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在到世界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鲍克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鲍克伟  页数:3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德格尔既是一个有着深厚哲学史素养的哲学家,又是一个“面向事情本身”的思想尝试者,这个事实意味着其思想观念一方面具有原初区分并命名事情真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与哲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鉴于此,本论著把界定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基本观念,辨析这些观念与哲学传统思想,尤其是与胡塞尔意识现象学基本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厘定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观念在揭示世界真相时所具有的效力与限度的尝试,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  海德格尔把此在分析定为分析的起点,以及他对此在的阐释,集中体现了其思想与近代主体性哲学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此外,此在之基本结构,在世界一之中一存在,与海氏后期的核心概念即四重整体世界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

作者简介

鲍克伟,1973年出生于浙江苍南。1991年离开浙南乡村至武汉入华中理工大学就读,获工学学士学位。短暂工作后于1999年入南京大学,始以哲学为业,2002年获外国哲学硕士学位,一年后转入中山大学,20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发表“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新探”等论文、译文若干篇。现任教于江西财经大学。个人学术志趣主要在于试图通过研究工作求得自明,并力图说出真相、实情。此前的学习以海德格尔与胡塞尔的思想为重点,同时对希腊古典哲学,尤其是柏拉图的对话保持着持续的关注,此外也对先秦诸子之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本着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则重新领会与分析诸子之学说。

书籍目录

引论第一章 存在者学说第一节 现成存在者和上手存在者的区分及其理论意义第二节 上手存在者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上手事物的发生起源(存在者之被揭示状态)第四节 对现成事物进行认识的可能性第五节 从海德格尔的角度对胡塞尔感知理论的再考察第六节 实在问题第七节 余论第二章 世界:作为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的一个环节第一节 世界概念的三重含义第二节 周围世界及其显现的可能性;身体的缺失第三节 世界的结构(或生存论的建构):意蕴整体第四节 为何之故;世界解释中的目的性问题第五节 获得世界之生存论建构的现象学方法第六节 无:世界作为可能性第七节 作为在世环节的世界与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比较;世界视域第八节 小结第三章 此在,或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第一节 此在生存论分析之理论框架第二节 此在生存论分析的三个前提第三节 生存概念的诸含义、死亡以及此在的本真能在第四节 生存概念诸含义在生存论分析中的若干作用第五节 日常此在;他人问题;我的世界和共同的世界一 日常此在的自身显现,在一之中与意向性的联系和区别二 他人的共同此在,常人三 “我的”世界和共同的世界第六节 向来我属性、我与自身性第七节 此在的先天结构:在一世界之中一存在一 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与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之间的渊源二 在之中方式,在世界一之中存在作为此在的静态结构及其动态性三 在世界之中一存在中世界概念的歧义性,在一世结构提出的意义第八节 此在的“此”及其展开方式一 “此”是在一世整体的展开状态二 处身情态三 领会四 话语和意义,及其在认识中的奠基性作用五 小结第九节 此在的存在:忧一 sorge的含义与中文翻译二 忧作为此在的诸可能性条件之统一整体及其在现象上的见证第十节 此在的本真整体能在:先行的决心一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及其过渡二 死亡现象的生存论分析之作用及其问题第十一节 生存论分析的若干结论与疑难第四章 时间(性)第一节 时问性在何种意义上是此在的可能根据?第二节 源始时间,或时问性一 先行决心是本真时间性显现的现象基地二 时间性的三个绽出样式及其统三 时间性诸基本特征及其与生存的本质相关性第三节 时间性之时间化及其衍化:本真的时间性和非本真的时间性第四节 对非本真时间的解释:世界时间(或公共时间)及其性质第五节 时问测量活动与流俗时间(现在时间)观念的发生第六节 时间性与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世界以及存在者的关联第七节 结论:对时间的三种不同解释第五章 再论《存在与时间》及其与胡塞尔思想之关联第一节 《存在与时间》的现象学还原:从日常此在到本真能在第二节 在一世界之中一存在的背后是否还存在一个“现象学剩余”?第三节 《存在与时间》的一个困难:生存概念作为最终根据和世界之无第四节 时间性:作为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之可能性根据抑或其运动形式之显示?第五节 结论第六章 世界:四重整体的时一空游戏第一节 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转变问题第二节 存在概念与世界概念的同第三节 通向世界的道路:从在一世界一之中一存在之环节到四重整体世界第四节 世界之原初发生的可能性条件第五节 物化与世界化:物与世界的相互实现第六节 “时间与存在”的时间观念及其与《存在与时间》的比较一时间:作为世界之四方向人的达到方式二“时间与存在”与《存在与时间》的时间观念之比较第七节 时间、存在观念与现象学原则第八节 自生(Ereignis,ereignen)附表1附表2后记

章节摘录

此在出于自身的为何之故而赋予上手事物以“为了作”的含义,因此自在反而从彻底的主观性方面得到理解。海德格尔用自在概念所表达的只是上手事物的非课题性特征,而非表示它的非主体性特征。上手状态是就用具本身而言的,如果从此在的角度看,上手状态就与有所忧劳地与上手事物打交道活动相一致。在对用具进行使用的打交道活动中,忧劳一方面“使自己从属于‘为了作’的形形色色的指引”,另一方面在寻视地受到指引的状态下使用、制作用具。对用具的指引关联的先行领会是忧劳得以进行的基础。海德格尔对上手存在者的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指明用具的指引整体性。用具并非首先孤立而后才由主体通过某种能力联系起来的东西。与传统认识论首先从物性方面规定存在者的做法不同,海德格尔首先从存在者的用途方面规定存在者。用具作为用具总是具有“为了作……”的特征,也就是说任何用具都具有与其他用具的关联,都指向其他用具,用具只有在一个指引网络中才是其自身。按照海德格尔,用具的这种关联并不非事后添加,而是用具的原初特征。海德格尔对用具的这个原初特征的强调与他对传统认识论的两个批评有关。第一个批评与存在者的整体性有关,第二个则涉及价值问题①。而且很显然,这两个批评也针对胡塞尔。

后记

本书是余在博士论文(题为“以世界的发生问题为基线解说时间”,2005年6月于中山大学)的基础上继续思索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结果。与博士论文相比,本书无论在篇幅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改变,出版时又作进一步精简,是余较为满意的一个文本。当年的博士论文还仅仅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分梳,尚未能立足于现象实情或哲学问题本身深入讨论海德格尔的思想及其与哲学传统间的关联,然迫于时间和生计只能匆匆结稿,这次修改总算可以稍稍弥补遗憾。余本科所学为工程热物理,毕业时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仍所知寥寥,后有志于修习哲学实源于自己心中无法解决之困惑,希望能够借助于先哲的智慧消除自己的愚痴。此愿望推动余于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而以西方哲学为业。入学之初,即有幸遭遇《存在与时问》和现象学,此后一直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至今十年。余也鲁钝,积十年之功,始有此书。哲学修习不啻一项奢侈活动,余本农村少年而有机会长时间置身其间,这首先要感谢亲人的支持!同样,要感谢导师倪梁康先生,允余侧身门下,使余能较顺利地进入哲学之领地。人文学科的修习实亦精神生命之孕育,乃人之第二生命,在余精神生命的筑基中,倪师之言传身教使余受益良多。

编辑推荐

《从此在到世界:海德格尔思想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此在到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