胧之中看佳人,有独特的心境。29.山的丰富的光泽,水的变幻的声响,月光的或朦胧、或明朗的色彩,花的渺茫的清香,文人的韵味风致,美人的千姿百态,都不能用语言形容,不可把握,的确令人消魂入梦,神情恍惚。30.如果梦境能够由人做主,那么即使远隔千里也不难梦中坐车去,可以不必羡慕传说中费长房能把路程缩短的神术;如果死去的人能与活着的人见面,就不需要传说中李少君的招魂之术了;如果五岳可以躺在床上去游览,就不必等婚嫁之事完毕以后再去。31.王昭君因为出塞和亲而流传千古;刘蕡由于对策时指责宦官故未录取,而名震士林,可以说他们遭遇不幸,但不能说他们在生命价值上有缺陷。32.用爱护花朵的心思去爱护美人,那么你领略到的情趣自然会特别丰富而独特;用爱美人的心思去爱花朵,那么护花惜花时就加倍地含有深情。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为色为空,知犹有这个在;如梦如影,且应作如是观。

编辑推荐

《幽梦影(图文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幽梦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1条)

 
 

  •   幽梦影》清代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张潮,字来山,号心斋(心斋一词,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 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书,其中以《幽梦影》最闻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文学家章衣萍在徽州用重金购买了同乡张潮的《幽梦影》抄本,林语堂看后也很喜欢这本书。随后章衣萍将此书校点后交上海中央书店出版社出版。 其实早几个月千秋出版社出版史天行注解的《幽梦影》。
  •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幽梦影》是一部奇书
  •   正在阅读《幽梦影》这本书,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书很精致,张潮先生言简意赅。陈书良先生很有观点,书的排版布局很不错。
  •   张潮的警句和编者与阅者的跟帖都值得一看还给阅者留下了批注的未知
  •   例如: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荔枝以太真为知己;茶以卢仝、陆羽为知己;香草以灵均为知己;莼鲈以季鹰为知己;瓜以邵平为知己;鸡以宋宗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琵琶以明妃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若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正所谓不可与作缘者也。评论(略)注释:1,和靖:北宋林逋,隐士。种梅养鹤,不仕不娶,人称“梅妻鹤子”2,濂溪:北宋哲学家周敦颐。3,避秦人: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人。4,董奉:三国吴人,为医者治病不收钱财,如愈则让人种杏树一棵。长次以往,杏树成林。5,太真:杨贵妃。6,灵均:屈原,名正则,字灵均。常以香草美人喻忠贞之士。7,季赢,晋文学家张翰。居外思故土的莼羹,鲈鱼。8,祢衡:三国人。“击鼓骂曹”被杀。9,明妃:晋时称王昭君,避司马昭之讳。远嫁匈奴而身携琵琶。10,秦始:秦始皇泰山封禅加封泰山松为五大夫。······本书采取原文,古人评论、书良评论的方式,接下来是注释。注释的方式比直接译文要好,因为通过注释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东西。书的评论简洁,给我们留下的是财富更是想象的空间与回味。语言简洁,古香古色。我原来一直一位中华书局的书挺好,其实也不尽然,至少这本书是我喜欢的。最后加上几页译文,再好不过了。真心向你推荐这本书,因为好书是要大家共享的。
  •   人生哲理尽在其中
  •   书体简短,读起来不费时日。内容论及人生趣事,冷嘲热讽却又柔美,确是属于春夏秋冬宜读之佳作,每每细读一句,总有收获之喜感!
  •   昨晚下的订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送货很快。粗略看了看,很有见解,虽是一两句话,引人深思。字浅言深,并不晦涩难懂。
  •   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很是喜欢,于是就买了一本书.大自然的东西是上帝最生动的真实.喜欢哲学和文学的应该看看.
  •   一直在床头柜放了很久,时时翻开读一两篇,三四篇,犹如清风拂面,使混沌的世界变得清新,平淡的生活变得情趣。
    陶冶情操之良品。
  •   好书,内容古文中的佳品,见解新颖。
  •   可以放在床头一读再读的书!
  •   编辑好
  •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号称古代版BBS的“奇书”了,入手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看到有些内容本人忍不住也“跟贴”了几句,魅力无限啊,哈哈
  •   这个版本非常之好而且印刷字体这些都不错且后面附有各个人物的评论还有一栏叫阅者评就是我们读者也可以写点东西自己保留非常好且该书配有插图包括人物插图和景物插图堪称经典建议喜欢这类书的人一定要买这个版本相当值得!
  •   不错,还留除了写感想地方,完整译文和各家跟帖都对细读有很大帮助~慢慢读~
  •   可以坐下来慢慢来读,来品位的一本经典书籍!
  •   反复对比后,选了这个版本,目录清楚,一目了然,而且书的后面有直译,适合我这样才疏学浅的。书的排版、布局、印刷都不错。
  •   书还没得及看完,不过挺好的,简短,精炼
  •   书的质量都不错,封面也很漂亮~内容也喜欢~
  •   翻了下,觉得还不错哦
  •   一直想看,很不错
  •   适合心情舒畅是慢慢品味。
  •   林语堂对此书评价甚高。我要仔细拜读一下。
  •   好看易懂
  •   美不胜收,尽得风流。
  •   很有启发。
  •   插图不错,正文下面都有跟帖,也给读者留有空白
  •   简短精炼 很值得看
  •   这本书的实际内容甚少。
  •   很喜欢这本书,正在阅读```
  •   不用什么理由,买回家吧!!!
  •   纸张质量不错。内容很好。喜欢那句“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   性情中人也!
  •   好开心能收到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觉与在网上看到的差不多,不错!而且这本书的内容很好,值得大家一看!!
  •   值得慢慢细读~
  •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送到的时候,同事们都争着看!
  •   细品滋味。
  •   《幽梦影》的开篇第一论是论读书的季节,他写道:“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然而,张氏的门生朋友,对《幽梦影》却作了这样一个概括: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的确,读此书,不必专神,不必时久,也不用管其景致是否与人相衬,因为这本书可以让人随时拈来,轻松一读。其实,一些奇谈妙论以前也曾见过,不过才疏学浅,至今方知是出自《幽梦影》。如: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再如: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言妻子难言之情,乃是密友。书中言论,大多为风花雪月,但某些论点,虽寥寥数语,却也道出了文人血性,如: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然而,终究是旧式文人,一些思想决不敢苟同,例: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奈何之事。但我认为:嫫母虽貌丑却品良,镜若有知,断不会以此为不幸,倒是那些以貌取人者,却是俗子。《幽梦影》的其它版本我没见过,但这个版本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张潮的每一个论点下都有其门生朋友的评语,或议论、或批评、或调侃,有的评语的趣味性甚至超越了原作者。此处摘一戏谑之评,论点是关于审美,原论是:五色有太过有不及,惟黑与白无太过。论点之后,有个叫杜茶村的评说:君独不闻唐有李太白乎?此书我已放在枕边,临睡前信手翻翻,认同处会心一笑,不认同时顺手在论点之后写下自己的观点。也算是开卷有益了吧?!此书印刷装帧都不错,注释很是详细,还囊括了朱锡绶所写《幽梦影续》。(如果阅读仍觉困难,可以看书的最后几页的全译文)
  •   这个版本的《幽梦影》总体上不错,不仅有张潮的《幽梦影》还收录了朱锡绶的《幽梦续影》,还附有书评、跟帖。书的内容整体上也是不错的,涉及各个方面,清新自然,让人受益匪浅,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瑕不掩瑜,是值得读的一本好书。
  •   评注者的国学功底很深厚,其实幽梦影大部分不过风花雪月,但是每条下面其他人的评语,让你有了更广阔的思路,感觉像是参加了一场跨年代的名士交谈,机锋显露之处总是让人惊喜不已
  •   论其印刷、排版,无不透出闲情、优雅。阅者跟帖空白部分略感占用资源太多,实在有点浪费,也许正是如此,更显得闲、雅吧,只是本人不敢恭维罢了。论其内容,引人深思、细细品味,闲、雅、趣,如果没有一份闲情逸致,没有悠哉游哉之情,也难得悠然自得之感。只书中一小部分言语,于我,仍有大段距离,本非闲人,难得其味。
  •   对这本书有两处不满:
    1.里面的后人评注,都有狗尾续貂之嫌,能读这本书的人,我相信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能力,无需别人再进行评注了吧。
    2.在前面的序里,对编著者的言语不是很满意。

    对这本书也有两点满意之处:
    1.加入幽梦续影,这点我是喜欢的,也是选择这个版本的原因。
    2.留下空白可以让读者自己评述。

    其实我觉得对于这些书来讲,最好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只有生僻字的注音和注释,其他都不需要,另一个版本可以有比较详细的注释、解释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
  •   一些或褒或贬、别有情趣的短章以及古代文人的那种闲情雅趣,让我如饮芳茗、回味无穷。喜欢。
  •   这本书的封面个人很喜欢,非常淡雅,价格也还合理。
    书内插图与书的内容却无太大瓜葛,似为随意之作。
    书末尾附上了白话释文。
    唯一一点不甚满意的是编辑在每节之后的评论。
    其一,前人的评论皆为诸如 “张竹坡曰”:, “弟木山曰:”,唯编辑评价为“书良跟帖:”, 反让书的意境低了一成。
    其二,编辑的评论每每引经据典,或为无意之举,却平白多让这本书了一份学究少了一份随性。
  •   很负责任的说,内容不必言语,就封面和扉页我是超爱的,古色古香,绝对原味!续貂之作虽有其价值,但本人却是极其挑剔之人,喜怒参半!
  •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本书真像古代人的微薄,简短而精辟,说别人所未说。而且每一篇下面都有一些跟贴,拓展了对原文的认识
  •   书的风格我很喜欢,但是里面的注释很少很少,不如2008版中华书局出的详细
  •   书的内容很好,就是书面有点脏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注解也很到位,有插图,我查了许多版本才买的,说是最好的版本。就是书本身的内容不是很多
  •   很优美的文章,很好的书
  •   书背面有脚印
  •   不错 发货有点慢
  •   好书,很多道路能适用于当下
  •   随手翻翻,读读感觉不错。
  •   朋友超级喜欢。
  •   版本很好,印刷不错,且后面附有各个人物的评论,非常好!
  •   好玩的不一定是正文,还有那些评论。有一些特别逗。可把我笑坏了。
  •   个人感觉这种著作正文适合使用楷体大号字印刷,注释使用仿宋体或者宋体。另外,原书所录批注良莠不齐。
  •   书到了手上,翻看多日,总是觉得看不进去。弃之似乎可惜,读之实乃无味。
  •   此书我本有一本,但是看到大家对点评都非常称赞,所以又买了一本。不过这点评,个人感觉,味道还是没嚼出来。
  •   有的句中字大小不一 有些遗憾
  •   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没什么内容,翻译也不是很好
  •   这是我在当当上最不满意的一本书 内容不论 很明显是本压仓二手书 胶封没有 外壳磨损严重 很多划痕 嫌麻烦未退 好歹还能看
  •   书介绍也没说是图文牌,结果是图牌的~~~而且邮到时候都变草纸
  •   还没怎么看,内部排版我还是喜欢的……
    只是书发来的时候表面很脏了……让我有点纠结……
  •   个人感觉还可以,但是觉得定价有点高
  •   书里东西太少 ,空白太多
  •   拿到后,旧书,还有圆珠笔痕迹,申请换,没有结果。
  •   在网上看到大家对这本书的评语还不错,就买了。等了5天,怀着激动地心情拿到这本书后,打开一看,真的很失望。很难看懂,虽然有解析,可是都全部解析都一起放在最后面了,一点也不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