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任东华  页数:388  

内容概要

  《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当代中国的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综合—创新”方法,借鉴布迪厄的“文学场”观点,跨越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形象学等多种学科,从内到外首次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深刻的、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并开创性地提出了“茅盾文学奖美学”这一概念。《茅盾文学奖研究》不但对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评选标准”、“评选过程”、“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及“经典观”等义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而且对其“题材类型”、“精神主潮”、“叙事特征”、“思维形式”、“乡土意识”、“现实书写”、“历史诗学”等文学现象的探索,以及对《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长恨歌》、《张居正》、《尘埃落定》等经典文本的解读,也创见迭出,异彩纷呈;还通过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比较,大胆地预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作者简介

  任东华,本名任美衡。湖南衡阳人,1973年生,文学博士,副教授,2008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入选衡阳师范学院首批“英才支持计划”并兼任学校当代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当代文坛》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师从雷达、罗成琰、张炯等著名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南方文坛》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近五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项,荣获湖南省文艺理论学会等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五次。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基本设计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研究现状及反思第二章 茅盾文学奖的“制度一美学”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思想内涵”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第五节 茅盾文学奖的“经典观”第三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上)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题材类型”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精神主潮”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叙事特征”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思维形式第四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中)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乡土意识”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书写”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历史诗学”第四节 张洁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第五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下)第一节 《平凡的世界》:多重冲突与价值取向的深层构型第二节 《白鹿原》:“悲剧意识”与“本色人生”的交互变奏第三节 《长恨歌》:生命的蝉蜕与发现第四节 《张居正》:穿越“史诗”之门第五节 《尘埃落定》:心灵的力量及其想象诗学第六章 茅盾文学奖的“比较一美学”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之比较第二节 迟子建文学创作的“世界性因素”第三节 民族书写与世界意义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想象第七章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及未来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与批判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文化逻辑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研究》对茅盾文学奖研究,无论是在研究资料的占有上,还是在对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评选标准”、“评选过程”、“思想内涵”、“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以及“经典观”等义域的深入程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在对茅盾文学奖的乡土意识、现实书写、历史叙述、现代转型等文学现象的解读方面,也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的勇气。他通过比较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也相当深刻地证实了茅盾文学奖并非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实在没必要厚彼薄此,矮化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同时,他又通过文本细读,详细地阐述了某些作品的成功所在,大胆预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些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和影响,也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了茅盾文学奖。该著对“茅盾文学奖”的外部与内部、部分与全局、要素与系统、成绩与局限等均作出了突出的开拓和创新,值得赞许。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发展无疑具有值得大力肯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和理论启示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茅盾文学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