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年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郑云峰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守望三峡》为更纯粹、更有力的表现作者炙热的情感,表达三峡沧桑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昔日三峡的“斑驳”之美。 作为三峡变迁的一个见证者,作为三峡最后岁月忠诚的守望者,作者历经七年拍摄了这些将永远“绝版”的照片。设计师又将这些素材进行剪裁、重构、再设计,更凸显图片张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全书从“记忆峡江风景”、“怀想峡江风情”、“触摸峡江文明”,到“关注三峡工程”四个部分各有不同的节奏,从而把深蕴在三峡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之中的那份美焕发了出来,形成了用文字、影像交错架构的三峡文化的一座“纪念碑”。
作者简介
郑云峰,英国皇家摄影协会高级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香港《中国旅游》等多家杂志特约记者、摄影师。
从事摄影工作三十多年来,他拍摄各类题材图片十五万余幅,先后出版了《汉代艺术》、《唐蕃古道》、《黄河源》、《说不尽的三峡》、《永远的三峡》等十四部摄影专著。大型摄影画册《永远的三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获“2003年度中国摄影传媒人物大奖”。
郑云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长江三峡抢救性拍摄中,这一举动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美国华语电视台、美国KTSF卫星电视台以及《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杂志、香港《摄影快报》;美国《北美侨报》以及《星岛日报》、《明报》、《世界日报》等三十多家媒体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报道。于2003年7月22日起在香港、台湾、美国,巴西等地举办“郑云峰三峡摄影作品巡回展”及有关三峡主题的大型讲座,反响极为热烈,受到海外侨胞、外国友人的广泛好评。
书籍目录
编辑絮语作者序峡江序曲记忆峡江风景 重庆——奉节访古 重庆 重庆夜景 大足石刻 弹子石摩崖造像 涪陵 白鹤梁 小田溪巴王墓群 丰都 鬼城 丰都古墓 忠县 巴蔓子刎首留城遗址 秦良玉陵园 白公祠 丁房双阙、无铭阙 临江岩摩崖造像 石宝寨 万州 云阳 奉节 瞿塘揽胜 巫峡寻幽 西陵探险怀想峡江风情 崇信 建筑 人生礼仪 小镇风情 生活用具 我的历险生活触摸峡江文明 巴、楚之谜 悬棺 古栈道巡礼 峡江永远的记忆 诗人与三峡关注三峡工程 百万移民 工程建设 工程简介 历史回眸后记
编辑推荐
评判一本书的设计、并非以所谓的审美概念能笼统判断的。书籍离不开信息的传达,信息概念不是平面构成,而是时间与空间流动的陈述。 如何将主题内容注入逻辑、和谐与感觉是书籍设计成败的三大基本元素。 设计者创作的《守望三峡》以其整体的、有条理的编辑设计控制,并注入“激情三峡”的情感驾驭,读者感受到三峡沧桑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三峡变迁的悲壮与气魄。 设计者深入三峡与作者同行,跋山涉水,寻幽探今、亲临险境、亲身感受三峡的过去和未来。将作者的素材重新梳理、逻辑化整合、戏剧化地进行再设计,较好地将语言图像构建在具有节奏感的时空戏剧表演之中。全书以视框的图形记号贯穿全书,图文在斑驳的视觉流动中出没,体现作者对主体内容的观察、审视后归纳出富有动感的视觉陈述方式。 作为责任编辑和书籍设计二职集于一身的设计者能够主动地驾驭信息、把握传递形态、节奏层次和手段,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磨难,因为这需要对以往装帧概念的反思和对书籍整体设计概念重新认识。 封面设计中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似字非字的狂草《守望三峡》四个字,造形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令你从三峡变迁中产生一种冲动和意想,此时小小的宋题书名字已退居二线,毋须承担重要角色。视觉气氛弥漫的封面已足以冲击读者的心绪,给读者带来瞬间刻划的感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