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论》思想意旨及其历史演变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曹树明  页数:309  

前言

  佛教对中国而言本是来自印度的外来文化,为了在中国本土传播、生根乃至发展,又不得不适应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从而进行中国化的转换。也就是说,佛教传入中国后,必然会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然而,佛教中国化的转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这是因为佛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包括义理、戒律、佛像、音乐和信徒等多个构成要素。佛教中国化也就相应地有了多个维度。具体地说,包括佛教图像的中国化、佛教修持方式的中国化、佛教制度的中国化、僧伽生活的中国化、佛教音乐的中国化和佛教哲学的中国化。其中,佛教哲学中国化的问题被中国哲学界广泛关注。而谈到佛教哲学的中国化,东晋时僧肇的《肇论》就必将进人我们的研究视野,因为它以对大乘般若中观学较为精确的阐述而为真正意义的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在某种程度上说,《肇论》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作。学界对它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对其思想背景的分析和对其思想价值的认识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完备的程度,而对历代《肇论》注疏的系统研究则几乎还是一个空白。  曹树明博士结合《肇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分析僧肇的般若思维方法,包括中道思想、无分别观念、二谛理论、遮诠法和空的观念五个方面,进而对《肇论》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

内容概要

  《思想意旨及其历史演变》主要致力于《肇论》及其历代注疏,主要包括惠达《肇论疏》、元康《肇论疏》、遵式《注肇论疏》、净源《肇论中吴集解》和《肇论集解令模钞》、文才《肇论新疏》和《肇论新疏游忍》以及德清《肇论略注》等的系统梳理和细致分析,在佛教中国化及三教合一的历史进程和宽阔视域下,考察《肇论》思想意旨及其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据此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佛教中国化”问题的深邃历史性及复杂性。

作者简介

  曹树明,1977年生,男,河北徐水人。200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曾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肇论》研究的回顾  二 本书基本意旨与主体内容  第一章 《肇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肇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肇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一 魏晋玄学的展开  二 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    第二章 《肇论》思想意旨——“空”  第一节 僧肇的般若思维方法  一 中道思想  二 无分别观念  三 二谛理论  四 遮诠法  五 空的观念  第二节 “智空”——《般若无知论》要旨  一 《般若无知论》研究现状  二 《般若无知论》要旨——“智空”  第三节 “法空”之“真谛法空——《不真空论》要旨  一 《不真空论》研究现状  二 《不真空论》要旨——“真谛法空”  第四节 “法空”之“俗谛法空”——《物不迁论》要旨  一 《物不迂论》研究现状  二 《物不迁论》要旨——“俗谛法空”  第五节 “智法俱同一空”——《涅槃无名论》要旨  一 《涅槃无名论》的研究现状  二 《涅槃无名论》要旨——“智法俱同一空”(“果空”)  第六节 《肇论》思想的地位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南北朝《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第二节 《肇论疏》的作者问题  第三节 《肇论疏》的版本问题  第四节 《肇论疏》的基本内容——以“佛性妙有”论“空  一 “大顿悟”与“小顿悟”  二 “本有”与“始有”  三 “正因”、“正果”与“缘因”、“缘果”  四 “正感”与“傍感”  五 “妙有妙无”与“非有非无”  第五节 《肇论疏》的体用观  第六节 《肇论疏》对般若实相学的融合  一 “二谛”  二 中道  三 毕竟空  四 无所得  五 般若论辩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隋唐《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第二节 元康其人其学  第三节 元康《肇论疏》在日本的流传  第四节 文本诠释和哲学诠释相结合的元康《肇论疏》  一 文本诠释——探究僧肇原本心理意向  二 哲学诠释——以“教、理、境、智”论“空”    第五章 宋明时期的《肇论》思想注疏  第一节 宋明《肇论》思想注疏背景  一 宋明佛教的诸宗融合  二 宋明佛教的“三教合一”  第二节 宋·遵式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法印之心”论“空”  一 遵式其人其学  二 遵式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法印之心”论“空”  三 遵式对《肇论》的整体理解  四 遵式《肇论》诠释中对华严宗、唯识宗的融会  第三节 宋·净源的《肇论》思想注疏——以“真心”论“空  一 净源其人其学  二 净源的《肇论》思想注疏——以“真心”论“空”  三 净源《肇论》诠释的特征  第四节 元·文才《肇论》思想注疏——以“一真法界”论“空”  一 文才其人其学  二 文才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一真法界”论“空”  三 文才《肇论》诠释中对禅宗、天台宗和唯识宗的融会  第五节 明·德清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三“心”论“空”  一 德清其人其学  二 德清对《肇论》的总体把握  三 德清的《肇论》思想注疏——以三“心”论“空”  结语:从《肇论》注疏的发展演进看佛教  中国化的复杂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3.宋·遵式《注肇论疏》。该疏中,遵式借鉴清凉澄观解释《华严经》的方法对《肇论》进行阐释,多处引用《华严经》以及法藏、澄观的《华严经》疏。经比较可知,《注肇论疏》是现存所有注疏本中注释最为详细的,几乎遍及每个词语。从内容上看,遵式是以天台宗思想诠释《肇论》,即以真常唯心系理论解释性空唯名系理论。《卐续藏经》和《卐新纂续藏经》收有《注肇论疏科文》,是依据《注肇论疏》编排的。在《注肇论疏科文》前还有《肇论疏序科文》,题为晓月治定。另外,该疏卷首附有慧达述、晓月注的《夹科肇论序注》,其中大量引用元康《肇论序》疏,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4.宋·净源《肇论中吴集解》和《肇论集解令模钞》。《肇论中吴集解》虽然名为集解,但是注释却非常精练。它是净源根据中吴秘思法师的遗稿整理加工而成的。净源是华严宗的中兴教主,以弘扬华严宗为己任,因而,他是站在华严宗的立场上疏释《肇论》的。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心”,所以整部《肇论》显示的也是本原之“一心”,即所谓“宗一心之源,莫深乎四论”。  《肇论集解令模钞》是对《肇论中吴集解》的进一步解释,在中国早已遗失。1980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和科研处在滕颖先生的协助下,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取得手抄本的复制本。遗憾的是,它仍然是一个残本。现在只有日本名古屋真福寺宝生院存有完整的本子。在《肇论集解令模钞》里,净源仍立基于华严宗,其中基本思想不出《肇论中吴集解》的范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肇论》思想意旨及其历史演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