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课题组  页数:397  

内容概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描绘了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让广大人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二章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三章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四章 农村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五章 农村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六章 分税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研究——以十省市为例
第七章 农村公共服务的范围及财政分摊的国际比较

章节摘录

  1.政府财政投入的可行性  国家的预期财政能力直接决定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上限。如果政府的预期财政能力过高,用于教育发展的财政资金的比例太大,就会挤占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阻碍既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教育事业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就可能没有充分的工作岗位而大批失业。如果政府的预期财政能力过低,用于教育发展的财政资金比例过小,结果是教育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对适合特定工作岗位的劳动力的供给不足,从而在长期内影响国家既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国家财政能力的预测对确定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十分关键。对国家财政能力的预测是建立在一个合适的、能够实现的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之上的,同时,确定国家的预期财政能力还必须考虑国家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等因素。一个国家的发展仅仅用经济增长来衡量是不充分的,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仍将是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社会发展目标中有许多指标,比如平均受教育年限,文化生活设施发展状况,居民健康状况,妇女文盲率等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同经济发展目标和国家预期财政能力一样,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也直接关系到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合适比例的确定。如果社会发展目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限)确定的太高,就会出现国家财政能力能否承担的问题。为了实现社会发展目标而使教育事业以一个不切实际的速度发展还将遇到另外一些问题,如各级学校的师资供给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1)财政收入与GDP增长  根据2020年小康社会及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我们可以确定2020年GDP大约为384979.6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波动较大。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通常在25010左右,最高年份达到39.3%(1960年)。改革开放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度不断下降,1995年曾达到10.3010,此后,缓慢提高,2002年达到17.3%。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以后平均为22.6010。从近些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及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增长来看,未来(到2020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望达到22.6010这一平均水平。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让人人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