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宋杰  页数:5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时,曾听过宁可先生讲授的《中国历史的地理环境》一课,老师纵论古今形势之演进,屡出妙语灼见,满堂学子为之倾倒,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毕业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接受宁可先生的专业指导,后又在其门下攻读博士学位,耳提面命,获益良多。先生曾推荐阅读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并指出可以结合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对立和南北对峙局面来研究军事枢纽问题。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我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拟为《先秦战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讨此项课题的决心。由于《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这一题目所包含的内容过于浩繁,夏商以来至明清垂垂四千余年,所涉及的军事重镇不可胜数,以个人渺渺之身来对它们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庄子所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另外,现代学者亦对于历代兵家要地多有论述,如何在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取得创新和突破,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在动手写作之前曾对这项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切入角度做了一番详细的思索,特向读者说明。

书籍目录

导言一 兵学中的“衢地”——枢纽区域二 我国古代战争的地域分类和锁钥地点三 对内地战略枢纽形成原因的分析四战略枢纽与首都及基本经济区的关系五 我国古代枢纽区域地位价值的演变郑州在三代战争中的枢纽地位一 “甘”地与夏初军事冲突的地理背景二 “韦”地对商汤灭夏作战方略的影响三 “阑(管)邑”与武王伐纣的战略部署四 周初洛邑的兴建与枢纽区域的西移三 代中国的经济区划、政治格局与国家防御战略一 东亚大陆在三代时期的地理形势二 从地理角度来看三代建立、巩固国家的战略活动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郑一 诸侯争郑的历史演变二 诸侯争郑的原因三 郑国对盟主承担的义务四 列强为争夺、控制郑国而采取的策略、手段五 春秋后期争郑战事的沉寂春秋地理形势与列强争夺中原地带的战略一 春秋时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分布态势二 春秋战争之地域分析三 从地理角度所见列强争夺中原地带的战略四 余论魏在战国前期的地理特征与作战方略一 三家分晋后的魏国疆域及其主要特征二 从战国前期魏之用兵方向和次序分析其地缘战略三 从地理角度分析魏国的战略失误战国中叶秦、齐、楚诸强对“天下之枢”——韩魏的争夺一 韩魏两国的枢纽地位和战略价值二 列强争夺韩、魏的政治、外交斗争三 从地理角度分析齐、秦、楚国的进攻战略秦对六国战争中的函谷关和豫西通道一 战国中叶的地理形势与函谷关、豫西通道的重要军事价值二 范雎献“远交近攻”之策以前,秦在豫西通道沿线的作战方略三 战国后期秦军主攻目标的改变与进兵路线之转移敖仓在秦汉时代的兴衰一 敖仓出现的历史背景二 敖仓对关中、山东势力军事影响之异同三 东汉敖仓军事意义的削弱四 敖仓在魏晋南北朝废置的原因合肥与曹魏的御吴战争一 孙吴在合肥——寿春方向的历次进攻战役二 合肥在军事上备受重视的原因三 曹魏防守合肥的兵力部署与战略之演变孙吴的抗魏重镇濡须和东关一 吴国所置濡须督将考述二 孙吴在濡须驻军的人数三 濡须守军的兵力部署四 魏吴在濡须地区的历次攻防作战五 濡须地区在军事上备受重视的原因六 结语孙吴武昌又称“东关”考一 对太和二年孙吴“东关”地理位置的疑问二 三国有三“东关”,贾逵所向之“东关”乃武昌三 “东关(武昌)”名称来历的探讨蜀国在汉中的兵力部署与对魏战略之演变一 汉中郡的地理特点及战略影响二 蜀国对魏战略与汉中兵力部署之演变三 汉中对蜀魏两国作战影响之区别东晋南朝战争中的寿春一 寿春战略地位之分析二 寿春的城防与周边要戍三 南北双方在寿春地区的水战四 余论河东与两魏周齐的战争一 “河东”地望及其历史演变二 河东区域的地理特点三 东、西魏分裂后的军事形势四 西魏弘农、沙苑之战的胜利与军事形势之变化五 西魏巩固河东防务的措施六 沙苑战后东魏北齐对河东、汾北的反攻七 从地域角度分析西魏、北周进攻战略的演变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一 河桥的由来二 河阳三城的建立三 河阳三城的筑立原因与战略影响四 西魏、北周攻取河阳的战略演变五 隋朝的河阳六 隋末唐初战争中的河阳七 唐朝前期的河阳八 安史之乱中的河阳三城九 五代以后河阳战略地位的衰微隋末唐初战争中东都洛阳的防御部署一 隋朝政府对洛阳的军事防御部署二 隋王朝以东都为战略防御枢纽的原因三 从地理角度分析隋朝东都防御部署的弱点及失败原因蒙古灭宋之役中的襄阳一 襄阳的地理环境与军事价值二 南宋在蒙古灭金之后的防御部署三 窝阔台时期蒙古的南征与襄阳防务之废弛四 蒙哥的征宋之役与襄阳防务之复振五 蒙古南征战略的再次调整与进攻襄阳的谋划成功附一三代的城市经济与防御战争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防御战术二 三代作战不据城防守的原因附二战国秦汉的“陷陈一 “陷陈”的含义二 “陷陈”的起源三 汉代的“陷陈”部队及其战术后记

章节摘录

  郑州在三代战争中的枢纽地位  郑州古称“管”、“管城”,《史记正义?周本纪》引《括地志》日:“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也,周武王弟叔鲜所封。”《元和郡县图志》卷8《河南道四》郑州条载:“管城县,本周时管叔之国,自汉至隋皆为中牟县,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管城县,属管州。大业二年改管州为郑州,县又属焉。”“管”在先秦亦称为“关”,受封于该地的管叔也叫做“关叔”,见《墨子?公孟篇》:“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毕沅《校正》:“‘关’即‘管’字假音。……《左》僖三十二年《传》云‘掌北门之管’,即关也。”在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里,该地的名称“管”又写作“阑”。①邹衡先生通过考证认为:“郑州在成汤未伐韦以前,本名韦,成汤占据韦以后,筑了今郑州商城,加了‘邑’,或叫都。但同时又改称‘毫’了,因此又叫‘部薄(毫)’。”②我国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夏、商、西周三代,各民族集团间的战争在规模、范围、次数、手段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从地理角度来考察,这个时代的战争特点之一,就是逐渐形成了近代军事地理学所谓的“枢纽地区”,即位于交通冲要的兵家必争之地。韦、阑、管所在的今河南郑州地区引起了军队统帅们的瞩目,三代建国的君主都曾调兵遣将至此激战,或在那里设置重兵驻防,其中原因何在?  下面试作分析:  一 “甘”地与夏初军事冲突的地理背景  据考古发掘证明,郑州地区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大河村、牛寨、二里岗等原始村落遗址。至龙山文化——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中原各部落集团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传说中的西方部族首领黄帝率众东进时,也在这一带长期活动过;黄帝号“有熊氏”,曾“居有熊”,①《史记集解?五帝本纪》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后世所称的“轩辕之丘”也在那里。古籍中记载黄帝所临的大隗、具茨之山,亦在与郑州相邻的密县。②后来,当地又成为祝融氏的住地。见《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夏朝建国之际,初王天下的禹、启率领族众与有扈氏在郑州附近的甘多次激战,史载:  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  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④  《禹誓》曰:“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