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史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唐明贵  页数:5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广泛吸收前哲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历史文献与哲学思辨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理清并展现了《论语》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了《论语》学的演变与学术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不同时期的各个流派在《论语》学的诠释与儒学的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作了系绩阐述。

作者简介

唐明贵,男,1971年生,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参加过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撰写工作。在《孔子研究》、《国际儒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矿业大学等出版社与人合作出版学术著作5部。

书籍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论语学”发展阶段纵论  三  《论语》学研究现状第一章  《论语>概说  第一节  《论语》书名释义    一  “论语”一名之来历    二  “论语”释名  第二节  《论语》的编纂者    一  前贤之成说    二  《论语》由子思最后主持编纂成书  第三节  《论语》篇章的真伪问题    一  前人的《论语》辨伪    二  诸说献疑  第四节  《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思想    一  天命鬼神思想    二  政治思想    三  道德修养思想    四  教育思想第二章  先秦两汉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先秦时期《论语》的流传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论语》传本    一  孔壁《古论》乃孔氏家传本    二  《古论》、《齐论》、《鲁论》考述    三  西汉时期的其他《论语》传抄本  第三节  《论语》学的成因  第四节  最早的《论语》注解——《论语孔氏训解》    一  《论语孔氏训解》非伪书辨    二  训诂以通大义    三  今日所见最早的两汉《论语》注本  第五节  别具特色的《论语章句》    一  包成及其《论语章句》    二  “迭诂训于语句之中,绘本义于错综之内”  第六节  兼采今古学的开山之作——《论语训说》    一  马融注训《古论》    二  兼采今古学以释《论》  第七节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的《论语郑氏注》    一  《论语注》的成书与流传    二  “以古学为宗,兼采今学以附益其义”  第八节  《论语》学的变种——《论语谶》    一  谶纬论略    二  《论语谶》的主要内容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集汉魏《论语》研究之大成的《论语集解》    一  《论语集解》撰集者考辨    二  《论语集解》之成书与传本    三  “数百年讲论之大意,赖以得存”    四  集诸家之善,间下己意    五  对《论语集解》的评价  第三节  开以玄学释《论》之风的《论语释疑》    一  援道释《论》    二  开以玄学释《论》之先声  第四节  “存汉晋经学之一线”的《论语义疏》    一  《论语义疏》的流传、回归与辨伪    二  综合创新的《论语》观    三  “学贵自得”、“清通简要”    四  继往开来,功莫大焉  第五节  其他重要《论语》注本    一  周生烈的《论语义说》    二  郭象的《论语体略》    三  李充的《论语注》  第六节  从《汉志》、《隋志》看《论语》学的发展演变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中衰  第二节  辨音释义的《论语》专著——《论语音义》    一  考镜《论语》源流    二  辨音释义的注释特色  第三节  疑经改注,发明己义的《论语笔解》    一  《论语笔解》的真伪问题    二  疑经改注,自发新义    三  圣经之羽翼,汉儒之纠绳第五章  宋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论语》研究的大发展  第二节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的《论语注疏》    一  《论语注疏》的注释特点    二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  第三节  以义理释《论》见长的《论语解》    一  二程的《论语》观    二  开义理释《论》风气之先  第四节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的《论语集注》    一  《论语集注》的成书    二  朱熹的《论语》观    三  博采众说,通经明理    四  《论语集注》在《论语》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羽翼《集注》的朱子后学著作    一  真德秀的《四书集编》    二  蔡节的《论语集说》    三  赵顺孙的《四书纂疏》  第六节  理学以外的《论语》学著作    一  驳难先儒、自立新义的《论语小传》    二  荆公新学释《论》的代表作——《论语全解》  附录  力求本义、折中汉宋的《论语辨惑》第六章  元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宗主朱学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疏疑订讹、悉究其义的《论语集注考证》    一  阐发朱子思想    二  修补朱注    三  订正朱注    四  发朱注之未发  第三节  驳正朱注、独发己见的《论语辨疑》    一  驳正朱注    二  移易经文,改经就注    三  存疑待考,不做强解    四  平心剖析,独发己见  第四节  宗主朱注的《读论语丛说》    一  《读四书丛说》考辨    二  《读论语丛说》的注释特色第七章  明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理学视野下的《论语》研究    一  尊崇朱学以释《论》    二  援引心学以释《论》    三  注重考据以释《论》  第二节  剽剟成编、小加增删的《论语集注大全》  第三节  以考证名物典故为主旨的《论语类考》    一  分门别目,考证名物    二  博引旧说,详为折中    三  驳正朱注    四  摒去杜撰、浮谈之说  第四节  文学评点式的注本——《论语评》  第五节  宋学向汉学转变的奠基之作——《论语详解》    一  郝敬的《论语》观    二  《论语详解》的注释特色  第六节  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    一  《论语学案》的成书    二  《论语学案》的学术特色    三  早期思想的代表作  第七节  佛家释《论》的代表作——《论语点睛》第八章  清代的《论语》学  第一节  综合创新的《论语》研究  第二节  专与朱注为难的《论语稽求篇》    一  《论语稽求篇》的写作原因    二  《论语稽求篇》的注释特色    三  毛奇龄及《论语稽求篇》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尊朱辟王的《松阳讲义》    一  力黜王学    二  尊信朱学    三  崇实黜虚  第四节  全面系统、考证精核的《论语考异》    一  注重校勘,考证精核    二  不拘门户,引证广博    三  全面系统,资料翔实  第五节  汉宋兼采的集大成之作——《论语正义》    一  《论语正义》的成书    二  《论语正义》的注疏特色    三  《论语正义》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会通中西、倡言变法的《论语注》    一  宗主今文经学以释《论》    二  借助西学以释《论》    三  《论语》学由古代转向近代的力作余论  一  历代《论语》的释读方法与孔子的解经思想  二  《论语》注释中的时代张力  三  《论语》学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四,正从古音。《论语》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时代的变迁,方言的隔阂,致使读音淆然,莫衷一是。就拿同出于鲁地的《古论》与《鲁论》来说吧,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句式,却往往会出现同音异字的现象,如《论语音义·述而》“吾未尝无诲焉”中的“诲”字鲁读为“悔”,《论语音义·卫灵公》“好行小慧”中的“慧”字鲁读为“惠”。陆德明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原因进行了探讨。他说:“典籍之文,虽夫子删定,子思读《诗》,师资已别,而况其余乎?郑康成云:‘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生矣。”’而后“战国交争,儒术用希,秦皇灭学,加以坑焚”,未有时间厘正。汉代“承秦焚书,口相传授,一经之学,数家竞爽,章句既异,躇驳非一”,致使以讹传讹,错上加错。①有鉴于此,东汉郑玄曾校《鲁论》以《古论》,读正凡五十事,试图统一文字,厘定读音。陆德明的《论语音义》在考辨字音的同时,保存了多条郑玄读正《鲁论》的史料,除上面所引的外,还有:《论语音义·学而》“传不”下“直专反,注同。郑玄注云:鲁读传为专,今从古。案郑校周之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郑本或无此注者,然皇览引鲁读六事则无者,非也。后皆仿此。”《论语音义·述而》“正唯”下:“鲁读正为诚,今从古。”《论语音义·述而》“荡荡”下:“鲁读坦荡为坦汤,今从古。”《论语音义·乡党》“瓜祭”下:“鲁读瓜为必,今从古。”《论语音义·先进》“而归”下:“郑本作馈,鲁读馈为归,今从古。”郑玄在这些注释后面均加上了“今从古”三个字,表明是以《古论》读正《鲁论》,纠正了《论语》在流传过程中音读的讹误。在《古论》、《鲁论》、郑注《论语》佚失的情况下,陆氏之书,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音,而且为我们研究《古论》、《鲁论》以及郑玄的《论语》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后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转眼间自己从事《论语》研究已经有7年的历史了,回顾走过的研究历程,心中无限感慨。遥想2001年的秋天,刚过而立之年的我走进了令人向往的南开大学,师从赵伯雄先生问学。适逢先生正在从事《春秋学史》的研究工作,受此启发,我决定也在十三经中找个题目,通过对十三经有关研究材料的梳理,发现其中只有《论语》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国内外还没有关于“论语学”的通史或断代史研究专著。于是我想效法先生,以“论语学史”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先生同意了我的想法。但考虑到三年的时间太短,先生建议我选取一段来作。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隋唐以前,余下的部分待日后时间许可再作。因此我将论文题目定为:《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汉魏六朝隋唐《论语》学研究。在赵先生的支持和鞭策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自己圆满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得到了以陈祖武先生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的好评。先生们鼓励我毕业后接着做下去,争取早日完成“论语学史”的研究工作。回到聊城大学工作后,我时刻铭记先生们的教诲,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完成宋元明清时期的《论语》学研究,我于2005年又进人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王育济先生。在先生的督促和帮助下,历经3年,终于完成了该部分的写作任务。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不仅想起多年来给我关爱、提携的良师益友、家人以及为我写作架起研究平台的专家学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我的导师赵伯雄先生和王育济先生,求学期间,先生们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不厌其烦,令我受益匪浅。对于先生们付出的心血和劳动,我真诚地表示感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古籍的书还好
  •   可以,书纸质不错。。
  •   这本书比较全面的勾勒了《论语》学发展史的整个面貌,主要的人物和作品皆有涉及。很多地方都做得精细。
  •   挺好,梳理的很好,内容扎实。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