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李国荣 编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幽深禁秘的清宫档案,久存大内,秘不示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潜心挖掘,透过翔实可靠的皇宫秘档,解析种种民间传闻,破解桩桩清宫疑案。尘封百年的原始秘档,鲜为人知的珍贵图片,清新鲜活的灵动笔触,定会让你轻松感悟神秘而真实的宫廷文化。 最近几年,对清代历史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取材于清代历史,而这些取材于清代历史的影视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大多数观众并不善于区别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毫无根据的传闻之辞,哪些情节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哪些是史学界还在争论的问题。 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们组织编写了一套有关清代历史的知识性读物——《清宫档案揭秘》。该书在充分挖掘清代宫廷档案的基础上,配以相当数量的珍贵插图,选题都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清代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各行各业人们最希望知道的,或已从屏幕上知道一些但又不能确信是真是假。每个选题,都相对独立。我觉得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对广大干部、广大青年提高文化素养,增长历史知识,促进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它的趣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用清宫档案告诉你真实的历史。对学术界尚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也尽可能地向读者客观介绍。 《清宫档案揭秘》是一套雅俗共赏的有关清代历史的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一般民众可以从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化情趣;影视界的朋友也许可以从中获得创作灵感,找到一些能够使自己的创作走向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和谐统一;就是专业的史学工作者也可从中找到“他山之石”,我读过后就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或不准确知道的内容。
书籍目录
序言 清初第一疑案——太后下嫁 一 “太后下嫁”之说 二 孝庄其人其事 三 多尔衮生前身后 四 疑案辩疑 想当和尚的顺治皇帝 一 顺治的身世 二 顺治出家了吗 三 顺治为什么要净发出家 康乾巡幸下江南 一 视察河工与海塘 二 笼络江南士大夫 三 南巡途中的情与趣 雍正:朕就是这样汉子 一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 二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 三 “去庸人而用才干” 四 “朕身有过” 雍正,道士,丹炉 一 密令寻访道士的手谕 二 秀清村的炼丹秘档 三 处理炼丹道士的诸多破绽 拨开乾隆身世的迷雾 一 生在哪里 二 生母到底是谁 三 不可信的传说: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二皇帝”和珅 一 少年得志 二 权倾朝野的“二皇帝” 三 获罪真相与真实家产 迎着太阳回归的部族 一 逐水草,寄居伏尔加河 二 当部族面临灭顶之灾 三 壮烈回归路 四 踏上热土 五 乾隆帝御笔写碑文 皇宫大门在沉睡中遭到撞击 一 远涉重洋,马戛尔尼踏上东方沃土 二 觐见,是滞下跪起争议 三 乔治的信与乾隆的“断不可行” ……
章节摘录
插图请读片段皇宫享用的洋货几乎全部是由广州贸易洋行输送的清宫内廷许多优秀的珐琅技师来自于十三行街。康熙55年(1716年)的朱批奏折中,有两广总督杨琳选送潘淳等四人进入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效力的记载,这是广州珐琅匠进入宫廷的最早记录。造办处自鸣钟处以西洋人和广州匠为主要技术骨干。该处所造钟表,是按照皇帝本人的爱好和要求,吸收洋、广两种优点,创造出独特的皇家钟表作品。广州牙雕工匠于雍正年间进入宫廷。雍正7年(1729年),海关监督祖秉圭送进牙匠陈祖章。当时,苏州牙匠施天章等在宫内已经供职多年,陈祖章进入牙作后,能在苏派牙匠控制下施展技艺,展露头角不是一件易事。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5年(1740年)陈祖章每月薪俸银为头等,苏州牙匠施天章食下等钱粮而退役,说明广州牙匠在宫内已经占据主要地位。乾隆6年(1741年)陈祖章父子等制作出著名的牙雕巨作“月曼清游册”,描写了贵族仕女们从正月到十二月的生活,有浓厚的民俗风味与生活情趣。这件牙雕至今仍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广东的木器工艺在全国扩散影响也是起源于工匠进入宫廷。乾隆元年(1736年),内务府造办处正式成立了“广木作”,广州木匠高手汇集内廷,少则四五人,多则八九人。在乾隆帝的直接倡导和大力扶持下,广州木器成为主宰皇家木器并牵动全国的一个主流派别。翻阅清宫《进单》、《贡档》便可以发现,乾隆年间广东一口通商之后,皇宫享用的洋货几乎全部是由广州贸易洋行输送的。广州外贸洋行每年为宫廷输送洋货,当时称为“采办官物”。其中多为紫檀、象牙、珐琅、鼻烟、钟表、仪器、玻璃器、金银器、毛织品及宠物等等。洋行商人根据皇帝后妃的具体要求,按照内廷出具的式样逐件从洋船上采买,分别由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粤海关监督每年进献四次。翻阅清宫《进单》、《贡档》便可以发现,乾隆年间广东一口通商之后,皇宫享用的洋货几乎全部是由广州贸易洋行输送的。乾隆时期,货栈每年进口洋货千余件,广东官员作为贡品进呈的达到数百件。皇帝对广州洋货贡品还会经常提出具体指示。雍正7年(1729年),洋行买到皇帝梦寐以求的西洋大穿衣镜,准备修配架座之后再进呈,雍正帝在粤海关监督祖秉圭报告此事的奏折上批道:“再得大镜,不必另修架座”,表示对西洋镜迫不及待。乾隆帝更是极其痴迷西洋珍宝,他在乾隆23年(1758年)的一道谕旨中,要求洋行“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样器物”,“皆可不必惜费”,以至这时期广东洋货贡品数量之庞大和质量之上乘达到巅峰。嘉庆帝则偏爱南洋热带水果,他曾多次批示:“贡物不必增添,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无误。”除承担固定的采办义务外,洋行还随时置办皇室所需的日用洋货。雍正7年(1729年),洋行奉命觅购内廷配药所需,在当时属稀有洋货的伽楠香40斤。承办者多方寻找,一个月后,终于买足凑齐。乾隆30年(1765年),军机大臣传来的一道谕旨,广州洋行便要为宫廷内务府采办进口紫檀木7万斤。粤海关监督向皇帝透露,这些特供最终都是责成行商具体承办的。面对来自皇宫的庞大需索,洋行商人不得不承受许多的无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最近几年,对清代历史发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取材于清代历史,大多数观众并不善于区别哪些是真实的历史,哪些是毫无根据的传闻之辞,哪些情节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哪些是史学界还在争论的问题。《清宫档案揭秘》在充分挖掘清代宫廷档案的基础上,告诉你真实的历史。对学术界尚有争议的一些问题,也尽可能地向读者客观介绍。
编辑推荐
幽深禁秘的清宫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潜心挖掘,定会让你轻松感悟神秘而真实的宫廷文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