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陈颖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前言
近年来,汉语学界逐渐对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现代汉语这种缺少形式标记的语言而言,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虽然学者们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且在一些学者的文章中也零星可见这方面的论述,但很少见到建构现代汉语传信体系的专著,从这一点看来,《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一书的出版,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书采用的理论很有新意,并灵活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语言现象的把握也准确、细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前两章主要是对全书采用的主要理论进行了阐述。首先是引进“传信范畴”的概念。本书采用的是对传信范畴“广义的”定义,也就是说,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形式都属于传信范畴。由此,传信范畴就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提供信息实际来源的就是直接的,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或通过说话人的自我评估间接体现的就是信息的间接来源,因此,传信范畴的研究与“主观性”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本书贯穿了“主观性”的观点,并用第二章的第一节来阐述“语言主观性”的问题。 虽然对“传信范畴”的引进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价值所在,但本书的重点并不是在于这一理论的介绍,而是在于对现代汉语传信范畴语法表现的研究。在这方面作者是花了很多工夫的。这部分的研究根据传信语类型的不同又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部分,另一个是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部分。
内容概要
《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把传信范畴的研究放在语言主观性的大视角之下,对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的各种语法表现进行比较全面地探索,希望能够对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的基本架构取得比较系统的认识。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要自觉或不自觉地交代自己所说话语的来源,以此来表现话语的可靠性,这就是语言的传信功能。传信范畴与时体范畴、语气范畴、情态范畴一样,也是语言所固有的一个语法范畴。由于这一范畴提出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对它的研究,尤其是对汉语传信范畴的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建立现代汉语的传信范畴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
陈颖,1978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于同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陈一教授。2003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段业辉教授,2008年毕业,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近十年来一直从事汉语语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曾在《中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1.3 语料来源 第二章 语言的主观性和传信范畴 2.1 语言的主观性 2.1.1 关于主观性的认识 2.1.2 主观性的子域 2.1.3 语言的认识立场 2.2 语言的传信范畴 2.2.1 对传信范畴的认识过程及研究现状 2.2.2 本书的观点 第三章 现代汉语中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传信语 3.1 动词及动词性结构 3.1.1 言说动词 3.1.2 感官动词 3.2 中动句式 3.2.1 中动句的句法特点 3.2.2 中动句句法限制的理据 第四章 现代汉语中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传信语(上) 4.1 动词 4.1.1 认识动词 4.1.2 助动词 4.2 副词 4.2.1 分类 4.2.2 传信副词 4.2.3 个案分析 余论 4.3 语气词 4.3.1 的 4.3.2 巴 4.3.3 嘛 4.3.4 呗 4.3.5 其他表传信的语气词 第五章 现代汉语中间接体现信息来源的传信语(下) 5.1 句法结构 5.1.1 固化结构“说是” 5.1.2 看V 5.1.3 NP的VP 5.2 话语标记 5.2.1 我看 5.2.2 我觉得 5.2.3 (我)不知道 5.3 插入语 5.3.1 跟“说”有关的 5.3.2 跟“看”有关的 5.3.3 其他 5.3.4 传信度 5.3.5 个案分析 5.4 复句 5.4.1 条件句 5.4.2 因果句 5.4.3 非真正条件关系和非真正因果关系的认知基础 第六章 传信范畴在不同语体中的表现 6.1 历史教科书中的传信语 6.1.1 传信语的正向使用 6.1.2 传信语的负向使用 6.2 报纸新闻中的传信语 6.2.1 使用传统的传信语 6.2.2 使用特殊的传信语 6.3 外交话语中的传信语 6.3.1 外交语言的含义及特征 6.3.2 传信语的使用及功能 6.3.3 零传信语 6.4 学术话语中的传信语 6.4.1 学术话语的特点 6.4.2 传信语的使用 6.5 传信语在三种语体中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后记
章节摘录
这里的“看起来”既可以是通过视觉得来的直接传信语,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渠道得到消息后得出的主观推测,这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②传信语的类型我们根据信息的获取渠道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将传信语分为两大类,“直接型”和“间接型”,再根据具体的信息来源的类型,将“传信语”进一步细分为“感官型”、“言语型”;“假设型”、“文化传统型”、“传闻型”、“归纳型”、“演绎型”和“信念型”传信语。从“现实”与“非现实”的角度看,传信语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体现信息实际来源的传信语是现实的,而通过人类的认识方式间接体现的信息来源就是非现实的。 ……
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传信范畴研究》综合运用了认知语法、系统功能语法、构式语法等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遵循形式与意义结合、归纳与演绎结合、描写与解释结合的原则,具体研究现代汉语中能够体现传信功能的各种语法形式,立足于在语言事实的广泛考察、细致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总结,并努力对语法形式与传信功能的关系、传信语的历史流变、传信语使用的制约因素等从语义、语用、认知等方面做出解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