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长安 页数:197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何为兵?《说文解字》中说:“兵,械也”。《孙子兵法》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的父亲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十军,是一个老红军,老兵。我曾对父亲说:“我当过兵,打过枪,可我没打过仗,更没杀过人,不算真正的兵。”父亲说:“没打过仗的兵,也是兵。过去民兵是兵,妇救会也是兵,老百姓送粮食,抬担架,帮我们打仗,杀敌人,那也是兵。毛主席说‘全民皆兵’。” 而要写一个兵的人生经历却源于四川家乡的来信。父亲说:“家乡来信了,要我写关于红军时期的回忆录。我虽然只是一个兵,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也是我的愿望。这些经历还是要给你们说一说,如果不对你们说说,对不起死去的战友,他们讲不了话喽,不要忘了那些永远不会再说话的战友。”每当我想起父亲这些话,就感到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一名曾经的军人,都有责任去完成这位父亲,这位老兵的心愿。 我准备好录音机、摄像机,父亲开始讲他的经历。父亲从小说起。父亲的远期记忆很好,许多往事如同刻在他的心里,一讲起来就不停,讲得兴奋、动情、收不住。我在整理的过程中才明白,这些纪实性的口述史料,应该整理为一本书,我强烈地感到,我要记述的是一个中国军人特殊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从15岁当兵打仗,经历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浴血生涯的老兵。这位老兵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军队之中,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队,它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军队,有着一批勇敢无畏的战士:又是宣传队,有着一批自觉自愿接受并传播理想的战士:它更是一所大学校,它把许许多多没有文化的农民,培育成能文能武的革命者。我要记述的是一个一辈子用兵的眼光看世界,用兵的思维想世界的老兵,所以将书名定为《一个老兵的战争史》。 我希望把一个中国军人特殊的微观人生经历,置于宏观社会世界中去思考。我在记录整理父亲的人生经历时,深切感到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重要人物和一个普通士兵命运的关联性。可我不是在写历史事件,不是在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这是一个普通士兵讲述的个人经历,是在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个人经历,解读历史,需要时间,我的责任是要把一个普通老兵的人生经历放在世界和中国历史的背景中去讲述。通过认识一个老兵的命运,思考我们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记忆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普通士兵的回忆,是对社会历史记述的补充,我们不仅需要大人物的回忆录,也需要小人物的回忆录。我希望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一个普通士兵的传记。“人民创造历史”,也许那是哲学家的理论,政治家的口号。现实中小人物的历史只能是你个人的经历,称不上是传记、回忆录,登不上历史正册。也许我们这些小人物应该换个视角,从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入手,关心我们的命运,思考我们的人生,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世界?想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人物?因为这些大人物的身上不知维系着多少小人物的命运,我们的命运也许就在他们的一念之间。 我需要一种适宜于反映普通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希望这样的写法,对于我们认识普通人的命运会有所启示,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因为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小。 书中以父亲的第一人称讲述为主,按照父亲的口述记录整理,不加描写,力求保持个人经历的真实性和四川人生活化的口语风格。内容以记叙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主,对有些历史事件,重要的地名,时间,做了必要的核对、校正。 书中引用的一些历史背景资料,意在说明:一个普通人的命运和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重要人物的关联性,希望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普通人的命运。选择史料时注意选用最新出版的图书和最具权威性的观点。所引用的史料目录附后。由于受史料的局限,一些事件曾经反复进行甄别、修改,力求做到引用客观、叙述真实、观点准确。 书中以一些发问、思考、记叙为辅,力求强调内容,抒发思考,补充史料,起到衔接前后和辅助结构的作用。这本书,不仅是一个老兵的口述历史,也应该有后一代人从前辈的经历中,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抒发情感与思考。 选用了一些与父亲命运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的照片,以及父亲使用过的物品照片和留存的资料,作为辅助资料。 父亲的父亲为他取的小名叫”赐福”,是希望生活“赐福”于他。 父亲给我取的小名叫“长安”,我用“长安”做笔名,寄托父亲对这个世界长久平安的期盼与祝福。 200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于长安斋 2007年3月4日于长安斋
内容概要
我虽然只是一个兵,把自己的经历记下来,也是我的愿望。这些经历还是要说一说,如果不说说,对不起死去的战友,他们讲不了话喽,不要忘了那些永远不会再说话的战友。 一个从15岁当兵打仗,经历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浴血生涯的老兵。这位老兵成长在一个特殊的军队之中,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军队,它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军队,有着一批勇敢无畏的战士;又是宣传队,有着一批自觉自愿接受并传播理想的战士;它更是一所大学校,它把许许多多没有文化的农民,培育成能文能武的革命者。我要记述的是一个一辈子用兵的眼光看世界,用兵的思维想世界的老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为苏维埃参加红军 为苏维埃而战第二章 长征,向西,和中央红军会师 长征,南下,和中央红军分道 长征,北上,和中央红军会师第三章 西征,命系何方 援西,追思英魂 换装,谁是敌人第四章 八路军战士 保卫干部第五章 上“抗大” 上延安第六章 接受敌后工作训练 孤独的地下工作者第七章 重归部队,一等残废,二等功臣 重返延安,证明自己,证明忠诚第八章 新的战场,接管西安 人,要受一辈子的考验 留个纪念 闹革命,莫想闹官第九章 老革命成了反革命 老革命,需要证明 军人,永远是军人第十章 传承责任 政治生命 兵的思维第十一章 重返故乡 回想苏维埃 寻找战友 寻找遗迹第十二章 生命中的”结” 生命中的纪念 生命中的”梦” 生命的长征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1933年10月-1935年4月为苏维埃参加红军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入侵中国。 1901年,首届诺贝尔和平奖诞生,诺贝尔委员会授予世界第一个国际和平组织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创始人之一的瑞士人帕西,表彰他在创建这两个为世界和平而斗争的组织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个人为和平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我于农历1917年腊月14日(公历1918年1月26日)出生在四川省阆中县二龙场王家湾一个农民的家庭。父亲王维赢,母亲王席氏。我大名叫王扶春,有两个弟弟,大弟王扶宣,小弟王扶兴。 人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年代,这是命。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世界缺失秩序,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争与革命不断的年代。他不知道在他出生的前两个月,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各地相继建立;他也不知道在他3岁的时候,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也无法想像自己:一个四川农民的儿子会和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一样,同这个政党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07页1932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26个师及5个旅,约30万人,对红军豫鄂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4页1932年10月10日,张国焘(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在黄柴畈主持召开会议,提出红军主力“暂时离开苏区”向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的主张。会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越过平汉路向西转移。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翻越秦岭,渡过汉水,历时两个多月,行程3000多里,进入四川北部地区,开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445页红四方面军的这次转移使我的父亲,一个四川农民儿子的命运,随着红军的到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多种,多次选择,也可能只有一次,你选择了一个你再也改变不了的命运。也许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最好的选择就是革命,社会需要变革现状,人需要改变命运。 1933年5、6月,麦子都收了,外面有好多人“逃难”,跑到我们二龙场。到处传说红军来了,在老观场、鸡山梁一带,仗打得很厉害。当时国民党污蔑宣传说:“红军是‘乌棒老二’(四川的俗称,土匪的意思)”,“红军来了,要共产共妻,老配小,小配老”。“朱毛要八个人抬,每天要吃两个娃娃”。 红军快打到我们那儿时,村里好多人害怕得很,都跑了。我们家人当时没跑,往哪跑呢?又没有钱,往哪跑也不行,干脆听天由命,也就不跑了。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在取得四川省阆中县鸡山梁战斗的胜利之后,乘胜占据二龙场。 ,中共阆中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10N红军来了以后,对老百姓挺好,他们讲红军的好处,穷苦人分好田地,不当“发财人”的牛马,子子孙孙不出款子,就是不缴税,那多好,大家也就不怕了。 红军很快在我们那里成立了苏维埃,组织起了童子团、赤卫队,维护地方的治安。我当时就参加了童子团,就是儿童团。童子团都是10岁以上,16岁以下的娃娃,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让参加童子团,“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那时说“发财人”的儿子就是反革命,所以“发财人”的儿子不让参加童子团。我们童子团每人都有杆红缨枪,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查坏人。路条上有苏维埃负责人签名才管用。我先是童子团的组长,参加的人多了以后,又让我当了童子团团长。当时我们主要是在九店子山上站岗,几个人一班,四班倒换。 我们童子团放哨有戒严穷人分田地富人不心甘派些反动派进来当侦探企图探消息破坏我政权时时要注意岗哨要加严就是亲父母盘问也要严五里一哨棚联系要取好三人一分班四班轮流换岗哨站得严反动跑不掉敌人消灭完大家都逍遥:,重庆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55页,摘录自少共川陕省委宣传部编印的《童子团站岗读本》后来要组织游击队,就从我们童子团中抽了一些人,我就参加了游击队。那时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富农家的粮食,我们整天跟着苏维埃的头头出去,把富农、地主家的粮封了,做公粮。给穷人分田地,我跟着跑腿、量地。我家当时也分了地,全家人高兴得很。你想,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当然感谢红军,感谢共产党,我当时参加童子团、游击队,家人都支持得很。 当时苏维埃组织“扩红”运动,讲参加红军的好处,子子孙孙不出款子(税),分好田地;家属受优待;穷人坐天下;吃穿不发愁。还给红军的家属发了《优待证》,在当时有不少用,可以在红军合作社买东西,是半价;可以分好地,有人代耕土地,有好些优待。解放后政府还给我们这些老红军发了《优待证》,这是老传统,红军说话算数。 我的面前有三个《优待证》:一是1934年腊月17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给参加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王保安的家属《参加红军家属优待证》的照片,现存于四川阆中县文化馆:二是1964年元月18日西安市民政局、商业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军官退伍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三是1979年3月27日西安市新城区革命委员会民政局发给父亲的《西安市退休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优待商品购买证》。 父亲说,红军时期的《优待证》没有了,解放后政府发给他的《优待证》,如今留着,是个纪念。记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当时商品紧缺。 可依然对老红军、二等以上残废人员实行优待商品购买的办法。我们兄弟常拿着父亲的《残废军人优待商品购买证》,到市场上排队买肉。因为持有《优待证》的人也多,有《优待证》也得半夜起来穿着大衣去排队,每次苦苦挨到早上八点,等到肉店开门时,眼巴巴地盯着肉店木架子上今天挂了几片肉。因为一人一次只允许买两斤,而且总是先卖两个没有《优待证》的,再卖一个有优待证的,做到基本公平,所以有《优待证》的人也常常买不到肉。同学为了能买到肉,就来借《优待证》。那时父亲知道儿子把《优待证》借给别人用,就说:”谁都想吃肉,也是没得办法。啥时候,人人都有《优待证》就好喽。” 当时大搞“扩红”运动,就是扩大红军队伍,唱歌、贴标语、唱大戏,动员老百姓自愿参加红军,热闹得很。一天下午,我们游击队的三四个娃娃一商议,都想当红军,就一起跑到二龙场街上红军的驻地,报名参加了红军。当时我们谁都没跟父母说,害怕告诉了父母,不让我们去当兵。你想,当兵不是参加儿童团、游击队,当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死人。我们几个虽然都是十四五岁的娃娃,可当兵打仗,谁也不知道个怕,人这一辈子就得闯一下,所以我们都是偷跑去的,就是想参加红军,也不懂那么多的道理,都觉得红军好,老百姓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那是1933年的9、10月间,这个时间忘不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