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10-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徐卫民 页数:389 字数:2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秦公帝王陵》是徐卫民同志继《秦都城研究》出版之后不久推出的又一力作,《泰公帝王陵》和《秦都城研究》可以说是秦文化研究的姊妹篇。对于历史考古学而言,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遗址考古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都城是古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代王国或帝国历史的缩影。古代统治者把自己的陵墓,看作死后的归宿。他们生前在都城之中为帝王,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仍然期盼像生前一样,作为“阴问”的“人上人”,享受着统治者的生活。在这种“视死如生”思想支配下,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陵墓仿造都城、宫殿、官署等去设计、修建。在与陵墓相关的规划中,安排了名目繁多的陪葬坑.放置了各种各样的随葬品。《吕氏春秋·安死篇》记载;“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帝王陵墓实际成为帝王都城的模型、缩影。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帝王陵墓的学术研究意义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对帝王陵墓的考古倍加重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河南安阳股墟商代王陵的考古发掘,曾经轰动中国和世界。其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的考古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著。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 西垂陵区
第三章 雍城陵区
第四章 栎阳陵区
第五章 咸阳毕陌陵区
第六章 咸阳东陵区
第七章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
第八章 秦二世胡亥与其陵墓
第九章 秦公帝王陵发展演变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附录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栎阳陵区还未做细致的考古工作,因此关于陵区的形制、规模还待进一步的考察。四、威阳陵区咸阳陵区是指围绕秦都成阳而建立的几个陵区的总称,是秦迁都咸阳后从惠文王到秦始皇之间的帝王的陵墓。从惠文王改公为王,秦的国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随着秦国力的强大,其墓葬也由墓改为陵,到秦始皇时,陵改为山,称作“丽山”,陵与山相对于墓来讲,规模更大,特别是到秦始皇时修建的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园,已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咸阳陵区包括三个部分,即秦咸阳西北的秦惠文王、秦武王陵墓,埋葬着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等的秦东陵和一墓独尊的秦始皇陵。这一阶段的陵墓规模愈来愈大,设施越来越齐全,“事死如事生”在陵园中的体现更深刻,高大的封土堆、众多的陪葬坑和陪葬墓充分显示出王权和帝权的尊严,“亚”字形和超“亚”字大墓则是中国古代陵墓的最高级别。在这一阶段,陵园中的变化较前越来越大,由墓上享堂制变为墓侧的寝便殿,在秦东陵就发现了寝便殿建筑,从而纠正了寝便殿开始于秦始皇陵的观点。陵园的围护设施已被墙垣所代替,秦始皇陵出现了有内外城的回字形墙垣,城垣高大,并有门阙和角楼,十分壮观。最近在东西内外城之间各发现一组南北对称的上出阙,通长44米~45.9米,宽4.6米~15.5米,二组三出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三出阙。在秦始皇陵园内还发现了庞大的认官遗址。
后记
写完这本书稿后才觉如释重负,也有了一份喜悦,因为这本书是欠账多年的积债。对秦公帝王陵的研究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已出现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秦公帝王陵进行系统的研究,迄今还未有,因此便欲进行这项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付诸实施。几年前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张国风先生来西安便提出让写本关于秦陵的书,但后来由于要作博士毕业论文,这本书只好放下,去年年初,当林栋先生再次提出此事后,我便欣然答应了,但已误了青年出版社的事。因为当时陈安利先生的《唐十八陵》已出版了。经过一年多的写作。算是完成了任务。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夫人曹西雅的大力协作,她承担了大量家务,并帮助校稿,张天柱、郭燕、夏居宪等先生为本书提供了照片,张天柱等先生还为本书提供了墨线图,责任编辑林栋先生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先生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为该书增辉不少。著名考古学家袁仲一为本书题词。
编辑推荐
《秦公帝王陵》:营造规制,建筑形式,尽收眼底,风俗习惯,艺术成就,一览无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