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骆寒超,陈玉兰 著 页数:7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诗学(第1部形式论)》以形体格式构建为核心展开的《形式论》。中国诗学之所以和西方诗学的侧重点不同,偏于对意象层面和形而上层面的探讨,的确意味着中国诗学是以神话思维为本的,因为神话思维是以神话为内容与形式的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天人合一”观和“齐物论”的直接派生物,而它所具有的直觉性、整体性、自发性、象征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也正是“神会于物”“神与物游”等感性体验活动的必然结果。 诗学是以对诗作为内部研究为主的工程。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卷 结构论上篇 旧诗的圆美流转类结构第一章 通意脉途径第一节 立情意重想象第二节 抓切入角度第三节 定主导意象第二章 情景建构第一节 情景辩证法第二节 情景互映第三节 景因情设第四节 情随景生第五节 情景浑成第三章 布局措施第一节 布局的法度第二节 布局操作原则(一)第三节 布局操作原则(二)第四节 布局操作原则(三)中篇 新诗的方美直向类结构第四章 通意脉新径第五章 心象建构第一节 生理综合第二节 心灵综合第三节 智慧综合第六章 布局新措施第一节 布局的新法度第二节 层层展开式第三节 逻辑依附式第四节 虚实交融式下篇 未来新诗结构的思考第七章 两大结构体系的诗学认同第八章 圆美与方美结构偏至的负效应第一节 圆美偏至的负效应第二节 方美偏至的负效应第九章 圆美与方美辩证统一的结构新径第二卷 语言论上篇 旧诗的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第一章 旧诗语言理论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语言理论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诗歌语言理论第三节 两宋诗歌语言理论第四节 元明清诗歌语言理论第二章 旧诗的词法第一节 词语的积聚与新构第二节 典故词语第三节 实字与虚字第三章 旧诗的句法第一节 反修辞逻辑组句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组句第三节 对等原则与对句中篇 新诗的线性陈述类语言第四章 新诗基本用语确立的历史回顾第一节 新诗基本用语的确立过程第二节 向民歌语言吸收养分第三节 向旧诗语言吸取养分第五章 新诗语言的意象化第一节 语法规范与新诗语言的意象化困境第二节 新诗的词法第三节 新诗的句法(一)第四节 新诗的句法(二)第六章 新诗意象的语言化第一节 语音触发经验联想的意象呈示第二节 反语法规范意象呈示第三节 遵语法规范的意象呈示第四节 遵语法反修辞规范的意象呈示下篇 新诗未来的语言建设第七章 诗歌语言观的调整第一节 老一代的新诗语言观第二节 叶维廉的新诗语言观第三节 郑敏的新诗语言观第八章 两大语言体系的汇通第一节 词法与对等原则第二节 句法与对等原则第三节 连续性句法与对等原则第九章 几个要点备忘第一节 化用旧诗词语须受制于组合关系第二节 句法选择须受制于抒情方式第三节 建立旧诗新译的实验基地小结第三卷 体式论上篇 旧诗的回环节 奏类形式第一章 回环节 奏构成的回顾第一节 上古歌谣阶段的探求第二节 《诗经》阶段的探求第三节 “楚辞”阶段的探求第四节 古体诗阶段的探求第二章 近体诗的回环节 奏类体式第一节 音组律与平仄律第二节 押韵与对仗第三节 近体诗的体式第三章 词曲的节 奏形式第一节 词曲语言与音组第二节 词曲音组的组合与诗行节 奏的确立第三节 词曲典型节 奏诗行的诗行群组接第四节 词曲的节 奏形态及其体式构成策略小结中篇 新诗的推进节 奏类形式第四章 新诗形式探求的回顾第一节 1920年代的探求第二节 1930-1940年代的探求第三节 1950年代至世纪末的探求第五章 新诗的推进式节 奏形态第一节 音组与建行第二节 典型诗行第三节 诗行组合的规范要求第六章 两大体式第一节 自由体诗及其规范特征第二节 格律体诗及其规范特征下篇 未来新诗体式的思考第七章 体式的二元对立状态第一节 二元对立的体式观第二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一):自由诗体第三节 新诗体式的现状(二):格律诗体第八章 语言与节 奏体式之关系第一节 句法与声律间的辩证法第二节 自由诗体与新诗句法第三节 句法与格律体新诗的节 奏表现第九章 呼唤新体式第一节 格律化自由体第二节 自由化格律体第三节 浑成体小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