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徐奉臻  页数:395  字数:302000  

前言

  “概念”(concept),即关于“一类事物的基本观念”(idea underlying a class of things;general notion)。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也是抽取和组合事物共同特征后所形成的知识单元,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明晰性和动态性。在功能上,概念既是思维的起点和思维的基本单位,又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依据。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氏文通·正名》有言:“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由于“教学改革”、“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是本书的三个关键词。因此,厘清这三个术语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就成为撰写该书的起点所在。  一  概念及其关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reformation of teaching)是系统性概念。如果把“教学改革”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那么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就构成该系统的不同子系统。借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认识,可将“教学改革”诉求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真髓的功能表述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内容概要

本书基于作者20年教学实践,以对“教学改革”、“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概念的厘定为楔入点,阐释了在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教学中构建的“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RMSD教学模式”、“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生发原则、学理依据、操作程式、意义功能等,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做个案研究。全书立足于“五个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必修课教学改革相结合”、“本科生教学改革与硕士生教学改革和博士生教学改革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并由此体现教育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作者简介

徐奉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史学硕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先后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级教授。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现代化理论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序言  一  概念及其关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二  余年从教之路回眸:一个简短的勾勒第二章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博士生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  一  课程描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二  关键词释读:一主/三线/梯级型  三  六个不同于:“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四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  五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路径功能  六  “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之诠释  七  动态性—常规化:“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试体系第三章    “RMSD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科生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RMSD教学模式”释读  二  R(Revolution)/M(Modernization):教学内容的革命/现代化路径  三  S(Special:ization):教学过程的专题化运作    (一)“基础课专题化”的必要性    (二)“基础课专题化”的操作路径    (三)“基础课专题化”的合理性  四  D(Diversification):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    (一)问卷式调研法    (二)回溯提升教学法    (三)问题引领式教学法    (四)名篇名著导读法    (五)案例教学法  五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    (一)“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动因意义(r)    (二)“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框架路径    (三)“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特点功能    (四)“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操作建议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手册  六  “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    (一)四个衔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诉求    (二)“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程式与原则    (三)“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功能分析  七  构建“RMSD教学模式”面临的四对关系及其解决对策    (一)“纲要”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    (二)“纲要”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    (三)“纲要”与大学本科专业历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    (四)“纲要”与“概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及解决对策  八  累加式—发散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试体系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累加式”考试框架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发散型”试题示例第四章  “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硕士生课“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与“中国科技思想史”教学改革  一  导师之“导”:如何导?  二  研究生之“研究”:如何凸显“研究”?  三  “协调”:研究生培养之各种关系形态    (一)主体关系:“教”与“学”之相生相长    (二)博约权重:“树木”与“树林”之关怀互现    (三)培养环节:“课堂教学”与“论文写作”之互以为缘    (四)目标定位:“知识生产”与“人格生产”之双重诉求  四  研究型—发散式: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体系第五章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本科生课“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探索  一  框架勾勒: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  史学理论多元化个案:群体心理历史学    (一)“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定位与学理路径    (二)“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能及方法论    (三)“群体心理历史学”的意义与学科价值  三  “教学方法多元化”之盘点  四  “教学内容多元化”之尝试    (一)时代性:沟通历史与现实/衔接中国与世界    (二)客观性:传统史学与政治文化史学相结合    (三)教化性: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专题讲座  五  内容/方法多元化个案:纵横双向多维整合    (一)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必要性    (二)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特点与方法    (三)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视阈或论域  六  口试—讨论式:“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体系  七  附录:《史海清如许源头活水来——记徐奉臻》第六章  关于“第二课堂”与选修课教学  一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活动盘点  二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的特点与功能第七章  教学科研成果一览  一  教学科研课题一览  二  教学科研著论一览  三  教学科研获奖一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博士生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是笔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课程“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中,探索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重要尝试。从2001年起,该教学模式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历时8年。  在“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笔者相关的教研项目和教研成果主要包括:课题“构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研究”(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课题“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主干课程建设项目);论文《“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内容与体系的一项探索》(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7期);论文《“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及可行性分析》(载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获奖论文集》2004年9月);论文《试论“一元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中国第八届理工农医科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人选论文,2000年8月·北京);论文《有关博士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的思考》(“中国第九届理工农医科院校博士生教学模式研讨会”入选论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学改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其实高校的教学改革的书籍较少,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可以做一些参考吧
  •   这两本书很不错,很实用
  •   文中提及了“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RMSD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确实是有所创新,可以说是模式上的“巨人”;但是实践性不足,没有普适性可言。特别是本书完全就作者熟悉的专业展开论述,是专门写大学史学类课程的教改的,为何不在书名中有所体现呢?不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