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王洪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06出版)  作者:王洪军  页数:495  
Tag标签:无  

前言

在胡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编委会,从全国每年毕业并通过答辩的社会科学博士论文中遴选优秀者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项工作已持续了12年。这12年所出版的论文,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较好地实现了本文库编辑出版的初衷。编辑出版博士文库,既是培养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有效举措,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积累,很有意义。在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前,我就曾饶有兴趣地看过文库中的部分论文,到社科院以后,也一直关注和支持文库的出版。新旧世纪之交,原编委会主任胡绳同志仙逝,社科院希望我主持文库编委会的工作,我同意了。社会科学博士都是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社科学者是我们社会科学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支持他们更快地成长。每一个时代总有属于它们自己的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研究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内容概要

  汉代是经学的繁荣时期,也是文学的繁荣时期。两汉经学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两汉博士文人群体是两汉经学的传承者,也是两汉文学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因此考察两汉博士制度的建立,分析两汉博士文人群体的构成,梳理博士文人群体的知识结构与价值取向,对理解两汉文学的基本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七章,力图在两汉经学及博士制度建立的历史叙述中,论述两汉博士文人群体独特的知识构成与精神性格,阐释两汉的经学传承与文学传承、经学解读与文学解读、经学主张与艺术情怀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两汉博士文人群体在经学与文学历史上的独特意义。

作者简介

王洪军,男,黑龙江海伦人。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并留校图书馆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2005年晋升副研究馆员,2007年任《北方论丛》编辑部文学编辑,2008年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继续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的研究,独立承担或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五项,在《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学刊》、《学习与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汉代博士制度与博士文人群体的形成第一节 秦代博士制度的创设及政治功能一 秦代博士制度的文化基础二 秦代儒生博士的政治际遇三 秦代博士制度的价值省察第二节 汉代博士与五经博士制度的建设一 汉初的博士官制二 五经博士的设立三 五经博士的极度扩张四 光武中兴与博士制度的恢复五 白虎观会议的政策导向第三节 汉代博士及博士弟子选拔与任用一 西京博士的策试与擢迁二 西京博士弟子的遴选与考核三 东京博士的选任与擢升四 东京博士弟子的选拔与任用第四节 汉代博士文人的地域分布与文化特色一 齐鲁“文学天性”的形成二 “蜀学比于齐鲁”的骄傲三 “南阳文学儒林”的夸赞四 “汝颍固多奇士”的追问第二章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知识构成与价值取向第一节 “杂学博士”的知识价值与战国遗风一 汉代博士文人的政治情怀二 “汤、武革命”与汉朝的历史正名三 藩府经学与文学的时代繁荣第二节 “专经博士”的政治诉求与性格趋向一 经典的张力与权威话语的构建二 儒学内部学术纷争与政治期望三 “纯用德教”:汉代政治衰败的起点第三节 经学的神学向度与经典性格的消解一 “受命之符”:倾听神明的政治召唤二 谶纬决疑:朱紫错用的政治发明三 “一禁绝之”:古文学家的谶纬批判第四节 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执著和价值自省一 “匡扶王室”:正义之士的激烈抗争二 “傲岸泉石”:人生况味的热烈追慕三 “操行俱绝”:特立独行的人文品格第三章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经学传播与文学传播第一节 两汉《诗》的传播谱系一 《鲁诗》的派别二 《齐诗》的传承三 《韩诗》的授受四 《毛诗》的谱系第二节 《诗》与汉代今古文之争一 《毛诗》的艰难跋涉二 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第三节 《诗》纬文学价值观察一 “端门受命”:孔子形象的神化认知二 谶纬《诗》学:别开生面的阐释方式三 感生神话:玄妙幽远的政治意味第四章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经学阐释与文学解读第一节 “《诗》以正言”:汉代诗学的精神旨归一 “《诗》为天下法”:汉代政治的伦理基础二 “称《诗》以谏”:文学意义的政治遮蔽三 “赋以讽喻”:汉代士人谨慎的文学努力第二节 “诗以言情”:诗学观念的人性复归一 “民性固然”:先秦诗说的理论基础二 “吟咏性情”:汉代诗学的意义追寻三 “反情和志”:道德规范的郑重言说第三节 “抒中情而属诗”:诗学观念的重新审视一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二 “结微情以陈词三 “诗言情,乐府极备景色第五章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文学创作与艺术情怀第一节 诗心蕴藉的文学主题一 “非常之功”:博士文人的颂美情怀二 “与古诗同义”:辞赋创作的政治褒扬三 “褒德显容”:斗才逞志的时代赞歌第二节 雅乐俗化与汉代歌诗的情感空间一 汉代礼乐制度的建立二 汉代歌诗的情感维度三 汉代歌诗的诗学意义第三节 书画艺术的个性发展及影响一 书法艺术的自觉追求二 绘画意义的审美发现三 汉代书画艺术的影响第六章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精神转向与人格影响第一节 儒林传:传统经学士人的精神定位一 儒雅之林:“彬彬多文学之士二 经学该洽:“焕乎其有文章三 师资名家:“密尔自娱于斯文第二节 艺文志:文学观念的全面展现一 艺文含义诠解二 诗赋略:雅集奇丽之观的嚆矢三 小说家:尚“有可观之辞四 爰自目录:凝视文学发展的身影第三节 文苑传:传统士人的精神转向一 东观集韵:“洋洋乎其盈耳二 幕府风雅:“展中情之嫌婉三 名士风流:“纷纷欣欣兮其独乐第七章 两汉博士的经学师承与魏晋世族的家学传承第一节 表彰六经与汉代经学世家的彰显一 孔氏:圣泽荫护的骄傲门第二 伏氏:光耀两汉的儒学世家三 桓氏:华盖盈门的经学新宠第二节 汉末世家的士林影响与士风丕变一 “德星聚”:社会期待的文化投影二 “清流”:砥砺名节的人格激赏三 品题:汉末士人的兴寄风流第三节 汉魏世家的经学传承与文学传承一 学业因袭:贵游子弟的家学传统二 荆州学派:卓立末世的经学救赎三 “遒章雅咏”:文学际会的诗情画意参考文献后记补记英文目录

章节摘录

刘邦“不怿而有惭色”,陆贾的批评明显切中要害。刘邦践位之后,对于自己轻薄儒者的行为进行了深刻反省,“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②这说明,刘邦已经逐渐改变了对于知识和知识阶层的看法,故诏令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贾郁积已久的儒学修养和儒生气质得以释放,“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日《新语》”③。《诗》、《书》的政治价值和思想价值第一次得到了生动而直观的体现,儒生改造自身的儒学价值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理想,由可能而变成现实。从此,儒生、儒学、儒家思想为汉代政治服务有了合理的政治定位,而叔孙通、陆贾的通达入仕自然为看到了希望的汉儒们所追慕,为儒家思想独占政治舞台提供了政治动因和价值展望。司马迁对汉初的儒学发展有过这样的描绘:“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于是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

后记

看着刚刚写完的论文,并没有兴奋的感觉,情绪反而很低落。“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此刻,实在是连当初写作时的半折心情也没有。如履如临地把论文交给导师,竟不敢多言语,简直就是从导师家里逃出来的。如果能够写出这个题目的半折意义,无疑我是成功的。我的论文是“命题作文”,连篇章结构都凝聚着导师傅道彬先生的智慧和心血。先生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在我这里全部变成了压力,甚至是彻夜难眠的焦虑,这或许是先生所没有料到的。正当我彷徨不安之际,赴香港中文大学访学的通行证办妥,我逃也似地匆匆踏上南下的列车。在香港中文大学,我急切地折返于钱穆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崇基图书馆,如饕餮一样地吞下了我感兴趣的全部资料。半个月时间我终于平静下来,那是令我心醉的不曾有过的一种宁静。我理解了我的题目,虽然心力不及,但可以做一点了;我读懂了老师的关爱,蓦然令我感动,我知道这种深切的关爱将永远与我同行了。于是,我做到了心无旁骛,全然没有感觉到日子过得很苦。从香港回到家中,体重骤减,且病在了返乡的列车上。论文写得很艰难,我不敢放松,怕自己没有勇气写下去。很多好心的朋友,劝我不要太固执,说差不多就行。我只能报之以微笑,我知道我背负的是什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汉代的经学与文学,一直是学术界试图解释而又解释不清的学术难点。此论文从汉代博士制度人手,比较清晰地勾勒出经生博士与文人的双重形象与性格,从而对汉代经学与文学的关系,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论文材料翔实,视野开阔,论述条理清晰,文笔恣肆,是一篇汉代文学研究多有创获的论文。  ——詹福瑞论文角度新颖,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论题,论文之优长在于将汉代文学视为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并结合博士文人群体的形成与变化,考察其人格心态之演进历程,以及由此导致的文学观念之变革、文学创作之变化,乃至与魏晋文学之关系。其中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见解,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左东岭论文建立了比较庞大的研究框架,既横向展开,又纵向联系,对汉代博士制度的发展、演变以及其文学方面的成就与影响等都给予了新的价值评估与历史定位,特别是对汉代博士的价值取向与精神、人格等方面的论证多富有新意。  ——赵敏俐论文视角独特,论题新颖,有开创性,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作者首次对秦代博士制度的创设及政治功能、汉代博士及五经博士制度的建设、汉代博士及博士弟子的选拔和任用、汉代博士文人的地域分布与文化特色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论,内容充实,学术分量厚重。  ——陶文鹏作者将汉代博士文人群体的形成及内在精神世界作了客观性很强的研究,给人以明显的历史感,其中对经学的梳理及文学向度的沟通,都有着内在逻辑发展可循。论文体现出笃实厚重的学术特点,文献征引丰富,大大增强了学术含量。  ——张晶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汉代博士文人群体与汉代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