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吴佩军 页数:327
前言
2009年,青年学者吴佩军以博士论文《日本雇佣制度的历史考察》获得了南开大学的博士学位。此后,作者认真而严谨地对论文进行了修改与补充。从博士论文选题开始到论文出版,体现了作者对日本雇佣制度的观察与思考。 当今世界的事物真是变化莫测。直到20多年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企业内工会这三项独具日本特色的企业管理方式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甚至被作为日本创造战后迅速恢复经济并实现高速增长“奇迹”的“三种神器”。本来“三种神器”是日本传统神话中皇室世代相传的三种宝物,即“八尺镜”、“八尺琼勾玉”和“天从云剑”,过去,这些极具神秘色彩的“宝物”或深藏宫中,或被奉祀于皇家神社,不允许任何人见其真容。战后日本尽管实现了民主化,“三种神器”仅仅成了皇室的象征,但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以及企业内工会可以比之为“神器”,说明这些制度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这“三种神器”也随之黯然失色,不断受到质疑和否定,许多人甚至认为终身雇佣制已经走到尽头。
内容概要
本书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营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纵向考察日本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雇佣制度的发展过程,从中了解到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出现是以近代化工业与传统工场手工业的并存、近代观念与传统理念的共生为历史前提条件,它的发展变化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通过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更清晰地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企业雇佣制度的变迁过程。
作者简介
吴佩军,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任教。200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学术成果: 《日本学界对企业雇佣制度问题的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对日本德川时代朱印船贸易发展过程的历史考察》,《历史教学》,2009年第2期。 《日本江户时代商家雇佣制度的合理性》,《日本学论坛》,2008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9期转载。 《武藤山治与钟纺的劳务管理――日本战前企业雇佣制度的近代化》,《东北亚论坛》,2007年9月增刊。 《对日本内部劳动市场的动态考察》,《东北亚论坛》,2006年12月增刊。
书籍目录
序章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一章 前近代日本的雇佣制度 第一节 商家奉公人制度 一 商家奉公人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二 商家奉公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 商家奉公人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手工业者阶层的亲方制度 一 亲方制度出现的条件 二 亲方制度的基本内涵 三 亲方制度的特征 小结第二章 原初型企业雇佣制度 第一节 明治时代企业雇佣制度形成的外部环境 一 雇佣劳动者的出现 二 近代企业的出现 三 明治时代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纤维产业的“原生劳动关系” 一 “原生劳动关系”出现的历史背景 二 “原生劳动关系”的内容 三 纤维产业“原生劳动关系”的弊害 第三节 重工业领域的亲方制度 一 亲方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亲方制度的基本形态 三 亲方制度的弊端 第四节 矿山企业的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 一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二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发展演变 三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 纳屋制度和饭场制度的解体 第五节 高岛煤矿的纳屋制度 一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形成 二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具体内容 三 高岛煤矿纳屋制度的废止 小结第三章 家族主义经营型企业雇佣制度 第一节 日俄战争之后的企业雇佣环境 一 《工场法》的出台推动雇佣制度的变革 二 产业发展催变雇佣制度 三 工人运动影响雇佣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家族主义经营下的雇佣制度 一 家族主义经营形成的历史过程 二 家族主义经营的具体内容 三 家族主义经营的评价 第三节 钟纺的“大家族主义” 一 钟纺所面对的劳动问题 二 武藤山治对雇佣制度的改革 三 武藤山治的经营理念 小结第四章 国家权力统制型企业雇佣制度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企业雇佣环境的变化 一 统制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丧失 二 军事工业的发展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三 法西斯主义的膨胀对工会的影响 第二节 战时劳动统制——国家对雇佣制度的规制 一 对企业招工的限制 二对工资的统制 三 对企业内部培训制度的规范 四 战时劳动统制的影响 第三节 产业报国运动——国家权力对劳资关系的统制 一 产业报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二 产业报国运动的理念 三 产业报国会的组织结构 四 产业报国会的职能 五 产业报国运动对企业雇佣制度的影响 小结第五章 协调型企业雇佣制度 第一节 战后企业雇佣环境的变化 一 新型经营者的出现和企业制度的变革 二 战后日本劳动法体系的形成 三 战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 战后企业雇佣形态的变化 一 经济恢复期——终身雇佣原则的形成期 二 经济高速增长期——终身雇佣原则的确立 三 经济稳定增长期——终身雇佣原则的动摇 四 改革调整期——终身雇佣制的改革 第三节 企业人事工资制度的变迁——年功主义与能力主义的消长 一 经济恢复期——完全意义上的年功主义人事工资制度 二 经济高速增长期——年功主义工资制 三 经济稳定增长期——能力主义要素的增强 四 改革调整期——年功主义原则主体地位的丧失终章 第一节 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影响日本企业雇佣制度发展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 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评价 第四节 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参考文献 日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建立了统一而明确的奉公人招募录用制度 江户时代的商家一般通过家族成员和可以信赖的店员以及有着常年贸易关系的商人的介绍招募奉公人,而较少通过“口人”和“世话人”等专业介绍所雇佣奉公人,且对奉公人的出身、籍贯、年龄有相应的规定,还要求奉公人递交担保书,并找担保人担保。这些明确的招募原则为商家建立主从一体的组织结构创造了条件。 江户时代的商家(特别是大商家)大多建立了由总店或本家招募奉公人的制度,保证了奉公人的质量,也为全面管理奉公人提供了条件。如三井家在1710年规定:“为了统一管理不断扩大的事业网,设立大元方作为统辖三井同族全部事业的机构,此后各店不得随意雇佣奉公人,只能由大元方从京都和松坂一次性招募‘和主人一心的伙计’,送到江户和大阪等地。”1730年,又进一步规定:“江户各店一律不得录用关东出身的伙计,录用的势州出身的伙计也不要马上让他们在江户店工作,而要将他们送到京都,甄别好人品之后,再送到江户。”伊势商人长谷川家也明确规定由松坂本家统一招募和录用奉公人,江户分店原则上不录用奉公人。鸿池等商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也基本上由本家统一招募奉公人,各分店无权招募。 ……
编辑推荐
前近代日本的雇佣制度 原初型企业雇佣制度 家族主义经营型企业雇佣制度 国家权力统制型企业雇佣制度 协调型企业雇佣制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