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红岩 页数:400 字数:42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李红岩将中国近代史学史作为一个新旧史学演变的历史阶段来研究,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哲学等广阔的视野上加以透视,在每一时期以及每一章节中注意论述史学思想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思想基础,并揭示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又注意把握中国近代史学史发展的特殊规律。
作者简介
李红岩,天津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0—2002年,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欧洲历史研究所、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史学理论、中国近代史学史。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社会科学项目多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两百余篇,出版著作八部。现为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史学部主任,《历史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马研系导师、苏州大学教授等。
书籍目录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与形成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来龙去脉
《读书杂志》与中国社会史论战
“封建”论争与陶希圣的观点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的理论与实践
钱锺书论六经皆史
夏曾佑传略
刘师培的前半生
刘师培何以要背叛革命
刘师培遗稿之谜
王国维开罪沈曾植
史术通贯经术:柳诒徵之史观
钱锺书古典文学研究的特征与贡献
历史学是包含文学性的科学
开明通达史思深厚
——读吕思勉《为学十六法》
充实而有光辉
——读严耕望《治史三书》
史学“非主流”与“史学方法”
华好九章论史学
揭示中国历史奥秘的一部力作
静心细审历史的“复活”
看王立群如何演绎大汉精神
走向形而上学的中国近代史学
学术评价如何实现公正
写出一个城市的传记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
“于丹心得”之后的又一部《论语》新解
一部优秀的年鉴学派概览
不要让历史学失去诗意
完美主义的学术经典:《管锥编》
后记
章节摘录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建立与形成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质,在于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3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建立与形成,是当时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说,有四个要点: 一 是晚清民初资产阶级史学的最新成果“新史学”,为它奠定了学术基础与平台。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与扬弃。二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为标志,世界战略格局发生根本改变;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为标志,中国的政治生态及文化、思想环境,也发生形态性转向。国际、国内两大因素相互作用,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提供了时代基础和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上述国际、国内两大因素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化及深入发展的结果。三是作为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核心内容的全球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列宁领导下的新生苏维埃政权在中国直接指导了大革命运动,大革命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态势,直接催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四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一大批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社会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和史学家的涌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提供了最初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建构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 由此四点可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产生,乃历史之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后,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及反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互动中逐步成为中国史学的主流。走向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基本脉络。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