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歌东 页数:218
内容概要
就《启蒙与革命: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而言,我以为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关于鲁迅与“左联”的章节做得好,好就好在细节上下了工夫。相比较而言,《启蒙与革命: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关于启蒙,关于革命,关于现代性,却没有具体深入地进行细节性的梳理和考察。其实,一些细节性的历史事实是清楚的,如鲁迅与革命的关系,从早年加入光复会但没有接受回国从事暗杀活动的任务,到晚年加入“左联”而拒不参加飞行集会;如鲁迅的革命观,从一贯地支持革命,到“革革命命”的言说;再比如鲁迅的启蒙思想、启蒙之路、启蒙形式(文学的),都做些更为细致的梳理和考察,同时以细节性的材料生动地呈现出来,本书就会厚实许多,读者也会觉得更有趣味。
作者简介
赵歌东(1962.11-),男,山东安丘人。198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5年晋升编审。曾在《文史哲》、《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复印。现为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编辑、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现代性:辞源与词性第二节 现代性的历史:“主义”与“问题”第三节 历史的现代性:从西方到东方第二章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节 以鲁迅创作为表征的现代性第二节 鲁迅创作现代性研究综述第三节 未完成的五四与现代性的冲突第三章 鲁迅与晚清时期的现代性思潮第一节 晚清时期的思想启蒙第二节 晚清的“排满”与革命第三节 鲁迅与晚清启蒙与革命第四章 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第一节 鲁迅对近代中国革命的独立思考第二节 走向《新青年》:鲁迅的启蒙之路第三节 改革国民性:未完成的启蒙第五章 鲁迅的革命体验及其两难选择第一节 鲁迅与“后五四时期”的文艺论争第二节 鲁迅与左联关系始末第六章 鲁迅与左联五烈士事件第一节 左联五烈士事件的背景与经过第二节 鲁迅对左联五烈土的纪念及其意义第七章 鲁迅与“两个口号”论争第一节 “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与起因第二节 “两个口号”论争对晚年鲁迅的影响第八章 作为革命“同路人”的鲁迅第一节 “同路人”与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第二节 鲁迅对“同路人”的认同及其自我定位第三节 左翼对“同路人”的态度与鲁迅“横站”的姿态第九章 鲁迅从“同路人”向“圣人”的转型第一节 瞿秋白对“同路人”的发现及其对鲁迅的定位第二节 冯雪峰对鲁迅革命形象的塑造第三节 毛泽东的“圣人说”及其对鲁迅的评价第十章 结语:被误读的先驱性附录 关于《鲁迅全集)几条注释的考订参考文献c
章节摘录
他们一回到中国,生活在艰苦恐怖的环境里,只有极少数能被再教育成‘文武不挡’的真正革命家,大多数是很快投向了反动,最好的也是反而不动。这点对‘留学生’的鄙视是应分的。”①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以罗章龙、何孟雄为代表的“实际派”对六届四中全会强烈不满。会后,他们发布了《力争紧急会议反对四中全会报告大纲》,明确表示“反对四中全会”,并要求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撤换负四中全会主要责任的米夫,公开反对“米夫-王明集团”,但最终结局却事与愿违:“尽管这一集团(指‘实际派’)战胜了立三路线,但未能享受胜利果实。这一集团的成员一个也没当上中央委员。他们一怒之下,独树一帜,于1931年1月17日自行成立江苏省委,反对中央的省委。何孟雄集团成员王克全任分裂出来的省委书记。但是,完全没有料到,在建立他们自己省委的第二天,何孟雄就在上海被捕了,何孟雄集团的大约三十名重要成员也在同一天被捕。他们于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当局处决。只有王克全幸免于难,他向中共中央作了检查,表示退出何孟雄集团。另立的江苏省委自然而然地宣告垮台。”②这里,关于何孟雄等人开会的地点,史料上有“东方饭店”和“东方旅社”两种说法,后经研究确认.当时开会、被捕的主要地点应该是东方旅社而不是东方饭店③,这一事件亦应称之为“东方旅社事件”。在这一事件中被捕、遇难的人员中包括柔石、殷夫(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求实)等五位左联成员,即后来所称的“左联五烈士”。 东方旅社会议是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受打击的“实际派”对由共产国际和苏共中央支持的“米夫-王明集团”的反击。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