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青年 作者:王后雄 编 页数:164 字数:303000
内容概要
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已如火如茶地展开.新课程教材助学助考的开发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邀来自国家新课程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培训班的专家编写课标版《教材完全鹪读》丛书。该系列丛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让学生能够按照课程理念和教材学习目标要求科学、高效地学习。该书以“透析全解、双栏对照、服务学生”为宗旨。助您走向成功。
这套丛书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析。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
为了让您更充分地理解本书的特点。挑战学习的极限。请您在选购和使用本书时,先阅读本书的使用方法图示。
书籍目录
全书知识结构图解·名师学法指津
第一单元 中外小说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6 琵琶行并序
7 木李商隐诗两首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三单元 古代散文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第四章 科普文章
12 动物游戏之谜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
最新5年高考名题诠解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答案与提示
章节摘录
(1)文章首段,作者是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求学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古之学者” 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或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老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是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理论、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 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了解,知道”。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结构,译为“存在的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国古代也有“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对老师的认识,古今中外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观点,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文中的观点? ……
编辑推荐
《王后雄学案·教材完全解读:高中语文(必修3)(RJYW)(2013年春)》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双栏对照,对教材全解全析,在学科层次上力求讲深、讲透、讲出特色;另一个就是注重典型案例学习,突出鲜活、典型和示范的特点。 6大特色引发学考热潮,推动学习模式全面升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