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杜吉刚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杜吉刚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前言
提起五色石,有谁不想到它源自中华民族借一位创世女神之巨手,谱写出的那篇天地大文章?一两千年前的汉晋古籍记载了这个东方民族的族源神话:当诸多部族驰骋开拓、兼并融合而造成天倾地裂,水灾火患不息的危难时际,站出了一位曾经抟土造人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训》),重新恢复和创造天行惟健,地德载物的民族生存发展的空间。在烈火中创造自己色彩的五色石,凝聚了这种天地创生,刚健浑厚的品格,自然也应该内化为以文学一文化学术创新为宗旨的本书系的精神内涵和色彩形态,探索一条有色彩的创新之路。经由“天缺须补而可补”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其缺者的大与圣,其补者的仁与智,无不可以引发创造精神和神思妙想的大爆发。何况人们又说女娲制作笙簧,希望在创造性的爆发中融入更多美妙动人的音符?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歌咏的是西域乐器箜篌,朝鲜平民乐曲《箜篌引》,可见精神境界之开放,诚如清人所云: “本咏箜篌耳,忽然说到女娲、神妪,惊天入月,变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于文。”(黄周星《唐诗快》)创造性思维既可以正面立意,又可反向着墨,如司空图《杂言》:“乌飞飞,兔蹶蹶(乌与兔是日月之精),朝来暮去驱时节。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当然也可以融合多端,开展综合创新,如卢仝的古体诗: “神农(应是伏羲)画八卦,凿破天心胸。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这就把伦常幽默、月宫神话,也交织到炼石补天的神思中了。
内容概要
《世俗化与文学乌托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对现代性文化语境与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的关联、西方唯美主义的历史及诗学生成的语境、西方唯美主义的诗学主题、西方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诗学、自然主义诗学及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关系等问题作了论述。
作者简介
杜吉刚,1967年9月出生,山东临沂人。文学博士,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比较文学理论等。曾参与《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经典到当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7月)等多部学术著作的撰写。已在《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求索》《学术论坛》《名作欣赏》《河北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绪论现代性文化语境与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第一章 西方唯美主义的历史及其诗学生成语境第一节 西方唯荚主义的历史、边界及诗学文献一 唯美主义的哲学基础与理论源起二 唯美主义的形成与初步发展三 唯美主义的发展与兴盛四 西方唯美主义的支脉与边界第二节 传统文化申的唯荚主义因素考察一 传统美学中的唯美主义因素二 传统文化中的二元观念与唯美主义诗学三 传统文化中的“整一”、“道”等观念与唯美主义诗学第三节 西方唯美主义的诗学生成语境一 生成中的文化新语境二 新的诗学问题的呈现第二章 西方唯美主义的诗学主题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自律主题一 文学艺术活动不同于外在的功利性行为二 文学艺术活动不同于认知世界的行为三 文学活动重在对文学形式及感官印象的创造或把握第二节 个人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主题一 现世本位原则的确立与佩特、王尔德的文学批评二 个人自由原则的确立与王尔德的文学批评第三节 先验领域的销蚀主题一 唯美主义批评对超验理论的消解二 唯美主义批评对作者中心地位及作品意义恒定性的消解第四节 现世人生的拯救主题一 现世人生拯救问题的呈现、展开与凸显二 唯美主义对现世人生拯救问题的诗学探索第三章 西方唯美主义与其他诗学流派第一节 唯荚主义与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诗学一 先验领域的销蚀问题二 文学艺术的自律问题三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四个人主体性地位的确立问题第二节 唯荚主义与实证主义、自然主义诗学一 一元意识与世俗化性质二 意义生成之源的差异三 价值取向的差异第三节 唯关主义与20世纪西方文论一 文学艺术的自律问题二 超验领域的销蚀问题三 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四 科学性的融人与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余论文化先锋与人文陷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科学领域,尤其是各种进化学说也是促成传统文化语境消散、现代性文化语境生成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动因。按照《圣经》的记载,世界以及世界万物都为上帝所创造。这曾是西方几乎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仰。事物之间奇妙的相互联系,每一种生物都能完美地适应它的环境,这些令人惊叹的事实,也使人们相信这是全能的造物主存在的有力证据。自然界是尽善尽美的,自然界不会变化,这也曾使人深信不疑。但是,自18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进化学说却一再以可信的分析及大量的实证材料为自然界、人类世界的形成和存在作出了相反的解释。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 (1755)、法国生物学家布丰的《自然史》及拉马克的《动物哲学》(1809)、科学家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1799)等,分别提出物种可变或者宇宙可变的学说,开始揭穿上帝创世说的不合理。1830年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将进化学说应用于地球演变,指出地球及一切生物都是经过许多相隔长久的时代才陆续生成的,绝不是在一个短期间内的创造。1858年华莱士《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原始型的倾向》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1863年赫胥黎《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的出版则是更进一步。他们高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指出一切生物皆由进化而来。这是一种划时代的见解,它推翻了传统的种种观念。人被解释成了动物,自然界被视为生死决斗的战场,强者获得胜利、得以生存、得以进化。在其问看不出上帝的存在与道德价值的重要。《圣经》的权威地位因此而动摇了。文化领域内广泛的、跨文明交流也是促成西方传统文化语境消散、现代性文化浯境生成的一种文化动因。从17-18世纪,随着欧洲人大量的探险航海活动,越来越多其他文明的文化资料开始被引介到欧洲,这些资料不仅开拓了西方人的视野,同时也强烈地冲击了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它使人们发现,《圣经》的记载并不能够涵盖整个人类的历史,“这些新发现不啻从根本上推翻了基督教文化的根基,给当时的人们造成极大的恐慌和混乱。”①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完成于2005年3月,5月份通过答辩。毕业两年多来,总想着能够抽出时间,对论文进行整体性的修改、调整。但是,由于博士后工作及教学工作的拖累而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年初,远在成都的胡志红师兄打来电话问起此事,并催促我尽快将论文整理出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好友何志钧博:}后又帮我联系好了出版社,我这才开始匆匆着手此事。但是,由于时问仓促,修改只能限于细枝末节,而难以从整体上改变论文的原貌。论文原标题是“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此次修改,我在这一题名前加了一个主标题:“世俗化与文学乌托邦”。我一直认为,文化从其功能上来讲主要是批判性的,在某种意义上,文化的核心即是一种乌托邦。传统社会,文化主要表现为宗教,而在以世俗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文学艺术则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文化的先锋。唯美主义主张文学艺术自律,倡导艺术化的人生,表现出了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其主张鲜明而彻底,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文学艺术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向。而这也正是笔者改用这一题名的主要原因。论文余论部分有较大的调整,原标题为“问题的存在”,主要分析西方现代性诗学建构中的悖论性问题;现在标题改为“文化先锋与人文陷阱”,主要来分析、论述西方唯美主义的文化史意义以及其理论体系内部所存在的问题。另外,笔者又参照了近三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一些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论文的某些章节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充实调整,对参考文献进行了适当的增删。
编辑推荐
《世俗化与文学乌托邦》将福柯的知识型理论与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运用于文论史研究,力求革新文论史的研究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