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孟军 页数:234 字数:190000
内容概要
亨廷顿是美国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政治安定的设计家
”。《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是系统研究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第一部著作。孟军所著的《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研究)》认为,亨廷顿突破以往政治发展理论的线性发展研究模式,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实,为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与稳定之间平衡的治理之道,也即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来推进民主化建设,建立一种稳定的民主制度,实现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动态平衡。
作者简介
孟军,山东泰安人,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社科规划项目两项,参与翻译《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共和的黄昏》、《自由主义的中立性及其批评者》等著作,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发展理论、乡村治理。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三、本书的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与思想渊源
第一节 亨廷顿的生平及思想发展历程简介
第二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前期:政治稳定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后期:政治民主
第三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渊源
一、对亚里士多德等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继承
二、对派伊、李普塞特等学者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第二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主题: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定义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目标
一、政治稳定
二、政治民主
三、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的关系
第三节 政治发展理论的主题: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发展与稳定的失衡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与现代化的变迁
一、传统社会和传统政治体制
二、现代化:传统政治体制变迁的背景
三、传统政治体制的变迁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困境:发展与稳定的失衡
一、失衡的表现一:政治动乱
二、失衡的表现二:腐化问题
三、失衡的表现三:政治衰朽——普力夺政体
四、失衡的表现四:“难以抉择”的政治参与模式
第三节 走出“发展与稳定失衡”的困境
第四章 政治制度化: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核心
第一节 政治制度化的衡量指标及其内容
一、政治制度化的衡量指标
二、政治制度的内容:结构与道德
第二节 增强政治制度化水平: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核心
一、政治制度化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核心
二、政治制度化增强政治体系容纳政治参与的能力
三、政治制度化是推进民主化进程的核心
四、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之间关系的核心
第三节 强大的政府: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制度前提
一、强大政府的必要性
二、强大的政府保障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第四节 改革: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动力机制
一、改革的两种战略:费边主义与闪电战
二、改革: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动力
第五节 国家建构: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整合机制
一、国家建构理论概述
二、国家建构:发展与稳定平衡的整合机制
第五章 政党:发展与稳定平衡的组织保障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产生、类别和发展过程
一、政党的产生
二、政党的类别
三、政党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适应性
第三节 政党是平衡发展与稳定的组织保障
一、政党是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组织保障
二、政党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三、政党是发展与稳定平衡的组织保障
第六章 公民有序参与下的民主化转型:发展与稳定平衡的实现
第一节 政治民主化的路线图
第二节 民主化的政权前提:威权国家
第三节 民主化的过程:变革、置换和移转
一、变革过程
二、置换过程
三、移转过程
第四节 民主制度的巩固
第五节 稳定的民主制度:发展与稳定的动态平衡
第七章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
第一节 亨廷顿在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亨廷顿与“新权威主义”
一、新权威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新权威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
三、对“新权威主义”的批评及其不被接受的原因
四、亨廷顿论新权威主义
五、新权威主义争论的反思
第三节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一、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二、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结语
第一节 亨廷顿在政治发展理论中的地位
第二节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与连贯性
一、政治发展理论的核心——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二、政治发展理论的连贯性
第三节 亨延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总体评价
一、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贡献
二、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亨廷顿的著作文章(亨廷顿助手Beth Baiter提供)
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