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都址考古纪实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胡谦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胡谦盈  页数:1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属于工作研究和学术史研究的范畴,是一部融资料性和知识性为一体,专业性与普及性并重的学术史书籍,它分为五章全面而系统地具体介绍和总结70多年来我国上古夏、商、西周三朝中最后的一个都城遗址——周都丰、镐的考古工作、发现及研究成果;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不回避讨论考古工作中特别是发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和失误,使读者对丰、镐周都考古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书中收集资料内容全面、翔实,对各种问题进行客观而适当的评论裁断,不虚关,不隐恶,实事求是,避免泛论,做官样文章。对文物考古资料有综合有分析。着重从学术角度说明问题。全面反映有争论的观点和结论,以及提出个人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涉及考古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则从科学发展观上来加以探讨和分析说明,以便进一步提高我国考古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对考古学、历史学和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有很好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胡谦盈,男,1930年8月生于广东省恩平市下绵湖村,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夏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考古足迹达及长江、黄河,历任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安阳队、丰镐队和泾渭队的队长职务,先后主持和参加晋南、豫东商丘和泾渭等三个地区的考古调查,以及丰镐都址、安阳殷墟、晋南东庄村、豫东孟庄村、陇东常山、徐家碾和陕西长武碾子坡等重要文化遗址和墓地的大规模发掘与研究。1990年退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胡谦盈治学严谨,不尚“捕风捉影”之类空谈,立说坚持遵循认识来源于实践和铁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去解决学术上不清楚的问题;在学术上既注意宏观,又十分重视微观,也就是运用宏观理论分析与微观实证相结合说明问题,从而在多个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是探索丰镐都址、先周文化与先周历史、常山下层文化、仰韶文化东庄村类型遗存以及黄土地区窑洞居室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此外对寺洼文化的研究比前人的认识深入一步,对考古学方法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独到见解。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展开分析论证,从严格的论证和实证材料出发,修正已有理论的不适用性和学术局限,提出新的分析方法,形成创新性的概念,如对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应用功能及范围的论述,提倡考古调查和发掘要从文史高度做工作,发掘遗址或墓地要有全局观点和史学观点,以及对夏鼐考古学文化命名定义作出了补充和完善,等等。著有五部学术专著:《胡谦盈周文化考古研究选集》、《南邠州·碾子坡》(《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考古学专刊》)、《徐家碾寺洼文化墓地》(主编兼主要作者)、《三代都址考古纪实——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和《周文化及相关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将于2010年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传说中的姬周族源一 关于周族和殷族同源的传说二 关于姬周族是戎狄族种姓的传说第二节 姬周起源地及其都城变迁一 传说中的周都(一)关于“邰都”问题(二)关于“程都”问题二 “不窟故城”、豳邑、岐邑、丰邑和镐京等五都故址所在地(一)“不窟故城”(二)“豳邑(三)“岐邑”(四)“丰邑”(五)“镐京”三 从先周文化分布溯及周族起源地及其发展(一)先周文化的分布(二)从不同年代的先周文化分布溯及周人起源地及其发展第三节 丰、镐周都的创建与湮没及都址的重现一 丰、镐周都的创建与湮没(一)丰、镐周都的创建(二)丰、镐周都的湮没二 丰、镐二京故址的重现(一)丰水、镐水、(周)滴池、彪池和汉、唐时代的昆明池位置及范围(二)丰、镐二京故址位置、范围及中心区第二章 丰、镐二京都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概况及其主要收获第一节 寻找丰、镐二京都址位置的摸索阶段第二节 丰、镐二京故址的确认第三节 丰、镐二京都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一 丰邑都址二 镐京都址第三章 丰、镐都址居住遗存综述第一节 丰、镐都址文化层的分期与年代一 丰邑都址文化层的分期和年代二 镐京都址文化层的分期和年代第二节 丰、镐二京都址的宫室遗存一 丰邑(一)先周时期的丰邑(二)丰邑西周宫室遗存二 镐京西周官室遗存第三节 丰、镐都址中的遗迹一 房子(一)半竖穴式房子(二)窑洞房子二 水井、窖穴和灰坑(一)水井(二)窖穴(三)“灰土坑”三 手工业生产迹象(一)冶铸生产迹象(二)制骨的生产遗存(三)制瓦生产迹象(四)制陶器的生产遗存第四节 丰、镐都址出土的遗物一 生产工具和武器(一)砍伐、敲砸工具(二)切削工具(三)农业生产工具(四)手工业生产工具(五)渔猎生产工具(六)武器二 生活用具(一)陶质器皿(二)青铜器皿(三)釉陶器皿(四)铜、骨、牙制生活用具三 装饰品和雕刻物(一)装饰品(二)雕刻物四 乐器、车马器及其他五 宗教信仰遗物六 文字与符号(一)甲骨文(二)陶文(三)铜器铭文(四)符号标记第四章 西周墓葬及其附属坑(也称陪葬坑或称随葬坑)第一节 西周墓葬及陪葬坑的发现数量及其分布概况第二节 车马坑、马坑和牛坑的形制及其归属问题一 车马坑的形制二 马坑的形制三 牛坑的形制第三节 西周墓葬A.第一类幼儿“瓦棺葬B.第二类成年人土葬一 带墓道的大型墓葬(一)双墓道的“中字形”大墓M157(二)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52(三)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68(四)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70二 洞室墓葬(一)墓葬形制特征及墓葬年代(二)两个问题的讨论三 竖穴土圹墓葬(一)墓葬形制的主要特征(二)随葬器物(三)墓葬的分期和年代第五章 余论一 发掘研究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 考古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发掘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

章节摘录

插图:中国古代的奴隶制约略在传说中的夏王朝奠定了始基,经过商王朝的大发展,到周朝的前半期——西周王朝达到鼎盛时期。西周的势力和影响远远超越了前代,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周朝的后半期中叶——也就是东周时期的春秋和战国之交是奴隶制日渐土崩瓦解并演变为封建制的时期,…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一个疆域广大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汉大帝国正处于胚胎之中。由此可见,姬周民族(这里“民族”一词是指广义说的。下同)建立的周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周朝的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周王朝前期出了一位大思想家、政治家叫周公,曾经为辅佐周成王制定了“周礼”。“周礼”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奴隶制法令。周王朝后期又出了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就是孔子。孔子自认为是周公的学生。孔子教导自己的学生又以“周礼”为准则。而孔子的思想即儒家学说对我国长达2500多年的封建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在民间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时至20-21世纪,孔子学说不仅在中国及华人社会普遍受到崇尚,在世界上也引人关注和尊敬。儒家学说一直是世界各国汉学当中的热门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力及其影响不断得到大大提高和加强,近年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有众多的国家及人民为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相继设立孔子学院,所以孔子的名字在今日已变成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同义词或代名词”。我国自汉代以来,历代史家都十分注意和重视周代历史以及周族早期历史的探讨与研究。其中关于姬周族属、起源、都城变迁及其都城故址所在地包括都城的建筑规模和文化内涵等问题,就是人们一直十分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研究课题,也是考古学界与历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论和有待解决的一些学术问题,在这里,我们打算对上述诸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说明。第一节传说中的姬周族源如所周知,姬周是中国古代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华夏民族形成与发展中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族群。中国社会进入秦、汉封建大帝国后形成而且延续至今的汉民族则来源于华夏民族,也就是说,姬周是今日中华民族主体族群——汉族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最重要组成族群。关于姬周的族系及其早期历史的有关传说,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曾根据当时掌握的史料及口头传说在《史记》中有过介绍。但姬周族究竟属于中国古代哪一个民族,司马迁在当时已莫能辨别,只是把两种不同的矛盾传说并载于《史记》之中。

编辑推荐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可惜西周王陵至今却了无踪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