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沙健孙 页数:401
内容概要
本书是关于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和发展道路、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早期表述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沙健孙,教授。1934年2月生。回族。江苏宜兴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典著作导读》课题组首席专家。
撰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论》、《中国革命史论稿》、《中国革命问题散论》、《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等个人专著;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五卷本)、《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共产党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上、下卷)、《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的创建》(上、下卷)等著作;主持撰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以及《“十五”期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状况与“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趋势》等调查研究报告。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关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道路——兼评历史虚无主义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和发展道路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略论20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 科学地研究、宣传党和人民光辉的斗争历史——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关于1919—1949年时期中国历史教学中的若干重点问题 社会主义与新中国的历史发展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胡乔木同志谈党史工作 关于学习和研究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史的若干问题第二辑 关于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兼评庸俗生产力论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早期表述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 怎样认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对几种论点的辨析 对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的再认识 马克思主义,还是庸俗生产力论?——对一种观点的辨析 民粹主义的帽子乱戴不得——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历史评价问题第三辑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进行理论创新——兼评西式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中的命运 十月革命的原则是永存的 毛泽东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西式教条主义 应当破除对西方学术思想的迷信和盲从 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点——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沙健孙 列宁的《论我国革命》学习札记 关于理论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 什么是历史科学的创新? 重视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向陈寅恪先生学习什么? 《是历史唯物论,还是经济宿命论》读后第四辑 关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发展——兼评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他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与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旗帜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批判 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防止“和平演变” “颜色革命”的警示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关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能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 修宪,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那一套编后记
章节摘录
维新派的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如果说,洋务派主张学一点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那么,维新派则是主张仿效西法,变革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个运动也是一次为救亡而兴起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是,维新派本身也有着严重的弱点。首先,他们没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他们不仅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反而幻想依靠英国、日本等的帮助;他们不仅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尤其不敢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其次,他们不愿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性的变革,而是企图仅仅依靠一个皇帝,推行自上而下的渐进的改良,把自己的活动局限于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圈子之内。这样,一旦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幽囚,维新运动也就宣告夭折。康有为、梁启超亡命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死难,维新期间颁布的多项诏令一概成了废纸。除了留下一个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以外,所有的革新措施都一风吹了。戊戌维新运动不过百日即告失败,这一事实给了人们极其深刻的教训。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四)孙中山率先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正是由于看清了改良的道路走不通,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革命的旗帜。本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总是交替采取渐变即量变和突变即质变这两种形式,或者说是和平进化和革命变革这两种状态的交替。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是以渐变的方式演进的,这时,改良、改革对历史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当逐步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达到了极其严重和尖锐的程度,要求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而推动变革的社会力量也相应地成长起来了的时候,革命就会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后记
《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兼评若干社会思潮》一书,是梅荣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多年来,我在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社会思潮有所接触,并作过若干评析。梅荣政教授在读了我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对待西方思想理论》等文章后,认为这类文章对他正在进行的上述项目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便于查找,他建议我把这类文章汇集成册,予以出版。本书的编辑工作,就是在梅教授的建议下进行的。他还对本书的编辑方法,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本书收录的文章,按照专题,分作四辑,加以编排。为了便于了解有关文章发表的背景,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注明了它的出处与发表的年代,对个别文章还附加了对有关情况所作的简短说明。所收文章基本上保持了发表时的原貌,若干论战性的文字更是如此;但是,对于在不同文章中的某些重复性论述和重复引证的史料,则作了必要的删节。收入本书的文章,基本上是近年写作的,只有《“是历史唯物论,还是经济宿命论”读后》一文,写于1964年。因为该文联系中国历史的研究,讲述了怎样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问题,与本书论述的主题有所关联,所以也一并收录了。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兼评若干社会思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书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