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曹清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5出版) 作者:曹清燕 页数:273
内容概要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是作者曹清燕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而写成的学术著作。该书根据“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实践和理论中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相一致甚至片面的理解,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应该是什么”这样一个主题,着重从人学的角度展开研究,问题意识明确,颇具特色和新意。该书鲜明且较为全面而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
作者简介
曹清燕(198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曾参与国家级、教育部科研项目4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在《理论与改革》、《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文章近10篇,并有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界说 一当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概念厘定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的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必要的“乌托邦精神” 三研究现状的佐证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的视角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已有视角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人学研究视角的出场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人学研究的几点声明 第四节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方法 第五节本书可能创新之处 第一章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人学意蕴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时代呼唤: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主题 一从“物”到“人”的主题转换 二悖论与挑战 三呼唤与诉求 第二节社会性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根本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人为根本 第三节学科定位:內蕴着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浓厚的人学内涵 三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人学意蕴的逻辑求证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和精神交往实践 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含义 二精神生产、精神交往都是实践的一种形式 三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的人学本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实践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人学探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所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由人所创生 三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所推动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建设人本身”的元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建设人本身”的元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建设人本身”的元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建设人本身”的元素 第四节一个合理结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为了人 一“人”的科学规定 二声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排除人作为手段的必要 三声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在具体分析基础上得出的普遍意义上的结论 第三章从人之存在论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阐释 第一节关于人的存在 一人之存在的三重形态 二人的根本存在方式:实践 三人的存在是生成的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之存在的重要方式和向度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提升人之存在 一促进人之存在形态的协调 二促进人之存在状态的改善 第四节人之存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诉求 一引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存在 二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存在 三引领网络条件下人的存在 第四章从人之本质论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阐释 第一节人的本质与人性 一人的类本质和类特性 二人的群体本质和社会性 三人的个体本质和个性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质生成和人性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人的本质和人性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参与人的本质生成和人性完善 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交往参与人的本质生成和人性完善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人之本质生成和人性完善 一促进人之本质的生成 二促进人性的完善 第四节人之本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诉求 一促进个体主体性基础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并进 二促进群体主体性基础上民族国家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三促进类主体性基础上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长 第五章从人之发展论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阐释 第一节关于人的发展 一人是不断发展的 二人的发展的内涵 三人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指向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四节人之发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诉求 一当前我国人的发展阶段 二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目的的两重规定 三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现代化相一致 四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培养“四有”新人相一致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实现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一从人学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之实质在于促进人的解放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第二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应坚持的原則 一形上追求与形下操作相结合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 三整体性、协调性原则 第三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路径 一构建社会化的教育合力“场” 二优化主体间的“势差”互动 三实施生活化的教育关怀 四以发展性评价引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结束语以人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黄金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人之存在的演进:自在自发——异化受动——自由自觉 根据衣俊卿先生的理解,人的实践有自在自发、异化受动、自由自觉三个层次。实践的这三个不同层次决定了人的存在具有自在自发、异化受动、自由自觉三个状态,人之存在的演进总体上表现为由自在自发状态向异化受动状态向自由自觉状态的螺旋上升。 人之存在的自在自发状态。自在自发的实践是最基础或最低层次的人的实践活动,它具有自在性、自发性和典型的重复性特征。支配这一层次活动的主要是停留于“是什么”而缺乏“为什么”和“应如何”维度的重复性思维。传统的规则、习惯、给定的图式等构成重复性思维的基础或依据,它们对于每一时代的个体都具有先验的给定性。以自在自发和重复性的实践活动为存在根基,人的自在自发存在表现为一个自在的、未分化的、天然的或自然的王国,它是人的全部存在域中最贴近自在自然或纯粹自然的部分,突出地具有被自然规律、客观必然性和异己力量制约的特性。在这种存在中,人的本质活动的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尚未真正生成,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 人之存在的异化受动状态。异化受动的实践主要是指马克思所探讨的异化的劳动或者劳动异化,这种劳动对人而言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在这里,构成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劳动被扭曲而蜕变为一种外在于人的被迫的和强制的活动,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活动。这种劳动成果的异己性,不是属人的,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是表现为一种外在的统治人的异己力量。与异化受动的实践直接对应的是人的异化的存在状态。人的存在受异化的世界的统治,人已经生成的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被扭曲、变形、破坏和扼杀。 人之存在的自由自觉状态。自由自觉的和创造性的实践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实践,它以自觉的和清晰的方式展示出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展示出人与动物及其他自然存在物的本质差别。
编辑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鲜明且较为全面而深刻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