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悦笛 编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美学、艺术和文化,正在直面——“全球化”的语境!从全球化的构成上看,全球化实现的途径主要有四条,这意味着全球化在——“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四个相对独立的层面上得以实现。如果说,全球化就犹如一个巨大的世界网络的话,那么,这个网络便是由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些众多的网络环环相扣、错综复杂地交织而成的。正是这四个层面的相互回应、相互制约和相互推动,导致了它们之间关系的交互变化,从而推进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这里人类层面实现的全球化只是在相对意义上提出的,而在民族国家、民族社会领域实现的全球化,则为以往的全球化理论所集中关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就主要出现在这两个层面上。同时,全球化的阻力亦主要存在于民族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运作中。而对个人层面而言,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问题便退居次席,文化全球化问题则被凸显了出来,审美和艺术对人的影响首先也是从个体开始的。全球化的实现要最终落实在个体的层面之上,因为个体是全球化的最为微观的层面。在全球性文化蔓延的语境下,接触到它的个人都深感到一种时空“压缩化”文化现象的存在。
内容概要
本书精选了当代国际著名的美学名家的访谈,不仅深描出最新的“美学国际”之版图和走势,而且使得中西美学之间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文化间性”的对话。这就是“全球对话主义”的时代,中国美学已经融入其中。
作者简介
刘悦笛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国际美学协会和中西哲学比较学会会员,韩国艺术哲学学会顾问,《美学》杂志执行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博士后,Comparatwe Prlilosophy编委。主要著作有《分析美学史》、《生活美学》、《艺术终结之后》、《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视觉美学史》、Chinese Aestheticsand Western Criticism(与Mary B.Wise rnan主编),在《国际美学年刊》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文化与比较哲学。
书籍目录
序一 当代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序二 融入“全球对话主义”的中国美学从分析哲学、历史叙事到分析美学——阿瑟·丹托访谈录之一多元主义是艺术宽容的状况——阿瑟·丹托访谈录之二“我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我是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之一“我的平台是整个世界”——特里·伊格尔顿访谈录之二关于“美育代宗教”的杂谈答问——李泽厚访谈录美国哲学与美学的当代新拓展——约瑟夫·马戈利斯访谈录审美介入与介入美学——阿诺德·伯林特访谈录之一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阿诺德·伯林特访谈录之二科学认知主义视野下的环境美学——艾伦·卡尔松访谈录拓展美学疆域,关注日常生活——沃尔夫冈·韦尔施访谈录艺术终结:从黑格尔到当代境遇——柯提斯·卡特访谈录“实用”与“桥梁”——理查德·舒斯特曼访谈录之一新实用主义美学的视野——理查德·舒斯特曼访谈录之二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美学研究——艾琳·温特访谈录
章节摘录
如果你指最近对实用主义的新兴趣是“新实用主义”,并且它在努力揭示美学方面的重要性,那么这对美学的确有重大的意义。实用主义不仅把审美经验看作处于人类生活的情境中,而且因为把人看作社会动物而意识到艺术和自然与审美经验之间有重要的联系。艺术不可被孤立而局限地加以理解,而必须将其视作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就要极大地扩充被考虑的艺术的领域和类型。因此,我们为艺术作出的评定便是,它在社会批评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我正在写一本有关审美和社会价值关系的新书,我相信把握这重联系是极为重要的。刘悦笛 您怎么评价“环境美学”和美学原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就像您反对“审美无利害”,它是否和您环境中的“介入理论”直接相关呢?事实证明,正如我在翻译您所主编的文集《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野》(Environment and the Arts: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2002)的中文译本当中所说的,您“对美学的基本理解同对环境美学的深入研究,其实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关联:环境美学的某种理论被‘上升’后用以突破传统美学原论的局限,反过来,美学原论的某些拓展也被‘下放’到环境美学当中。”伯林特我不认为环境美学是孤立的而区别于一般的美学。美学是关心这些问题的:鉴赏、意义、审美经验发生的对象和条件及标准的判断以为它们提供种种名称。
编辑推荐
《美学国际:当代国际美学家访谈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