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后”与原型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杨丽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杨丽娟  页数:2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对“理论之后”的预言逐渐取代了喧嚣的后现代论争。然而因具有明显的结构主义特质而被后现代话语解构、被多数批评者简单误用的“原型理论”却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本书吸取后现代理论的经验和教训,对“原型理论”进行重新解读和全面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以多元、平等理念为核心的“原型一文化批评”。本书可以为文学理论走出后现代泥淖,适应新的文化发展趋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简介

杨丽娟,1974年生,黑龙江鸡东人。200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2008年在台州学院工作,现任教于大连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西方文学和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原型批评和原始神话为研究重点。著有学术专著《世界神话与原始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有些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方文论的发展态势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一、后现代理论的哲学话语二、传统文化观念的消解三、宏大叙事的消解四、文学诸要素内涵的变化第二节 “理论之后”一、后现代思维的泥沼二、对后现代文化观念的批判三、恢复宏大叙事的需要四、文学观念和批评宗旨的重新定位第二章 中国西方文论研究和文学理论建设——以原型理论为例第一节 原型理论研究一、译介和传播二、反思和发展三、问题和机遇第二节 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一、怎样的文论才称得上“中国当代文论”二、中国当代文论建设需要哪些条件三、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关键在哪里第三节 原型-文化批评的建构一、原型理论特有的认知方式二、原型理论特有的批评视角和人文价值第三章 原型的界定第一节 原型的概念一、原型与哲学和宗教命题二、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三、原型与文学模式四、原型的基本内涵五、原型的特点第二节 原型的辨识一、原型与母题和仪式二、原型与象征和意象第四章 原型的类型第一节 原型的类型划分一、弗雷泽从人类学角度对原型的发现及二、弗莱从文学意象角度对原型类型的划三、荣格从心理学角度对原型类型的划分第二节 经典原型举要一、死亡与再生原型二、阴影三、阿尼玛四、阿尼玛斯五、曼荼罗六、上帝七、其他原型第五章 原型的置换一、原型置换的内在动因二、原型置换的中介三、原型置换的机制四、原型置换的基本途径五、原型置换的原则六、原型置换的具体方式第六章 原型的价值第七章 原型批评的本质和价值第八章 批评实践结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当下宏大叙事建构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因为它是一种来自整体的依托、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一种终极认识的追求。前一段时间的各抒己见都是在为新一轮的宏大叙事添砖加瓦、拓疆铺路。在新的认识基础上,新一轮的高屋建瓴的整体建构必然会出现。那些标榜自己只是众说之一说,并以此来嘲笑宏大叙事的学者都应认识到一个基本问题:任何一种说法和阐释都在为以主体问性为基石的宏大叙事的建构继续开阔视野、积蓄力量。力图最大限度地将已有能量统摄在自身之中的愿望和尝试,永远像力图在与他者的差异中独树一帜一样合情合理,并且是可能和可行的。宏大叙事内部的广泛程度和复杂程度永远没有限定。根据批评者自身的视野和能力,在批评中建构起的关系越是复杂,其产生的主体越具有包容能力,即在主体间相互整合进而形成宏大叙事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统摄能力。换言之,超越后现代语境的新型的宏大叙事是以主体间性为基石,以共时历时兼顾为特点,以理性和审美追求为宗旨的宏大叙事。我们力图建构的以原型理论为核心的超越后现代语境的文学的文化批评理论正是这种新型宏大叙事之一。四、文学观念和批评宗旨的重新定位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理论体系仅仅在它们成为一个认知模型的必要部分时才有重要性。在这个模型的框架内部,这些理论体系可以被用作分析或综合的工具,与最具智慧的一系列具体材料的可能性和需要相对应。同时,文学史也是一个多层面的体系,表达不同层面的不同联系。在最普遍的层面上,当追问认知策略的基础、可能性和基本局限时,文学史的模型的发展与哲学相连。

编辑推荐

《"理论之后"与原型:文化批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理论之后”与原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