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希腊人书

出版时间:2009-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古罗马] 塔提安 等  页数:432  译者:滕琪,魏红亮  
Tag标签:无  

前言

  西方文明有一个别致的称呼,叫做“两希文明”。顾名思义是说,西方文明有两个根源,由两种具有相当张力的不同“亚文化”联合组成,一个是希腊一罗马文化,另一个是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化。国人在地球缩小、各大文明相遇的今天,日益生出了认识西方文明本质的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不再停在表层,不再满意于泛泛而论,而是渴望深入其根子,亲临其泉源,回溯其原典。  我们译介的哲学经典处于更为狭义意义上的“两希文明时代”——即这两大文明在历史上首次并列存在、相遇、互相叩问、相互交融的时代。这是一个跨度相当大的历史时代,大约涵括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的八百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两希”的每一方,这都是一个极为具有特色的时期,它们都第一次大规模地走出自己的原生地,影响别的文化。首先,这个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余威之下,希腊文化超出了自己的城邦地域,大规模地东渐教化。世界各地的好学青年纷纷负笈雅典,朝拜这一世界文化之都。另一方面,在这番辉煌之下,却又掩盖着别样的痛楚;古典的社会架构和思想的范式都在经历着剧变;城邦共和体系面临瓦解,曾经安于公民德性生活范式的人感到脚下不稳,感到精神无所归依。于是,“非主流”型的、非政治的、“纯粹的”哲学家纷纷兴起,企图为个体的心灵宁静寻找新的依据。希腊哲学的各条主要路线都在此时总结和集大成:普罗提诺汇总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路线,伊壁鸠鲁/卢克来修汇总了自然哲学路线,怀疑论汇总了整个希腊哲学中否定性的一面。同时,这些学派还开出了与古典哲学范式相当不同的、但是同样具有重要特色的新的哲学。有人称之为“伦理学取向”和“宗教取向”的哲学,我们称之为“哲学治疗”的哲学。这些标签都提示了:这是一个在剧变之下,人特别关心人自己的幸福、宁静、命运、个性、自由等等的时代。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哲学。那个时代的哲学会不会让处于类似时代中的今人感到更多的共鸣呢?

内容概要

公元一世纪末叶到公元三世纪初是基督教思想史的护教时期。由于基督教的兴起,希伯来文化(犹太一基督教信仰)与希腊文化形成激烈的交锋。护教士们透过护教劝谕希腊罗马世界去探究更深的真理,激烈地指出寻求真理之途必须透过基督信仰,希腊哲学的真理必须也唯有在耶稣基督的道路上才能真正有所回应。《致希腊人书》收录的早期教父的辩护性文章,充分显示了护教士们呈现“真理”形像的方式。

书籍目录

总序中译者序赫马的牧人书 《赫马的牧人书》导言 第一卷 异象  第一篇 抵挡不洁与骄傲的意念,及教训赫马对其子女的疏于管教  第二篇 再次论到有关他对其多嘴的妻与好色之子的疏于管教,及其自身的疏于警醒  第三篇 论及圣教会的建筑,及各样因堕落受罚者的序列  第四篇 关于即将临到众人的审判与苦难  第五篇 关于诫命 第二卷 诫命十二篇   第一篇 信靠上主  第二篇 远避恶言,素常施济  第三篇 论远避谎言,及赫马对其伪善的忏悔  第四篇 论以淫乱之故休妻  第五篇 论忍耐之德  第六篇 如何认识每个人具有的两种灵,及如何分辨之  第七篇 论敬畏上主,不惧鬼魔  第八篇 节制以避恶行善  第九篇 向上主恒切祷告,不致动摇  第十篇 勿使我们里面的圣灵担忧  第十一篇 先知与灵可以通过其行为查验出来,以及论两种灵  第十二篇 双重的愿欲:上主的诫命能够被保守,信众无须惧怕魔鬼 第三卷 寓言十则  第一 在此世我们没有永久的母邦,应寻求上主的来临  第二 正如葡萄藤为榆树所扶持,富者也为贫者的祈祷所扶持  第三 正如在冬季难以分辨活树与槁木,在此世公义者与不义者也是如此  第四 正如在夏之树木可借着果实与枝叶分辨出,在将来之世中义者与暂乐的不义者之分别也是如此  第五 论真实的禁食祷告及其赏赐:兼论身体的圣洁  第六 论两种纵欲者,及其死亡,堕落,与永罚  第七 悔改者必须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  第八 蒙召者与悔罪者之罪各自不周,但所有人都将按照其悔改与善功的分量受报  第九 在建塔中战斗与得胜的教会的奥秘  第十 论忏悔与天使的职权 致希腊人书致奥托莱库斯书为基督徒一辩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要说赫马和他的弟弟,是最早的黑马(圣保罗的朋友)①较年长的孙辈,并不算是非常大胆的猜测。《牧人书》可能基于个人回忆,基于被预言的圣灵所责备的家族传说以及其大能的里程碑的传说。此书向我们证明了,赫马努力“为家族祈福”的觉醒的良知。但是,尽管可能如此,这第二位赫马,得到弟弟的认可,重现了在《丢格乃妥书》(the Epistle to Diognetus)中描写的,对最初岁月的记忆,当时的基督徒尽管命运悲惨,却“总是欢欣喜悦”。他因此编写了一篇无韵律的田园牧歌,无疑再现了圣保罗评论的那些“先知发预言(proph-esyings)”之口传的例子。因此我们推测,当这种情感流露让哥林多教会的教团感到慌乱困窘时,便成了使徒责难的对象,在诸如此类的“异象”、“诫命”和“寓言”等较崇高的例子中,其形式或多或少是人性化的,但在道德教导方面,则是对抗异教神谕,对抗其污秽亵渎主张的有力证言。  既准许又制约这种证明,此圣灵宽容的智慧,可见于与之抗衡的神巫的(Sibylline)及其他异教言论。(参《使徒行传》16:16-19)带着这种观点,赫马完成了他的著作。他把它写成一部单纯的虚构故事(正如威廉·考柏假借亚历山大·塞尔扣克之名作诗),并引出赫马和克莱门(Clement),以确定在他的寓言中被理想化的时代。他非常文雅而有说服力地追溯早期基督徒,把他们看做孟他努教派观点的反对者。正如德尔图良(Tertullian)所批评的那样,这个观点如此强烈地主导了整部作品,我们惊讶地发现,Wake和其他学识极其渊博的人,都勉强承认信奉保罗主义的赫马是它的真实作者。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致希腊人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希腊文明转向基督教文明史西方文化的连接点,不错
  •   给老公趁便宜时抢的,好书。
  •   此书是教父及护教士们对来至异端和异教的攻击而进行的护教与辩护。让当时深受希腊,罗马文化影响的外邦人了解基督教信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