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为钦 页数:226
内容概要
《思与诗的搏击》介绍了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文学与人的关系、叙事作品的诗性品格和文学作品的批评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了。我认为,这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著作。著作对单个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又显得有些繁杂,不够集中。
作者简介
刘为钦,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载或摘编;目前正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书籍目录
序前言上篇 哲理的沉思第一章 世界感的意义第二章 “自然”的内涵第三章 “人”之何为第四章 “文学”与“人学”中篇 诗性的探索第五章 诗的起源第六章 叙事的本质第七章 叙事作品的类型第八章 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第九章 人物的类型第十章 解读人物的二重维度第十一章 情节的构成第十二章 解读情节的多重维度第十三章 功能性的叙事第十四章 当代情节观念的形成第十五章 新时期情节观念的转型下篇 诗与史的批判第十六章 女性的解放与诠释第十七章 生命的感悟与言说第十八章 叙述的探索与回归第十九章 “新文学”的命名第二十章 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分界第二十一章 “9.18事变”的文学史意义第二十二章 “十七年”文学研究的一种方略结语 建构自我与走出困境后记
章节摘录
作为生的表象,每个符码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且极力地规避着死亡:主人在自然灾害来临之时,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将家将遣散出门;家将寻思着,在饿死与不拣手段之间,他将选择不拣手段,甚至去做强盗,家将上楼后剥下老妪的衣服扬长而去;老妪蹲在楼板上拔着一具女尸的长发,将拿这些长发卖给别人去做假发;白天尚爬在门窗上的蟋蟀,在风雨如磐的夜晚已经不见踪影;昔日靠啃食人的尸体维持生计的老鹰,在寒冷的雨夜也不知去向——他们都在为了生存而图谋着得以生存的手段。造成这种生存危机的原因有瘟疫、饥饿、地震、火灾和龙卷风等自然灾害,还有冷酷无情的社会体制——在出现了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主人将家将赶出家门,家将恣意地抢劫他人财物,年老的妇女无依无靠却得不到社会救助。文本在展示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关系时,也潜隐着“生的表象”与“死的动因”的互动:每个生的人形符码,在谋求自己的生存时都将自己的生作用于一个“他者”,给“他者”带来死的危机。于是,文本又引申出了对善与恶的考量:家将问,在做什么;老妪答,拔了这长发去做假发;家将听了这出乎意料的平常的答话,不觉有些失望,先前的憎恶烟消云散;老妪告诉家将,那被拔着头发的女人,将蛇切成四寸长卖给春宫房里的侍卫去做菜料,我不觉得这女人做的事是恶的,不做便饿死,没法子才去做的;家将的心里突然来了一种勇气,剥下了老妪的衣服。家将这一符码包含着三重身份和所指:即被主人赶出家门,是恶的接受者(简称“家将1”);良心发现,以为老妪拔女尸的长发是恶,是善的支持者(简称“家将2”);剥下老妪身上的衣服,是恶的施予者(简称为“家将3”)。文本中作为善的符号只有“家将2”,而且家将善意和良知的烛光在本能的飘荡之下很快就泯灭了;作为恶的符号有:将家将赶出家门的主人、拔女尸身上头发的老妪、剥老妪衣服的家将和把毒蛇卖给别人食用的妇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