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杨志玲 页数:228
内容概要
《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儒家道德文化及其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挖掘整理,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哲学的反思,加以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的主要特色:一是资料翔实,言之有据。二是解读现实,服务社会。对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研究,不仅可以填补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而且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内涵,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杨志玲,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现在云南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少数民族问题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毛泽东民族经济思想初探》、《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途径》、《儒家荣辱观在市场经济中的传承与发展》、《儒家道德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承及特征》等学术论文10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一、研究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传承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二、研究儒家道德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与传承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一章 儒家道德文化概述第一节 儒家道德文化的内涵一、儒家道德文化的含义二、儒家道德文化的体系三、儒家道德文化的规范第二节 儒家道德文化的特征一、道德宗法化与宗法道德化二、道德政治化与道德化三、道德哲学化与哲学道德化第三节 儒家道德文化的价值分析一、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二、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近代社会的价值三、儒家道德文化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价值第二章 儒家道德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儒家道德文化形成与历史与演变……
章节摘录
宋明理学以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和复兴儒家道德文化为己任。不过,他们所要复兴的儒家道德文化,不是作为官方统治手段的儒家道德文化。因为,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层面的儒家道德文化虽然也有某些变化,但作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它一直受到当权者的全力维护,而并未中断。因此,理学家所要复兴的是儒家道德文化的社会功能,重新占据在身心修养、思想理论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宋儒也认识到,儒家道德文化之所以会受到来自佛教和道教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儒家道德文化本身在形而上层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原始儒家道德文化提供的主要是日常行为的规范、原则和方法。而对于所以然等形而上理论问题则很少探讨。于是,宋儒在阐发原始儒家道德文化的基本实践原则时,竭力从形而上学理论方面给予论证。宋儒们借鉴佛道心性形而上学理论,建立起以“理”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文化的心性修养的形而上理论体系,由此儒家道德文化也开始具有思辨性的特点,这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但同时宋明理学也把“理”当成一个超验的、绝对化的道德本体,在理论上混淆了主体与客体、自然与人文、真与善、知识与价值的界限,由此形成的“修己治人”、“内圣外王”的思想模式,也在过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实践和压抑了人类的正常需要。因此其境界虽高,但却只能成为许多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道德理想,而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是缺乏号召力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