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焦点

出版时间:199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松本清张  译者:刘庆纶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说以战后日本社会为背景,通过错综复杂案件的追踪、揭示,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灾难及战后她们的艰难处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零的焦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一般推理小说,最后的杀人动机都是为名为利为色,几乎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故事。而这秘密与故事是独特的。需要侦探带着读者抽丝剥茧。
       但是这本推理小说,推理过程却是很简单。而凶手的作案动机,也与日本人的集体记忆有关,就是战败所带来的社会巨变,特别是社会变化对女性的影响。所以封面的简介中。不是“她”而是“她们”呢。
       大概东方文化中,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一般都是归罪于自身的吧,命苦只改怪自己,怪命运。很少将原因归罪于社会的。可是最后帧子却觉得要是她处在对方的位置,说不定也会做出一样的行为。并且到最后都没有怨恨过经理夫人。也许同是女性,同理心作祟吧。(对方可是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与丈夫的哥哥的女人)
       不过也许因为这本书应该算是挺久之前的了,所以有些观点让人看起来小小地愤怒。当名媛算是一种职业吗?先做总经理的秘密情人前妻病死之后顺利嫁入豪门算是抓住了人生的机遇吗?还有一早就死掉的男主角(其实不知道是不是男主角呢),也太极品了吧!简直可以上天涯直播了~~~
       而那杀意是怎么起来的呢?大概是因为太骄傲吧。明明是看不起对方的,却有不堪的把柄捏在对方手里。
       所以最后的死亡方式,不是选择跳崖,而是驾一艘船,消失在风暴的大海中。这是一种骄傲的方式呢,需要勇气。
      
      
      
      
      
  •      “零的焦点”就是没有焦点的意思,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不设置焦点就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松本清张的小说虽然是悬疑推理,但是在故事的结尾,我们能看到它对于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在二战中受到命运捉弄的室田夫人以及久子的深切的同情之心,据我了解,日本的女性在性方面并没有羞耻之心,她们不会把做娼妓这种职业,看做是人生的耻辱,直到她们在一个契机之下,有了翻身的机会,变成社交名媛的时候,她们就会把自己曾经的这段历史看做是一种耻辱,不愿再被人提起,希望世人永远都不知道这样的一个秘密,甚至为了保守一个秘密而杀人,这件事对她们来说是永远的伤痛,只要受到一点儿刺激,就会血流不止。
       松本清张的这部小说,文字简练,叙述流畅,读者可以很快的被带入到情境中,但是唯一让人颇感遗憾的是,小说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结尾有种草草交代了事的感觉,我希望结尾能够再绵长一些,能够给你细细咀嚼之感,而不是在一个又一个悬念之后,突然和盘托出,应该给人一种再也藏不住的感觉,也许结尾很令人想不到,但是日本的悬疑似乎有着相似之处,凶手都是那些看起来最不具有杀人可能性的人,他们通常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而偏偏是这样的一些人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或者不便言说的苦衷。
        松本清张的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心理分析的细腻,不知道这是不是日本小说的普遍特点,就是非常的细腻,给人一种日式的亲切贴切感,仿佛能够跟敏感细心的察觉到周围的一切,这样的一种洞察力和贴心细腻的关切,是我在其他国家作品中所不常感受到的。
        这部小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书的封面上的那句话“苍茫的大海掩埋了所有的过往云烟,那里将是我的长眠之地”。这句话高度凝练的提示了本书的核心,也为这样的一部悬疑小说笼罩了浓重的历史感,读完之后可能我们很快就抛弃了凶手,而是从更为深广的层面看待日本的社会和历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松本清张被称为“国民作家”。
  •     虽然是社会派推理的力作,我也能看出松本大师极力在个人悲剧和历史创痛中勾连的关系,然而,我还是以为《零的焦点》,关键在于,作为侦探角色的祯子,嫁给了一个陌生人。
      年纪不小的祯子,经过相亲,嫁给了鹈原宪一。婚前两个人甚至没有单独相处过。
      但祯子生性美丽顺从,想到婚后的日子还长,有的是时间相互了解,所以她是真心真意打算与那个缄默的男人过一辈子。
      虽然,刚结婚就成为寡妇,这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但祯子必须通过想象来构建丈夫的过去,却是很多妻子的必修功课。
      整本书,讲的就是祯子,穿越千山万水,去寻找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她去的地方,是阴郁荒寒的北方,这也好像是经过设计的背景环境。
      因为去寻找陌生人的旅程,即使最后成功了,又有什么真正的欢喜可言呢?
      那个人,虽然是自己丈夫,可是对自己来说,却是幽深如迷。
      虽然有了一层婚姻的保护膜,可是祯子,还是只能,踽踽独行,在寒冷的北方大地上。
  •      第一次接触松本清张的作品,是这本《零的焦点》。
       先说点题外话。
       打开书的塑封,前勒口上有作者简介,其他生卒年月、与谁谁并称世界推理小说巨匠等浮云都略去,这一句话打动了我:“开创社会派推理小说先河。”在我浅薄的内心里,凡是开创了什么什么的人都很伟大,毕竟这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造。开创了推理小说的一个流派,这岂不是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一样居功至伟??
       回到正题。
       我自己判断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很简单,就是一本书能不能放下后还能让我回想。至于这本《零的焦点》,从头到尾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
       一方面为其中错综复杂的情节而吸引。另一方面更为女主人公的命运而感慨。她的命运悲剧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杀人案件,而是那个时代某一类人的缩影。这就是作者被定义为社会派推理开创者的原因吧。来源于推理而超出了推理,反映一种社会现象,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甚至反省。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的景物描写。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过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我发现了,这三点在这里体现得都很明显。
       祯子和宪一新婚旅行的时候。
       “火车穿过信浓境内,朝富士山加速驶去。在高原的斜坡上,零星点缀着写小房子,远远地能看到红色及蓝色的无定河雪白的墙壁。”
       正是冬季一边荒芜的季节。然而眼中的景色却如此之美,那是因为新娘正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中。这不正是人物心情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吗?
       刚结婚的丈夫就失踪了,祯子为寻找他来到了海边,海边的景色既是眼前所见,也是祯子茫然、黯淡心情的烘托。
       “悬崖上只有岩石和一片已经枯萎了的草地,海在下面咆哮着。云幕低垂,青灰色的海面上掀起层层白色的巨浪。只有向阳的地方,还藏有一点钝重的光芒。“。。。。
       同时,此地也是祯子丈夫已经葬身的那片悬崖和那片海,在这里松本清张又给小说埋了一个伏笔,不正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嘛。
       最后,室田夫人乘船自杀是也在这片海湾。
       ”大海中的那个黑点越来越小,渐渐远去。
       水平线附近,厚重云层背面投过来的黯淡而又发黄的光芒与周围的黑色逐渐消失不见,只能从云朵的裂缝中窥见一丝残余的金光,望上去就像画着荒凉景色的北欧古画。"
      
       合上书,书的封面正好映入眼帘。一片悬崖,崖上几株萧瑟的树木,一个孤独的人影在远望大海,大海的远处有一艘小船。。。。东方的写意,胜似北欧古画。不得不说,这个封面太符合书的内容了。看到这个封面,立刻想到了室田夫人驾船沉海的那一幕。
       开始看松本清张,这是我零的起点。
  •     书是挺吸引人,但到结局许多疑点没有解开,全靠女主角的想象,很多东西是站不住脚的。1、室田夫人没必要杀宗太郎,既然宪一已经被警方判断为自杀了,那宗太郎即使最后查到弟弟已经死了,也没什么关系。2、室田夫人把久子弄到自家公司工作,她以前的事不更容易暴露吗。3、.本多是怎么发现室田夫人有问题,又怎么能听室田夫人给的信息去东京找久子?4、外国人问飞机问题的时候,本多看着室田夫人,神情有变,发现了神马?5、宪一拍室田家的照片干嘛?6、久子在见到贞子之前知不知道她?初次见面的时候感觉是知道。但没下文了。7、室田夫人在当地是名人,还敢穿的花里胡哨的和宗太郎一起去鹤**,太容易被别人注意了吧,被认出来不就全完了吗。8、宗太郎到底在洗衣店找到衣服了吗,找到又有什么用?9、室田先生是怎么开始怀疑夫人的?
  •     
      看的侦探推理悬疑类的书越来越多后,很容易产生一种自我觉得不太正确的心态,就是读书的全过程都在斤斤计较。这样的故事架构精妙吗?这样的故事背景有足够的真实感吗?这样的推理合理吗?这样的伏笔暗线精彩吗?这样的说法能说服我吗?这样的故事发展严丝合缝吗?若是翻译的小说,还要评判译者的水平是不是能完全展现原作的精华之处?
      
      抱着极挑剔的心态去对待一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于严苛了。有时也很想制止自己这种吹毛求疵的挑剔毛病,轻轻松松地读完一本书,纯粹消遣即可,可是一旦捧起书来,那挑刺之心又开始漫无边际了。当然,有时也极力说服自己,也许是文化差异、风俗地域差异、时代差异造成的呢,也许是作者把故事写长了导致稍有遗漏呢,不想一味把责任推给作者。但有时也说服不了自己。
      
      可笑的是,我的挑剔从来都是没有任何目的企图,也从未给自己带来任何利益,甚至连找乐子都算不上,纯粹只是读书的过程中自行腹诽,有时也写些风吹过就散的文字吐吐某些纳闷而已,连捧场评论的人都找不到三两个,绝对的自我排遣。
      
      《零的焦点》是我拜读松本清张大师的第一本——他老人家的代表作目前我只暂时搜并且购到两本,当然,这又是本人无法享用泛滥于网络的电子书而留下的一大遗害:烧钱。老实讲,读完此书,回头再三思索,依然无法理解书名的涵义,这或许存在着日文与中文含义上的区别,我也懒得深入探问,就不了了之了。
      
      《零的焦点》中的故事形式于我倒是比较新鲜,不过,凶手与我从起初认定的那位相符确实减少了不少猜谜的紧张期盼以及意料之外。一个人为了当下的美好人生而狠下毒手杀害所有得知自己不堪过往的人,并不使我觉得惊奇。全书那种凭第六感的推理方式是我最无法接受的地方,这种方式使剧情推演合理化,却最容易无法说服我。还有,书中依然有两三处使我感觉前后无法串联说通的地方,可以说似乎都是小细节,却都发生在故事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上,所以让我有种吞不下又吐不出有郁闷感。有时想想,大师虽说活得几乎要贯穿整个20世纪,但《零的焦点》毕竟成书已久,时代观念的不同,又或者说在推理类小说仍不甚风靡的当时,此书已属精彩绝伦,有那么一两处小瑕疵,或许才更显得真实亲切吧。毕竟,精妙得无懈可击确实有那么一点非人类的味道。
      
      瑕不掩瑜,接下来仍会追读大师之作。
      
  •     在命運的大海里,個體永遠只是浪花一小朵。
      
      孱弱的主線,並不冗繁的人物,展開的畫面卻是清冷的,一如金澤清冷的冬季,一如那覆滿白雪的北陸。彬彬有禮的對話,淺淡而有節制的人物關係,註定這是個清冷而又無力的謀殺理由。
      
      因一段過往而發生命案的故事,在松本的筆下並不少見。有熾烈如鳳凰浴火般的故事,也有這清婉的筆觸。
      
      在一段段散落的旅途上翻完整書,故事也有如斷線珍珠般散落一地。但因為結構簡單,并沒反復的翻看前面的敘述,倒也省力不少。在結局滑出書面時,似乎就那麼水到渠成,這也是有些人並不喜歡的理由。
      
      看了開頭便猜到了結局的故事,可是,這又有什麽不好的呢?人生呢,本來就是能夠看到結局的,可是無論無奈也好無論有趣也好無論麻痹也好無論積極也好,我們不都是這麼滾滾的向前跑去的嗎?
      
      即便故事不一定來得華麗,展開得不一定細膩,結局不一定出人意外,松本的功力卻不容忽視。那鮮活得有如在身邊的生命,在歷史的大泥潭里被攪動著卻努力掙扎著活下去的面孔,就是你我他。哀其不幸,卻無法怒其不爭,在同樣的環境下,我們未必會比文字下的主角們選擇得更好。
      
      貞子的不幸在於倉促的結婚,憲一的不幸在於并不願負責的愛和看錯了人,而久子只是因為單純的愛和無法忽視的過去,而源頭的室田夫人只能歎惋和久子一樣無法跨越的過去,而這過去雖然不全是因為她們本身造成的但她們卻都倒在這道坎上。
      
      在這寒冷的北陸大風呼嘯的海邊,海水沖打著岩崖激起陣陣浪花的夜裡,我只想努力伸出手握住你,傳過哪怕只有一絲的溫暖,讓你再堅持一下,也許可以挨過這個肅殺的冬季。
  •     社会派推理小说不同于本格派,没有炫丽的犯罪技巧,却更能让人心酸……书末的那句"玛丽"是凶手悲剧的写照,而这一切正是二战后日本女性为了生存,不得不舍弃尊严献身于美军那一段黑暗的历史……而正是这段过去最终夺去了书中很多人的生命。
  •     当时第一次看松本清张,感觉很震感!推理小说,文字这么细腻,清新。看着小说,仿佛能够呼吸到金泽阴冷的空,仿佛能够看到悬崖边上苍茫的大海。一幕一幕情景从容而精致地展现在我眼前。
      前不久看了新拍的电影,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的回忆小说的描述,一边对比着书和电影情节上的不同。越看越觉得不满!电影完全无法满足我对小说的想象!!!
  •     日本的作品确实很少读,因为读着“不尽兴”。日本民族是个很矛盾的民族,这点不像中国。如果说中国民族像是个有缺点的人,那么日本民族却是个怪异的人。日本好像不知道要学谁,不知道要向谁靠近一些,是中国呢还是欧美?走自己的路吧,又觉得没有必要。于是,向外人表达着矛盾。
      以前读过《我是猫》,结果还没有看完。这次却有幸看完了松本的《伴伴儿女郎》,发现日本人的笔下总是有着如一的清冷。书里完全是普通的,知法的,有礼的人群,心底却有着难以解说的恐惧与倦怠。日本人非常有礼,文中的祯子就动不动施礼,说着客气的话,就好像怕行为中有一点点的失礼。可她对谁却都不那么相信。书里的核心女主角,那位曾是伴伴儿女郎的室田夫人,每次出现的时候,都是那么明艳动人,俨然一位名媛,却是一位杀人凶手。祯子的丈夫,一位曾经风纪组的警察,众人眼中最规矩的男人,却与一位伴伴儿同居了一年半。虽然礼节上从无失检,礼节下是却是各色的人等。
      虽然是本推理小说,但语言风格像是散文诗似的,没有高潮与夸张。就像日本的电影,冷清的镜头说着死亡的故事。
  •      我第一部看的社会派的推理小说应该是工部美雪的《火车》。这两部作品在题材上实在有些相似,因为都是讲述关于女人和过去的事。
      女人是一种看上去软弱的动物,但为了自己的生活往往可以做出很令人震惊的事。新闻里常有一个女人可以忍受丈夫无情的鞭打,但是如果涉及到孩子,她就有可能拿起屠刀。对于现实生活的不稳定感让拥有过去的女人更加如履薄冰。《火车》中那个为了借助别人身份生活不惜犯下杀人罪行的女人,和《圆的焦点》中为了守住自己得来不易的幸福而杀人的女人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们不能说社会没有赋予这样的女人足够的空间,只是社会这个名词太过空泛,它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又有自己独立的想法,看待一些问题的角度也难免不同。作为女人,特别是有极力想抹杀的过去的女人,想要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存活是极其脆弱的。她们随时准备,为保护自己的生活而搏杀。
       《圆的焦点》中对很多情节都刻画的细致入微。这本书适合慢读,因为它细腻而平淡的写作手法显然不适合为了营造悬疑推理氛围或者是介绍跌宕起伏的剧情而设计的。只是在这个故事中,作为“女王蜂”最后被揭穿的室田夫人,我反倒在最一开始就知道会是她,所以整部小说阅读的趣味性就缩减了不少。
      所以就阅读感受来说,这本书我只能给三星半。
       《火车》中有这么一段对话,说的是信用卡这件事所能困住的只有好人。因为他们想还债,填补窟窿,就会想各种的办法,病急乱投医就可能把自己逼入境地。这部小说也是这样,室田夫人被困住,久子也被困住,她们都想摆脱过去重新面对生活,只是生活咬死的往往也是这些人。
       那对美好日子孜孜以求的追逐,最终变成了囚禁她们的牢笼。
      
  •      刚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还没多少感触,只是感觉没有侦探没有警察的推理也很有意思,不过剧情比较平淡;但是后来,当我了解到松本大师在不漏声色中把那一段对于当时许多日本妇女的辛酸血泪史也融在这个故事中时我才明白真正的大师不在于故事的虚构能力有多少奇思妙想,而在于他把真是和虚构巧妙地融合。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那一段血泪史之后再读这篇小说,当我们看到最后的结局时就不光会惊讶,更多的我相信是震动!是的,故事也许并没有多少悬念,那冗长的推理也显得有太多画蛇添足的成分,但我确实从中感受到了太多辛酸与血泪!
  •     买了松本清张的三本小说《点与线》《砂器》《零的焦点》。今天终于把最后一本《零的焦点》给看完了。总体感觉是推理很一般,社会写实的效用可能比较大,松本老先生能成为日本国民作家一是这样的推理、作案手法和离奇的情节在当时突破了很多人的思维;二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写实意义,引发了国民的共鸣。但就今天看来,就外国人看来,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按照松本老先生写书的顺序是:《点与线》《零的焦点》《砂器》,虽然按照媒体的说法是《砂器》是巅峰之作,但个人感觉还是第一本《点与线》最好,简单紧凑,到了《砂器》纯粹就是为了怎样使故事显得离奇了。
      
      刚看完的这本《零的焦点》可读性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感觉破案全靠想象力,而这次破案的主人公居然还不是警察,是一个弱女子,她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
  •     《点与线》《零的焦点》和《砂器》并称松本清张三大杰作。星期天在家,躺着无聊,陆陆续续全部读完了。缓一口气先......
      
      二战对于中国之类的国家所遭受的伤痛不言而喻,但在日本本国,战后的社会状况,我们却很少听闻。其实,这也是日本的国难。覆巢之下无完卵,每个家庭都被战争改变,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更如此。战后几年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很多年轻的女孩子沦为娼妓。而社会状况好转之后,这段历史成为她们想竭力抹去的一段经历,甚至为此不惜杀人。
      
      封面的一段话可以为此做注脚"就让苍茫的大海掩埋过往的云烟,成为我的长眠之地"。女主人公最后驾着一叶扁舟消失于汹涌的大海:with her tomb by the sounding sea.
      
       除了推理和反映社会,松本驾驭文字的能力让他的小说迈入了文学的殿堂。故事发生在阴冷潮湿的日本北部,整个故事的氛围如这里的气候般,有一种暗沉如墨的哀伤,因为松本对那位高雅的杀人犯并无谴责。反而透出浓浓的同情。
  •     日本小说的心理情感描写永远都是那么细腻,即便如此,也掩饰不了这部小说推理部分的牵强。
      前半部分的悬念制造的不错,但是虎头蛇尾。也许是过度注重犯罪动机的缘故,推理的严密性反而不足。四起谋杀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看完整部小说我还是没有确定久子是否知道佐枝子的底细。假设她知道,那么佐枝子顾虑的不应该只有宪一,久子也应一开始就一并想办法除去,而在小说中佐枝子只是后来迫于形势才对久子下毒手。如果不知道,那么第一起谋杀动机和过程都合情合理,可是第二起谋杀呢,既然宪一的谋杀已经伪装成了天衣无缝的自杀(至少小说在最后一章之前都给人这种印象),那么为什么佐枝子要害怕宪一的哥哥查到久子呢,即使查到久子,也不过是以为宪一在贞子和久子之间难以抉择而选择走上不归路,不太可能查到有人唆使宪一假装自杀的,而小说中佐枝子在没有看到任何不利于她的调查的情况下就选择铤而走险的杀害了宪一的哥哥,是不是和她第一期谋杀的缜密有矛盾呢。
      像我这样纯粹为了看推理小说而看推理小说的人,还是看阿婆的好啊
  •     或许是看过高木彬光的《零的蜜月》以及松本先生的其他部分作品,感觉这部《零的焦点》并不出色,与《点与线》和《砂器》并列要牵强许多。
      故事的开端和高木先生的《零的蜜月》类似,女主人公都很倒霉。但从故事性来说,《零的蜜月》也比本书好看。
      也许是作者刻意让主人公自己去发现真相,并在发现真相的过程中加入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因此作品涉及面并不广泛,人物也不多,相比《点与线》和《砂器》要单调些,不过,作者细腻的文笔依旧,因此看似简单的故事并不枯燥。
  •     没能买到第一版,有点郁闷,首版全图放大的封面比二版的好看啊~~~
      
      故事前半,还是甚为吸引。
      
      但推理过于浅表,结局无法出人意表,室田夫人一出场,着墨之多,一对比就能知道凶手就是她,太容易猜自然会让人觉得无趣,只能说这本推理小说给不了我阅读的快感。当然大师还是大师,一本足以见识到社会派的深沉,故事背景有厚度,单纯的恨与爱不足以表述这个案件的成因和凶手的杀人动机,作者细腻的文笔让人感觉他更善于多愁善感地赋诗,而非擅长推理故事的作家。
      
      松本清张的重点显然不是谜团和案件,作为小说,揭开谜底的部分过分累赘,明知道结果但为了完整性而看下去,结果落得个很是疲累的阅读效果,不爽。或许反而更适合作为影视剧的剧本使用,去看一下电影版是接下来的打算,若是能忠实原著地表现出北国风光的悲怆感倒应该能比小说出彩。
      
      本来计划一口气把《点与线》《砂器》都看了,看来还是先搁置一下吧。
      
  •     这本书是松本清张小说里比较特别的一本.
      抛开之前不是警员就是侦探做主角探案的套路,这次用一名弱女子鵜原禎子做主角,去探访逝去三人的真相与背后的秘密.老实说,这个故事的悬疑性并不怎么样,要是推理爱好者,大概看到室田佐知子第一次出现就能猜到她是凶手.
      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日本战后的针对美国人的売春婦パンパン(潘潘),1945年确认存在,1946起逐年增加,围绕着美军占领区,到1952年激增到近10万人.1956年売春防止法实施后锐减,越战后逐渐消失(1960s后期).
      书中也借女性电视节目评论员之口称:她们之中也有一些并非迫于生计,甚至家境不错,只是为了与美国人结交而加入的......客观上,她们也引领了当时的服装潮流,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日本男人战败了,这种奇怪的心理却解放了千百年来一直躲在日本男人背后的女人们!
      是真的解放吗?很显然不是.
      一旦日本经济复苏,日本又变成了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当年的"潘潘"也只好依旧去依附权势男人,无论本书还是森村诚一的<人間の証明>,无论是室田佐知子还是八杉恭子,她们虽然衣食无忧,还是一班贵妇的焦点,可是一旦见到当年的知情者(都是无恶意的人),还是无法释怀,惊恐不已.
      成为成功的焦点,众人的中心,却因为当年,一切都变为零!
      零!
      =======================================
      关于田沼久子为什么第一次见鵜原禎子就很惊讶,我猜是鵜原憲一为了断和久子的关系,把自己和祯子结婚的事告诉了久子,肯定也给她看了照片,以示决绝.
      为什么本多良雄看到祯子和人对话英语,而猜到室田佐知子,大概是室田佐知子上当地节目时候说过流利英语吧.
      =======================================
      顺便说一下,书中出现的那句诗in her tomb by the sounding sea
      出自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
  •     看了两本南海版的松本作品--<零的焦点> 和<点与线>.
      
      这个版本的翻译似乎失去了松本原来的厚重, 用词缺少文学色彩, 无法令读者产生共鸣.
      
      本人不懂日文, 也没有读过别的版本的翻译. 关于翻译的问题仅仅是猜想.
      而<零的焦点>中, 一句英文诗句 in her tomb by the sounding sea 被翻译成在她海边的墓里, sounding的意思完全丢失, 更加深了我的怀疑.
      
      
      请懂日文的朋友或者做过版本比较的朋友评论.
  •      之前读过松本的<点与线>和<砂器>想对于这两本可能这本<零的焦点>稍微逊色了一点,但也是一本好的作品,这本书里面没有血腥的杀人场面,只是平淡的讲述,但是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象,引人深思.......
  •     《砂器》很早之前读过, 内容都有点模糊了!
      
      可是读完这本之后,感觉还是不如《砂器》,
      
      可能是受福尔摩斯洗脑, 总觉得侦探小说总要悬疑一些,
      
      松本 总是跟社会现实有关
  •     这故事我看的不是书,是电影,广末凉子她们演的。电影画面不错,尤其是最后在海边的那几幕,阴沉的海浪、阴沉的天空、阴沉的女人的煞白的脸,不错。
      
      故事我觉得一般,不过我发现日本人果然是有“蛇蝎美女”情结,特别喜欢描写那些长得巨漂亮的、巨有野心的、为了实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女人。或者即便不那么有野心,也得是个长得巨漂亮的心狠手辣的女人。总之,越漂亮越恶毒。
      
      东野圭吾写一《白夜行》我觉得就行了,后来弄那个《幻夜》纯属狗尾续貂。那种内心阴暗手段邪恶的大美女有一个叫人惊艳,有个俩仨的就没劲了。
      
      还有《春琴抄》里面那小姐和佣人的SM恋情,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全那风格,看一篇还挺有感想,看多了脑子里就剩俩字“犯贱”,就让这一帮贱人都虐死去吧。
      
      
  •     故事整体没有太大悬念,读到结尾,我认为作者想批判的是隐藏在杀人动机背后的社会。作者更为日本曾经经历的屈辱而伤心与无奈。中国也该多描写我们经受过的屈辱,让现在的人能时刻提醒自己,而不是靠金钱为自己面子涂上一层金。
  •     这是第一次看松本清张的作品,从前一直以为所谓的社会流小说多么严肃晦涩,看后才感到其实很容易理解。   看完这本书后又看了《点与线》、《砂器》,大师的三大杰作都看完了,感觉质量最高的还是《点与线》,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不在场证明。至于评价最高的《砂器》,我反而觉得虎头蛇尾,松本清张似乎给人江郎才尽的感觉啊!《零的焦点》从好看的程度上来说我觉得居于二者之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作品。   这本书读起来极其容易让人进入状态,前面几页文字交代了人物关系后,剧情便迅速推进。思绪随着女主角求索,我仿佛和女主角融为一体,一起找寻事情的真相。也许是我有职业病吧,小说里的所有线索基本上都能够注意到,自己经过思考也发现了凶手。但当读完全书闭目静思时,才考虑这本书为什么叫做《零的焦点》。我傻傻的在QQ上问朱同学“零的焦点”用日语怎么说,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朱同学给了我一个含有启发的回答“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是的,这本书想表达的思想也许就是“没有什么意义”,过去仅仅是过去,虽然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过去也许充满痛苦,但为了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作出傻事才是最没有意义的。“零的焦点”就是没有焦点,就是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人是有回忆的,但没有“继往”也不一定没有“开来”!是该放弃执着的时候了,用仙剑的一小句诗来结束这篇小书评“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     还都是讲老公落跑(还有一本是电影驿路),当然故事不一样。相比还觉得电影更好看点,看书总觉得有点怕我们看不懂,所以翻来覆去地解释,本来就是悬疑书,要说得这么清楚做什么
  •   和LZ同感。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室田夫人要杀总太郎,宪一既然被判自杀又没有疑点。如果不杀宗太郎,本多的死也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后面一系列的事情。既然是个聪慧的女人,为何会越陷越深?
  •   我看的那本书是残次品,中间有几页只有部分字或全页空白。给我急的啊。
  •   哎~~都没人能出来解答这些个问题,估计要松本清张爬起来也说不清楚!
  •   有些坑是挖坑的人也填不上的,还是让松本安息吧。
  •   其实我个人认为把故事改成鹈原宪一威胁了室田夫人也许会更好一些,这样一来其他的一些后续情节也比较好写——比如照片是鹈原是刚来到金泽工作时偶然在街上碰到过去曾相识的室田夫人,看到现如今其穿戴高雅,心中一惊,尾随其回到家,记下地址,之后又返回拍下住宅照片。这样照片就可以解释成想自己留个底或将来留作他用。再后来他发现公司的客户室田的夫人就是他跟踪的人,寻机与其单独接触,若无其事地表露他还记得过去的事,从而令室田夫人很恐惧,帮助他从丈夫那里获得了更多的广告业务。
    同样,其他地方也请容许我再稍微增加或修饰一下。比如说宗太郎寻访洗衣店,是想看看他弟弟会不会把住所地址或电话号码留在洗衣店。未果后,宗太郎拜访室田家,室田夫人独自在家,说些客套话:“胞弟曾对我提起过您和您丈夫,他在金泽受了二位很多照顾。” 这话令室田夫人很恐惧,以为宗太郎也知道她的秘密了,当机立断,提出要带宗太郎去找鹈原。(关于这一段,书中祯子的猜想出现了矛盾,她认为大伯子即将查明真相而被杀,可大伯子却又怎会不知弟弟已死?)
    室田被警方通知其职员田沼久子自杀的消息,而且警方还认为她是杀死本多的凶手。室田很在意,打电话在公司内部调查了一下,发现退职金从来就没支付过,再一追问,原来根本就没有曾根这个工人,和室田夫人的引荐说辞完全不一样。他怀疑妻子和沼田有什么交情。也许他注意到了沼田的英语,也许是他的外国客人跟他提起,他便前往当年吉普女郎扎堆的立川警署拿着沼田的照片去确认。妻子为什么会结识吉普女郎呢?当他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妻子时,妻子可能想:一切都完了。
    以上是我的添盐加醋+改编。当然,松本的故事写得是真好,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细致,我非常佩服。
  •   刚看完 随便回答一下。。。难得看这么长篇的小说= =
    139差不多一个答案 就是书里的人都像一个妈生的 都能往一条线走查到真相的感觉。。。都好聪明= =
    2大概是夫人一贯作风吧,宪一也知道她的过去,她就喜欢多照顾他经常叫他来家里吃饭,走的是吃人家嘴软的风格,用真情打动别人。。。
    4也许他知道夫人有好的出身好的学历,不会说英语就很奇怪,夫人是为了掩饰她那特殊的英语口语才故意说她不懂的
    5以前是风纪股的,会走访打探吉普女郎的家吧,顺便就拍了照记录,21 35可能是其中的编号,也可能是因为这两个人后来又和他有交往,十年前是他的稽查对象,所以特别拍了照。。。
    6我也觉得这后面怎么没下文了= =难道是共用同一个丈夫的心灵感应吗。。。。
    7她是带了桃红的头巾又带了绿色的围巾,头巾应该可以蒙面那种吧,就露出两个眼睛,而且是冬天衣服穿得厚基本看不出身材,只能看出身高
    8他想看看失踪的宪一那个时候到底是以哪个身份在外面,以便选择路线追踪
  •   我看的电子书错别字一大堆,光女主角就起码变了十个名字了哈哈哈哈哈哈
  •   看过最后一句话,我觉得对阿婆也不公平,她也不为了推理而写推理的,这是松本的早期作品,并且当时的年代环境当然有很多事可以写,而且听有人说过松本写的如纪实小说,当然不能脱离现实,他是写这个出身的,并不能像阿婆这样子脱离社会光写小说
  •   有些同感,不过《砂器》读来会是你想要的感觉~
  •   同感,我也还是更稀罕东叔,这本读起来缺少推理小说的快感,很平实的一部作品。不过偶还是打算去看看《点与线》~~
  •   他是社会派的吗,难免啊。。。他的点与线确实很好看啊
  •   你所有的帖子我都帮顶 我好吧
  •   你真是好得不得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