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徐长玉  页数:284  

前言

  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艰辛历程。经过30年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从量化指标看,改革前,我国经济的总体市场化程度低于15%,改革30年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达73%左右,完成了4/5的市场化任务。30年的经济改革成就非凡,举世公认: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9.7%,高出世界同期经济增长速度6个多百分点。二是综合国力极大增强。2008年,我国的GDP为30.07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3位,比1978年前移了10位。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兀提高到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761元,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7.9%,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67.7%下降到43.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整体功能的瓶颈因素,并成为诱发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根源。

内容概要

  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艰辛历程。经过30年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目前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作者简介

  徐长玉,1964年生,陕西志丹县人,先后于1988年、1997年和200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北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延安大学财经学院常务副院长,延安大学陕北区域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延安的历程、绩效与对策探索》、《中国经济制度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等专著3部,参与编写著作8部,主编《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教材3部,在《经济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和参与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独立完成校级课题3项,获省厅级奖励4项。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学科意义  (三)实践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一)抽象法  (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三)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  (四)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培育的基础理论研究  一 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理论  (一)劳动力的概念  (二)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与类型  (三)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四)劳动力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二 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坚持马克思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科学观点  (三)发展马克思劳动力市场理论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三 西方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一)劳动力市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三)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四)劳动关系理论  (五)科学看待西方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三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起点: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  一 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变迁  (一)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建立  (二)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演变   二 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特征  (一)劳动就业体制的特征  (二)工资体制的特征  (三)劳动保障制度的特征  三 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绩效  (一)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作用   (二)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缺陷    第四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历程、成就与问题  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历程  (一)初始孕育阶段(1978-1984)  (二)逐步发育阶段(1984-1993)  (三)基本形成阶段(1993-2003)  (四)全面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成就与问题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重大成就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测度  一 劳动力市场化进程测度的指标体系  (一)市场化的概念  (二)市场化进程的评价标准  (三)劳动力市场化进程测度的指标体系  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化进程测度  (一)劳动力商品化程度  (二)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程度  (三)劳动力市场组织完善程度  (四)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程度  (五)劳动关系和谐程度  (六)结论    第六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目标与路径  一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目标模式定位  (一)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般特征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目标模式定位  二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路径选择  (一)经济发展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  (二)改革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  (三)社会稳定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  (四)政府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    第七章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劳动力市场培育  一 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二)劳动力流动的简单模型  (三)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四)劳动力流动的效率分析  二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问题及障碍因素分析  (一)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与问题  (二)中国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因素分析  三 促进中国劳动力合理流动  (一)建立健全劳动力个人产权制度  (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三)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四)减少劳动力市场歧视  第八章 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培育  第九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培育  第十章 中国劳动关系重建与劳动力市场培育  第十一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调控与劳动力市场培育  第十二章 结论与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仅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使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受到层层阻挠,而且对区域人口的自由流动进行了限制。此后,城镇户口的居民便有了各种配给等待遇,使户口与社会待遇相挂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有所放松:一是获得城镇户籍的难度下降,特别是有高等教育学历且能在所在城市正式部门得到工作的居民,更易获得相应城市的城镇户籍。二是农村户籍劳动者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制度性障碍被大大削弱。”但由于传统户籍制度并没有被废除,某些地方特别是城镇国有部门仍然把非本地户籍居民或农村户籍居民排斥在就业的大门之外,致使一些有能力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外籍居民或农村户籍居民只能在城镇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有的凭“关系”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也只能当“临时工”。传统户籍制度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地域分割,严重地打击了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城乡劳动力跨地区自由流动。  3.劳动力市场歧视  2006年5月和l0月,由蔡定剑所长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就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现状,在北京、广州、郑州、西安、成都等十大城市做了大型问卷调查。调查显示,85.5%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领域存在歧视,其中认为“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0.8%。可见,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该调查还显示,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健康歧视等是目前我国存在的最主要的歧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