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叶立文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种“知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可谓由来已久。自“五四”时期便已开始的这股传播浪潮,虽然曾因社会形势的剧变一度归于沉寂,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大陆思想界的解冻,西方现代主义的传播又在当时展开了新一轮的运作。这场传播运动的过程与结果,不仅揭橥了新时期初各类权力话语的力量纷争,亦令现代主义思潮重塑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面貌。然而,因受制于某种思想偏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大陆的知识合法化进程却屡遭磨难。许多译介和传播现代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借助政治误读、历史误读、思想误读和美学误读等传播策略,以语言游戏的方式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赋予了知识合法性。在这场“体制为游戏规定了一些界线”(利奥塔尔语)的传播运动中,原本被视为腐朽没落的西方现代主义逐步被广泛接受,进而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现代性诉求中发挥了积极功用。《“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首次以知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大量传播文本的史料基础上,系统还原了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史,并为厘清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做出了有益尝试。
作者简介
叶立文(1973-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史,已在《文学评论》、《天津社会科学》、《小说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4项教育部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有专著《启蒙视野中的先锋小说》(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编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912-1949)》(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和《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等书。曾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届湖北文艺论文奖二等奖等奖励。
书籍目录
引论 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社会背景 二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思想背景 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进程 上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策略 第一章 唯物辩证法: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的认识论 第二章 政治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政治正确 第三章 思想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马克思主义化 第四章 美学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化 第五章 历史误读: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 结语 下编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历史 第六章 “对话”与“潜对话”:“现代派”论争引论 第七章 政治对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中的政治接受 第八章 文学对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播中的文学接受 第九章 “三个崛起”与“三只小风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接受的理论个案 第十章 从“意识流”小说到“拟现代派”小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接受的创作个案 结语
章节摘录
在描述新时期初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过程时,还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传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同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也通过自己的译介活动开始了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活动。许多传播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这一文学思潮的接受往往伴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深化。大体而言,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接受经历了政治接受和文学接受两个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现代主义文学传播运动中,中国学者往往从政治角度去理解和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政治解读,中国学者首先清除了以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意识形态偏见,认为现代主义文学尽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但它所具有的启蒙功能,却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需求。在中国知识分子看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论特征,有助于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而具有间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从这一政治接受出发,中国知识分子同时又表达了一种利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思想解放的启蒙意图。他们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启蒙主义解读,既是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政治接受,也是实施思想解放的具体表现。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现代化诉求的明确提出,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也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视为促进当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必经之途,由此引发的“现代派”论争,逐步促使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深入研讨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和思想内涵,这一剥离现代主义文学启蒙功能、突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学”特质的接受方式,标志着当代文学界纯文学观念的逐步确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