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施建雄 页数:536
Tag标签:无
前言
施建雄博士的学位论文《王鸣盛学术研究》业已修改完成,即将出版,他希望我能写篇序文。王鸣盛作为乾嘉时期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至此才有了第一部专门研究他的著作,我感到欣喜,也很乐意在本书前面写上几段话。 乾嘉学术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考证之学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达到极盛,名家辈出,考经考史和其他学术门类的考证工作蔚为大观,为后人研治古史和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他们堪称严密精良的考证方法也备受尊崇,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鸣盛一生潜心治学近半个世纪,著述丰富,识见过人,一向与同时代的钱大昕、赵翼一同被誉为“考史三大家”,可见他享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但是平心而论,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学者,以往的研究是很不够的,据我看来,阻碍对王鸣盛学术作深入探讨的原因有二。
内容概要
《王鸣盛学术研究》联系清康雍乾时期广阔的社会、学术背景,跨越考证学、经学、地理学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对王鸣盛的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历史观点及经学见解、史学思想及历史考证,作深入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凸显他学术研究包含近代科学精神及进步观点、新鲜思想于一炉的独特风貌,以丰富的事实纠正以往学术界将其视为单纯考据学家的偏颇认识。不仅内容丰富翔实,且新见迭出,多发人所未发。《王鸣盛学术研究》还将王鸣盛与另一位考据大师钱大昕作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广阔的视角彰显乾嘉学人在学术理念及治学方法上的共通性与时代性。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有序,文风平实,叙述流畅,深入浅出,对全面认识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学术内涵和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施建雄,男,1966年8月生,福建永春人,历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重新组合时期历史学发展途径研究”,相继在《史学史研究》、《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政治学》等全文转载。
书籍目录
序 绪论 一 一个需要超越考据局限去认识的乾嘉学者 二 近百年来王鸣盛学术研究概况 三 本书的旨趣和方法 第一章 社会学术背景与王鸣盛的治学道路 一 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特点与学术发展的关系 二 学术背景 三 王鸣盛的经历与著述 第二章 《十七史商榷》的考证成就与学术价值(上) 一 论汉唐之际政治、经济制度的得失 二 历史地理考证的通识 三 超越考据局限的新视角:地理考辨与探讨政治军事之大势 第三章 《十七史商榷》的考证成就与学术价值(下) 一 论汉唐之际的政治与历史人物 二 历史撰述的批判与总结 三 透过历史著作外在形式的探索:史家思想的发掘与历史著述功能之探讨 第四章 子学代表作——《蛾术编》 一 典章制度考辨的进一步拓展 二 历史地理考证的深化 三 小学领域考证的积极成果 四 学术史的贯通研究 第五章 经学领域的创获:王鸣盛的《尚书》学研究(上) 一 乾嘉以前学者对《古文尚书》的考辨 二 王鸣盛辨晚出《古文尚书》及孔《传》之伪 三 今、古文《尚书》篇章及传承之考辨 第六章 经学领域的创获:王鸣盛的《尚书》学研究(下) 一 《尚书》二十九篇研究的再深入 二 经今、古文之辨析及对今文家说的采纳 三 历史考据法的运用与经文考辨的新发展 第七章 王鸣盛的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 一 多学科运用的指导思想 二 学术思想的精髓 三 治学方法的特点与不足 第八章 钱大昕与王鸣盛: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倡导者与奠基人 一 乾嘉学术思想的倡导者 二 历史考证领域的双峰并峙 三 时代的特点与历史的趋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梁启超曾说:“清代学术的衍变是政治与学术交互影响下产生的结果。”清朝统治者从人关到康、雍、乾时期,在扑灭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同时,及时采纳和吸收了中原政权先进的统治方式,政局渐趋稳定。在行政体制方面,清王朝有目的地改造和沿袭中原政权的制度。清初,皇太极就已下令清政府组织“悉仿明制”,仿行汉制,设置六部衙门,天聪十年(1636)设“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使之具备明朝内阁与翰林院的功能。顺治元年(1644.)人关后,内三院先与明朝承继下来的内阁、翰林院并行,第二年则合并为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顺治十年(1653),降旨恢复明朝旧制十三衙门,以分担内务府所掌管的皇家的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祭典等事务。顺治十五年(1658),又仿明朝官制,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加殿、阁衔。康熙十年(1671)之后,开始在朝中设起居注馆。这些制度的建设明显是清初统治者希望巩固政权的一系列主动行为。 但他们也非常了解,要统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汉民族,仅仅靠采用相类似的制度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其意识形态之中,从历史文化认同处着手,弥合歧见,形成共识。因此,清王朝大力倡导儒学,稽古右文,以招徕汉族知识分子报效朝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集团拉拢士人、推动儒学发展的政策自然会对清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康熙一朝,继承顺治“崇儒重道”的国策,即位不久后就大力推行文化建设。
编辑推荐
《王鸣盛学术研究》一书联系清康雍乾时期广阔的社会、学术背景,跨越考证学、经学、地理学和文字学等诸多领域,对王鸣盛的学术渊源及治学特点、历史观点及经学见解、史学思想及历史考证,作深入的开掘和现代的审视,凸显他学术研究包含近代科学精神及进步观点、新鲜思想于一炉的独特风貌,以丰富的事实纠正以往学术界将其视为单纯考据学家的偏颇认识。 《王鸣盛学术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